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4-12-26喻诗继
喻诗继
摘 要: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事半功倍,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认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学习认识养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学习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82-01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学习技能、认知能力都相对较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课堂。而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好坏、听讲习惯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小学生由于受生理因素、自我制约因素的影响,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以便能够使学生开展良好的课堂学习,不断的积累基础知识。比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当学生发言的时候认真倾听,给学生做好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认知;此外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不断让学生感受到新鲜的数学课堂,激发他们的听课积极性;再者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运用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讲完一节课的时候及时的进行提问、作业布置,让学生能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自然养成了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也就无法有效的进行学习。新课改以来过于注重教学中的合作教学与交流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课堂学习很难有效进行,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备课、科学设计教学规划,更好的实现班集体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是一项生活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最终运用于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数学也是一个系统化、层次化较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之间层层递进,互为补充。从一定程度上讲,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比如《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三年级、四年级数学均有涉及,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的对比与综合分析,使学生在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使学生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促进学生在前后知识的学习中进行探索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知识的学习回顾之前的更多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与综合实践技能。
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理念、学习认知的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