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展天性,教学促发展

2014-12-26徐燕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有效性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好。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通过“运动技能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体育游戏和技术技能学习两者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运动技能游戏化;有效性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常常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因为传统模式的。而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所热衷的内容,甚至被认为那就是他们脑海中所理解的体育课,必定对其是积极的、向往的、感兴趣的。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体育游戏我们会常常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迅速提高。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基本部分技术技能学习环节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样就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体育游戏也成了为了游戏而游戏,这样纯粹的体育游戏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如何让体育游戏和技术技能学习实现两者有效地结合呢?是一个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必要性与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游戏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点易转移,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在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中,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无意注意还占着主导地位。技术技能学习时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听,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技能传授模式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只注重传授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否认,技术技能学习本身是枯燥的,但它又是体育课程所必须掌握的。问题是不能一味地让学生玩,也不能只注重学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所以,要改变技术技能教学。

二、创编与应用原则:适合性、锻炼性、趣味性

1.适合性,在运动技能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的组织和评价上,都要全面地考虑学生各项目标的达到。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个体身心成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他们的模仿力强,所以在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上运用运动技能游戏化要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材的内容的特点有所改变。

2.锻炼性,是体育游戏的一个根本特征,锻炼价值是评价游戏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而任何技术技能的学习都是有明确的锻炼目的和任务,两者正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组织创编运动技能游戏化时,可根据技术技能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选择行之有效的锻炼内容作为游戏的零部件组合游戏,进行相应的练习。达到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掌握某种技术动作为目的。比如: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就要选择与下肢相关的锻炼方式,如跑、跳等。锻炼上肢就要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练习。

3.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本质特征,技术技能学习要结合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学习吸引力。在技术技能游戏化创编时还要根据参加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情节等多方面下功夫。如果要增加竞争性,主要从活动形式和分组两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接力游戏,竞争较为激烈;而实力大致平衡的分组是公平竞争的基础、趣味竞争的保证。提高动作设计的趣味性,主要是看动作设计是否新颖、惊险(惊而无险)、象征和有一定难度。如,使生活中的常用动作戏剧化、用变异的动作替代习惯动作、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较难的专项技术动作简单化、让平时常用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在制定判定胜负的方法时,为增加趣味性,可同时兼用计时和计数法,也可运用个人得分法结合团队积分法以及限制加倍积分法等。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在比较适用的技术技能游戏化中考虑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方法进行。

三、“运动技能游戏化”设计与创新,讲方法、显优点

体育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这样势必会使低年级学生感到单调枯燥,如果将游戏运用到技术教学中,就可以使毫无生气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让枯燥的反复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技能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技术技能游戏化”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游戏的形式、负荷量和需要的分组等情况来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运动技能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即“运动技能游戏化”,真正给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快乐。这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决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而是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的学习转向广义的学习,最后达到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顾明远.教育要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J].基础教育论坛,2012(20).

作者简介:徐燕,女,1980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如何提高不同年龄段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低年级学生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做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