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预设,让生成丰富多彩

2014-12-26张肖肖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预设

张肖肖

摘 要:从后进生的发展角度讨论了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各种走向进行准确而深刻的预设,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预设;生成;物理课堂

一、深化概念,为生成做准备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生成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想让基础差的学生有多样化的生成,就必须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衔接,掌握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比如,在物理概念教学上,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杨振宁说:“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光在真空中匀速运行了8 s,蜗牛在10 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 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速度由0增加到100 km/h用时20 s;旅客列车速度由0增加到100 km/h用时500 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题。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 km/h加速时间4.0 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 km/h加速时间3.2 s;例3.宝马Z4跑车0→60 km/h加速时间3.2 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 km/h加速时间15.6 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通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二、梯度爬坡,让生成精彩纷呈

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不断贴合“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给学生创造自我提升的空间,体验不同层次下的成功愉悦感,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的前提下,教师适时地展开基础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下面以“传送带”问题的有层次、有梯度的变式为例,解析物理课堂有效生成的指导策略。

出示例题:如图1,水平传送带以4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AB间距为20 m,将一质量为2 kg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端,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g=10 m/s2)

教师设立梯度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思考并最终解决此问题,并为进一步解决难度较大的“传送带”问题夯实基础:

(1)木块受几个力?大小和方向如何?合力是多少?加速度是多少?

(2)木块的初速度是多少?末速度是多少?

(3)木块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梳理并补充完整,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细微之处。

在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的引导下,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较完整地把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下面问题进一步升级变式:

一变:传送带两端AB间距为3 m,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二变:木块以4 m/s向右的对地速度放在A端,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三变:木块以5 m/s向右的对地速度放在A端,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上面的三个基本变式的难度呈明显的梯度排列,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展开思考,帮助学生甄别在不同条件下传送带问题的思考方向及差异化的解题思路,有效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并为建立完整的传送带问题的类型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解决的都属于水平传送带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地完成,下面我们让难度继续升级变式:

如图2所示,传送带逆时针转动,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0°,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学生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和启发,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精彩的生成并非不可预料,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和充分预设就能使物理课堂的生成精彩无限。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物理教学,教师在完成基本概念的教学下,预设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不断深入地引导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意识,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万秀珍.生成性教学的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万健华,李建军.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3]王明春.预设与生成:关于课程目标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摘 要:从后进生的发展角度讨论了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各种走向进行准确而深刻的预设,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预设;生成;物理课堂

一、深化概念,为生成做准备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生成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想让基础差的学生有多样化的生成,就必须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衔接,掌握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比如,在物理概念教学上,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杨振宁说:“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光在真空中匀速运行了8 s,蜗牛在10 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 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速度由0增加到100 km/h用时20 s;旅客列车速度由0增加到100 km/h用时500 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题。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 km/h加速时间4.0 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 km/h加速时间3.2 s;例3.宝马Z4跑车0→60 km/h加速时间3.2 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 km/h加速时间15.6 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通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二、梯度爬坡,让生成精彩纷呈

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不断贴合“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给学生创造自我提升的空间,体验不同层次下的成功愉悦感,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的前提下,教师适时地展开基础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下面以“传送带”问题的有层次、有梯度的变式为例,解析物理课堂有效生成的指导策略。

出示例题:如图1,水平传送带以4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AB间距为20 m,将一质量为2 kg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端,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g=10 m/s2)

教师设立梯度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思考并最终解决此问题,并为进一步解决难度较大的“传送带”问题夯实基础:

(1)木块受几个力?大小和方向如何?合力是多少?加速度是多少?

(2)木块的初速度是多少?末速度是多少?

(3)木块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梳理并补充完整,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细微之处。

在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的引导下,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较完整地把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下面问题进一步升级变式:

一变:传送带两端AB间距为3 m,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二变:木块以4 m/s向右的对地速度放在A端,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三变:木块以5 m/s向右的对地速度放在A端,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上面的三个基本变式的难度呈明显的梯度排列,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展开思考,帮助学生甄别在不同条件下传送带问题的思考方向及差异化的解题思路,有效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并为建立完整的传送带问题的类型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解决的都属于水平传送带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地完成,下面我们让难度继续升级变式:

如图2所示,传送带逆时针转动,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0°,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学生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和启发,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精彩的生成并非不可预料,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和充分预设就能使物理课堂的生成精彩无限。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物理教学,教师在完成基本概念的教学下,预设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不断深入地引导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意识,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万秀珍.生成性教学的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万健华,李建军.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3]王明春.预设与生成:关于课程目标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摘 要:从后进生的发展角度讨论了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各种走向进行准确而深刻的预设,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预设;生成;物理课堂

一、深化概念,为生成做准备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生成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想让基础差的学生有多样化的生成,就必须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衔接,掌握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比如,在物理概念教学上,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杨振宁说:“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光在真空中匀速运行了8 s,蜗牛在10 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 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速度由0增加到100 km/h用时20 s;旅客列车速度由0增加到100 km/h用时500 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题。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 km/h加速时间4.0 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 km/h加速时间3.2 s;例3.宝马Z4跑车0→60 km/h加速时间3.2 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 km/h加速时间15.6 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通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二、梯度爬坡,让生成精彩纷呈

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不断贴合“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给学生创造自我提升的空间,体验不同层次下的成功愉悦感,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的前提下,教师适时地展开基础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下面以“传送带”问题的有层次、有梯度的变式为例,解析物理课堂有效生成的指导策略。

出示例题:如图1,水平传送带以4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AB间距为20 m,将一质量为2 kg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端,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g=10 m/s2)

教师设立梯度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思考并最终解决此问题,并为进一步解决难度较大的“传送带”问题夯实基础:

(1)木块受几个力?大小和方向如何?合力是多少?加速度是多少?

(2)木块的初速度是多少?末速度是多少?

(3)木块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梳理并补充完整,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细微之处。

在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的引导下,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较完整地把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下面问题进一步升级变式:

一变:传送带两端AB间距为3 m,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二变:木块以4 m/s向右的对地速度放在A端,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三变:木块以5 m/s向右的对地速度放在A端,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上面的三个基本变式的难度呈明显的梯度排列,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展开思考,帮助学生甄别在不同条件下传送带问题的思考方向及差异化的解题思路,有效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并为建立完整的传送带问题的类型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解决的都属于水平传送带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地完成,下面我们让难度继续升级变式:

如图2所示,传送带逆时针转动,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0°,其他条件不变,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学生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和启发,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精彩的生成并非不可预料,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和充分预设就能使物理课堂的生成精彩无限。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物理教学,教师在完成基本概念的教学下,预设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不断深入地引导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意识,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万秀珍.生成性教学的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万健华,李建军.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3]王明春.预设与生成:关于课程目标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预设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浅谈情景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创设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