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014-12-26金鹏
摘 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强调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认为这方面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因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
一、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新课改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初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正确观念的确立,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
二、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施
1.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会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关爱、鼓励尖子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尤其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和沟通,尊重他们,以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用健康的知识教育他们。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在地理教学中,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我会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会善于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提高兴趣水平。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习效果才能得以提高。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分析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己所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知自然知识、社会经验、文化传统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到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后,通过旅游路线、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天气预报的内容选取菏泽的素材、身边的天气新闻,也可以涉及国庆阅兵、奥运会、旅游、足球比赛等生活中的内容。
5.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特别是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6.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此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在教学中提供多种角色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7.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社会责任感
假期,有中学生自发到郊区开展调查;课余,有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模拟联合国”,组织社团讨论“生活中的必要准则”……我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教育学生讲究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诸如孝敬老人、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等,愿意为集体出力,愿意服务于社会。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促进课堂教学环境的活跃,提高了地理学习的效率和成果,同时在良好的课堂的气氛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金鹏,男,1982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就职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高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