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思考
2014-12-26孙丽丽
孙丽丽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占班级全体同学的比率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小,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我想应该是课堂节奏过快,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导致部分同学没有足够的信心回答问题。时间长了,没被点名回答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不关己的心态。他们不认真听课,不爱动脑筋,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正常的思维功能。久而久之,一些原本智力不差的学生逐渐变成了数学学习的学困生。
这种教学上的弊端,我们应该如何改进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深入地思考教材是课程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史宁中教授也曾说过:“知识是结果,可以是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是经验的结果。”因此,数学课堂的魅力应该表现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思考,我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做法:
一、设定合理教学目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和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标“高、大、全”只能使教学变成眉毛胡子一把抓,难分主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目标“低、窄、偏”却只能是枯燥乏味,消磨时光。仅考虑知识的目标,不考虑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在课堂上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益。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全面、恰当。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而展开,再根据具体学情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林中雪老师在讲《填数游戏》练习环节中,就让孩子们大胆猜测数独游戏的规则,这个问题不仅是在考查学生是否听懂了新授環节中填数的规则,而且还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数独游戏与填数的联系。
所以,一节课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培养思维,是数学大餐中必须要有的一道菜。
二、善于猜测,培养学生对结果的正确预知
史宁中教授曾说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对结果的正确性有预知。这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而猜测与质疑就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
我们经常在课堂伊始,设计这样的问题:请你猜测一下,结果会是多少呢?这个环节,不能小觑,貌似一个小小的问题,实际上是引领学生走近思考的大门的有效一步。既然是猜测,就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环节,关注到一些学习较弱的同学,倾听一下他们的思考过程。如,《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就可以在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猜测,并在尝试验证中发现正确答案。
数学教学中设计的任何一个问题,一个环节,都是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建立起一个活跃的智力活动过程,给学生留下直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直觉的想象和判断。
三、学会等待,创设有序安静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嘈杂的学习活动中容易产生浮躁等生理反应,出现急于表现的欲望,思维往往显得无序、杂乱、零碎,而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中容易形成有序的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安静思考的氛围,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的发展。
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课堂安全感,教态从容,语速稍慢,语言精练,思维严谨。让学生思考之前要讲好要求,突出教学语言中的关键词,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导他们静下心来思考。
四、勤于动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以直观素材为依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型的特点让学生多动手,多进行操作训练。教师要树立“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同时以“做”为中心,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找一找、拼一拼,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数学思考的和谐氛围,启发学生有效思考,激发出学生思考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