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探究
2014-12-26徐民安
提 要:自从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引进到语文课堂中之后,语文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但成为新课程前提下语文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也给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引导与价值取向。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立足文本;分层实施;防“非语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应该积极提倡。”依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性呢?
一、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应立足文本
学生在校学习语文,主要途径是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文本是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立足文本,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的丰富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形成语文整体能力。
1.发掘利用文本资源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时,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做些什么;接着让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说说议议、汇报交流等活动,再现夏夜静谧美妙的情境画面;然后再结合文本开展“我心中的夏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夏夜“知识知多少竞赛”“图片展示”“诗朗诵”“编写与夏夜有关的童话故事”等有趣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口语、写作、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运用。
2.再度创作课文故事情节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分两组来表演,选取四个学生做评委。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有的学生用夸大的方法表现骗子织布的动作,狡猾的神情,在空织布机忙碌的情景;有的学生用滑稽的动作表演老大臣三次睁大眼睛看布料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学生用高傲的神态表演皇帝在镜子前试新衣,转了几圈,游行大典上的动作、神态、心理更是淋漓尽致。学生不同凡响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全都激发出来了。
3.拓展课文学习外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教育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材的延伸、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实践的广阔空间。
二、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分层实施
纵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不难发现,文本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编排体系,教师应依教材编排意图,按照学段年段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分层实施。
1.应把握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编排体系
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编排,但在不同的学段、年段出现的次数、呈现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同。
2.应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
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提高识字的兴趣,感悟识字的方法,并开展一些可以获得一举多得作用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基础;到了中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教师应当有意发展学生的这种自我做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让学生在主动动手、动耳、动嘴、动笔中达到学习的较高境界;而高年级就应当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借助于教材的延伸拓展,走出班级和校园,进行自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在活动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等本体特征,更是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对新一代应有素养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它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和实践,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得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徐民安,1957年8月出生,男,大专,就职于建漳州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