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014-12-26李英海
摘 要: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载体,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等六个环节,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一、教学目标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讲的是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课文的选编意图,确定以下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起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课题图,在有着辉煌建筑的背景图上的“圆明园的毁灭”七个大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腾起熊熊大火。然后出示圆明园毁灭后的残垣断壁。教师导入:“这是我国古代的一座皇家园林,叫圆明园,而现在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巧用多媒体,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为以下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针对课题,主动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把问题归纳为:“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是谁毁灭的?怎么毁灭的?圆明园被毁灭前是什么样的?”等。以此作为理清作者思路,顺应学生学路,彰显教者教路的联结点。
(通过质疑,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三)整体感知,自主释疑
1.教师将梳理归纳后的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然后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边读文,边圈画,边写批注。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答问题,可以朗读原文,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侧重引导以下内容: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圆明园的景点。第四自然段描写圆明园收藏的珍贵,这三个自然段点明了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第五自然段回答了什么时间,谁,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学生在读文过程中如果有新的疑问,还可随时提出来。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凸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交流研讨,多方感受
布置一次课外作业:和家长一起阅读这篇课文,记录下各自的感受。(这项作业很重要,家长的感受可能和学生的感受不同,这也许能进一步引起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兴趣,引发他们更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五)团结合作,深入探究
课文的重点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这些内容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洁有序,用词准确朴实,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昔日圆明园的欣赏、赞美和对毁灭后的痛惜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
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重点学习2~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昔日的圆明园”研读,然后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有这样丰富多彩、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还有无数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其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啊!加上园中珍贵的收藏,圆明园的价值真是不可估量啊!
2.抒发情感,朗读练习。看到这昔日的圆明园,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出珍贵,赞美之情。
3.反思对比,激发情感。就是这样一座让人们无比熱爱的举世闻名的园林,却在几天内毁于英法联军强盗的手中。学习第五段,看看英法联军是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圆明园的,边读边在书上批注。
(小组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能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拓展思维,加强体验
1.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侵略者毁掉的仅仅是一座圆明园吗?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加深体验,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从而挖掘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简介:李英海,男,41岁,大专。从事小学教学工作20多年,在教学科研与实践中,经验丰富,成绩显著。曾发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引导自主学习,突出创造主体》等多篇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教育部门的嘉奖。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