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2014-12-26郑周闽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多媒体等为主的信息化技术已深刻影响着全国教育理念和实践。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时刻提醒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必由之路,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图片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发挥其优势,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其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以往的语文课堂,往往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十分局限,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是无从谈起。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的有效革新,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充实我们的课堂内容,活跃我们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探索
1.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整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会学习是学生的终身财富,也是当代教育前进的方向。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课堂氛围沉闷,学习空间狭窄,学生就犹如教师算盘上拨一拨、动一动的“珠子”。长此以往,即便再机灵聪慧的潜质也容易被掩盖或扼杀。这样的学生将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新时期的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摒弃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实践中思考、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或参与社会实践,拓宽语文知识的外延,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动手实践,有所思考,有所领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语文第十册《彩色的非洲》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对教材进行分析、提出学习建议,并以网页的形式发布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在网上查找的资料,进行小组化合作学习,互相解疑,部分学生还将自己搜索到书上没有的知识制作成课件,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我们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对非洲的地域风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实践证明,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伴音乐走入美妙意境。在每节课前,我们都安排了一个古诗词诵读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们不难想象,当学生踩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时,松弛的精神往往容易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在课前为学生琅琅的书声伴上了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伴着乐声的诵读不仅使古诗词更富韵味,还有效缓解了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诵读中舒缓了情绪,活跃了思维,上课的精神状态也更加饱满。
(2)观图片轻松学习。图片的展示和运用是我们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不同的图片,不同的课堂需求,所带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图片的视觉功效,通过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画面,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词语,品悟文章内容等。如,在教学第五册《花钟》时,我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式各样的花,通过图文结合了解花钟,并在图画中感受“绽开”和“欣然怒放”的意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形象思维也会在轻松愉快的自我感悟中得到提升。
2.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所学习的内容通常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浓,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经典而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又不常见的知识,要是按照传统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势必吸收得吃力。而这时,我们恰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来优化教学。如,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一课,“环形山”“火山活动”这一类知识都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把有趣而复杂的环形山、火山活动,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从而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由于语文知识的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拘泥于小小的一本书,而应通过多渠道的学习,掌握不同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录像再现,引发共鸣。如,小学语文第十册《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由三个经典片段组成,文中对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描写得十分细致、生动,但要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传神描写,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此时,我想不能仅靠文字来解析文字。于是,我播放了影片《小兵张嘎》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引导学生在读文后通过视频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品悟文中的语言表达。观影时,学生笑声不断,精彩处,学生便将文中“一叉一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等精彩描写脱口而出。学生的思维已在形象表现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此时,老师不必多说,学生亦能做到心中有得。
(2)网络辅助,排疑解难。小学语文第八册《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一类的文章通常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他们难以理解。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网络信息,了解什么是雷达以及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学生便不再那么吃力了。課上,我发现学生对于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探路的感到比较疑惑,于是我利用电子白板信息技术,制作了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图像,并请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上台画一画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图像。屏幕上的图像有声有色,学生感到十分新颖,都争着上台演示,教学内容也因此变得简单多了。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技术,使语文的课堂不再只有枯燥的文字,使更多抽象的知识也变得丰富多彩,具有现代科技的气息。
3.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整合,丰富学生的语文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学习方式,要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多彩的学习环境。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正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多项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理想环境。引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的“探究者”转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还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搜集。课上,我通过播放《美丽的宇宙》短片导入,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接着,学生便疑问不断,我抓住了学生难以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说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引导学生再次上网查找关于地球资源有限,火星、月球等其他星系的相关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查到的资料与小组成员探讨,大家很快就明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正是网络便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也使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进步。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仅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世界。所以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
作者简介:郑周闽,女,1983年11月出生,大学,就职于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