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14-12-26章敏吴军
章敏+吴军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辖区的农村,但也有来自城区的独生子女,有单亲家庭的子女,还有不少留守儿童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心理问题”学生,他们入住学校后,其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辅导教师,在和学生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沟通,没有形成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良好习惯,再加上繁重的学业,考试竞争压力等,从而导致学生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或沉默寡言、孤僻、自信心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凭借在寄宿制学校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我认为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生活老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自理和自律
1.寄宿学生是特殊群体,他们的日常生活范围主要在校园,宿舍就是他们的“家”。寝室的规章制度和寝室文化建设不可少。要让他们睡得“安心”“舒心”。
2.培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要因年龄而异,区别对待,持之以恒。我校寄宿制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管理目标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确定不同的标准。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根据其个性加以辅导,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生活老师要善于“导行”。在工作中,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教育。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反复性大,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严格训练,也需要生活老师耐心指导。
二、生活老师要善于观察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教育、疏导,防患于未然
1.在与住校生接触生活的过程中,要多长心眼,善于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青少年心理发育的特点,他们的心理活动情况大多都反映在他们的“肢体语言”上。老师只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这些细节表现,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或家长,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和成人意识的增强,老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学生的心理,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老师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谆谆诱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认清问题的重要性,自发地改正自己心理上的不足和毛病。
总之,生活老师只要努力对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引导和训练,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地开展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等能力,才能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