APP下载

多措并举 确保山绿水清

2014-12-26潘秀玲祝向恩谭玉玲

源流 2014年12期
关键词:仁化仁化县功能区

潘秀玲+祝向恩+谭玉玲

近年来,仁化强力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生态景观林“绿化仁化”行动和“万村绿”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7.41%,居全省前列。

据2013年有关数据显示:仁化全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共监测350天,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为96%,内河水质更是达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要求。

最近,仁化又积极投入力度,为未来生态发展的新模式——碳汇交易做准备。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出钱向发展中国家或较落后的地方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这种交易机制真的能够实际应用,将为仁化增添巨大的生态经济收益。

划分功能区,找准生态发展方向

据悉,2013年,仁化专门制定了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县生态办主任谢翊辉表示,接下来,将对11个镇街按照功能分区实行绩效考评,按照生态功能区的规划考评,实行主体功能分区,按照中部、东部、南部三个部分实行;县城街道属生态人均优化区,而红山、长江这些山区镇为典型代表,属北部绿色保护屏障,对这些已经划分的生态功能区进行考核,是仁化县现在和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2年以来,该县以“保护、发展、特色、和谐”为主题,以“生态经济”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大力实施“四化推四区”发展战略,将全县各镇(街)按生态发展功能,划分为南部循环产业发展区(周田、大桥、黄坑)、中部发展布局优化区(丹霞街道)、北部绿色屏障保护区(董塘、石塘、红山、城口、长江、扶溪)三大主体功能片区,研究出台了《仁化县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仁化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仁化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CEP)核算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项目研究方案》等相关措施,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保根基、以特色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生态发展之路。

关注农村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

“做好农村生态整治工作,是全县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谢翊辉说,县里每年要对列入生态功能区的乡村进行考评,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村的生态整治工作。

在石塘镇的乡村里,记者看到,笔直的水泥路路面干净开阔,路边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静。村中一座座崭新的小洋楼拔地而起,那些具有厚重历史气息的古建筑,则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现代与古朴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据悉,仁化县以“乡村清洁美”工程为建设美丽仁化的切入点,在全市率先启动此项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施“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投入624万元,完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深入推进第二批名镇建设,统筹资金2074万元,完成石塘镇、上寨村等1镇7个村的村庄道路、排污排水、文化设施、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长江、董塘2个省级中心镇启动圩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

近年来,仁化县所建立的“户收、村集、镇运、县处置”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更加完善了。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得到大力推广,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程稳步实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加大造林护林力度,护好生态根基

仁化给人的最大印象是绿意盎然。记者发现,该县不但山峦翠绿,就连县城绿化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县城、郊外,到处碧水蓝天。环顾四野,群山环绕,峰峦叠嶂,绿树成荫,景色怡人。一呼一吸之间,仿佛都能闻到树叶淡淡的芳香。

仁化是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区,森林覆盖率达77.41%。据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叶爱华介绍,为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率,充分保护森林资源,该县林业局拥有一支设备良好的专业消防队,而且已安装了先进的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一旦森林出现失火情况,县林业消防队可随时出动,及时、迅速扑灭火灾,最大程度地保护森林资源。目前,仁化县用于森林监控的摄像头有46个,监控范围已覆盖全县林区的60%。

仁化的空气如此清新,生态如此良好,离不开县林业部门的“苦心经营”。“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生态、活力、幸福的中心思想,重点开展‘广东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叶爱华说,近年来,仁化县林业局着力推进碳汇造林,对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采用人工造林、套种补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等营造林工程措施,从而增加森林面积,减少碳排放量,优化生态环境。同时根据省、市的部署要求,该县不断加大力度,做好资金的筹备,落实景观林带绿化建设用地,进一步调整、优化森林结构。此外,仁化县还积极推进森林公园的建设,该县城南森林公园初步形成了乔、灌、花相结合,常绿与各种观叶植物相结合的格局。

据了解,仁化是广东省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资源宝库,珠江水源水质的重要保护地。谢翊辉表示,为了保持一方的青山绿水,仁化县做了很多工作,而每年得到的生态补偿却只有4千万元。对此,叶爱华深有感触,他认为林业是生态的基础,仁化县每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而上级拨给仁化的森林生态补偿平均每亩不足20元,这是远远不够的。

仁化县以生态发展为主体,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生态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仁化一方面需要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企业做支撑,发展工业似乎成为必然的选择,但仁化同时又是生态功能区,要保护生态,不允许污染环境,形成一个两难局面。县生态办的有关同志表示,仁化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单靠自身的努力,是很难实现跨越发展的,仁化需要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国家和省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只有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仁化人民的不懈努力,仁化才能保住好山、好水、好环境,并且取得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新崛起。endprint

猜你喜欢

仁化仁化县功能区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广东仁化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南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主导产业选择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粤北山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