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评价方法 凸显年段特色

2014-12-26李明静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小学

摘 要:重庆市巴蜀小学课题组在低、中、高各学段,将行为评价过程融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建立特色的评价体系,探索出了一套学生行为评价的新机制,创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

关键词:小学;行为评价课;年段特色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生学业评价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生行为评价研究》的工作。我校在低、中、高各学段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将评价过程融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建立特色的评价体系,探索出了一套学生行为评价的新机制,创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为“学生行为评价”课题研究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评价目的明确

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促进由知到行的转化,促进知行统一就是行为实践评价课追求的目标。

刘露老师重点研究了第一学段的学生行为评价,执教了一年级行为实践评价课《我是整理小能手》,对学生进行了行为评价的指导。评价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养成喜欢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包莉老师重点研究了第二学段的学生行为评价,执教了三年级学生行为评价课《我的岗位,我的责任》,在评价中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评价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在班级服务岗位上更自觉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陈启敏重点研究了第三学段的学生行为评价,执教了五年级学生行为评价课《巴蜀七礼伴我行》,从集会、问好、课间、两操、用餐、课堂、放学七个方面着手,通过各项目的评价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文明的素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三个学段的评价课堂研究中,老师都通过各种评价活动为学生构建起“学”与“行”之间的桥梁,努力做到品德课上的“学”与生活中的“行”相结合,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实现道德的知行合一。

二、评价形式多样

1.“自我评价”促反思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在评价活动中,如第二学段的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的行为实践。包莉老师执教的《我的岗位,我的责任》,有的学生利用《“我的岗位,我的责任”行为实践自评表》进行汇报,有的学生带来了自己参与行为实践的照片,还有的学生用小报的形式给学生讲自己的行为;刘露老师执教的《我是整理小能手》,学生用小报和连环画的方式来进行自评汇报;陈启敏老师执教的《巴蜀七礼伴我行》就采用了选择相同项目行为实践的为一个小组,有的情景表演、有的背诵口号令、有的对照评价表进行自我汇报、自我评价。这样的自我评价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修养,成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2.“互动评价”促优化

互动性评价旨在通过多方互动了解学生各方面表现的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如,第一学段的同伴评价更多地在于互相督促、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第二学段的同伴评价能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更客观的评价;第三学段的同伴评价更加重视彼此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评价载体丰富

1.在游戏、儿歌等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评价

如,在刘露老师执教的《我是整理小能手》行为评价课中就设计了“现场整理大比拼”游戏活动。此环节通过随机选代表“整理篮子大比拼”,小组推荐优秀选手的“整理玩具对对碰”两个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现场展示自己掌握整理能力的机会,并在作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包莉老师执教的《我的岗位,我的责任》行为评价课的最后就和学生一起唱起了儿歌《蜗牛与黄鹂鸟》,以此激励学生向蜗牛学习,虽然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地爬着,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目标就在前方,相信只要主动做、认真做、坚持做,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契合了教学的目标。

2.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展开评价

在包莉老师执教的第二学段《我的岗位,我的责任》行为评价课中设计的寻找“我心中的巴蜀榜样”的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评价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受监督、受肯定,学生民主推荐、投票选举,为全班同学树立了在班级服务岗位上主动做、认真做、坚持做的好榜样;在写颁奖词、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看到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激发起学生奋起直追的决心,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引领。

在陈启敏老师执教的第三学段《巴蜀七礼伴我行》行为评价课,就结合巴蜀小学常规训练的特色做法,借“巴蜀儿童七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在半期进行“我是七礼小标兵”的评比活动,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小结,也树立班级“七礼小标兵”的榜样,更好地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从课题的实施过程来看,我们认为三个学段的评价已经达到了评价目的明确、评价形式多样、评价载体丰富的效果。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为部分行为评价要点评价的内容量化性不强,评价周期的科学性还有待论证,如何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结果,以完善评价方式,让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还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曹炜虹.创新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发展.甘肃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李明静,女,1973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市巴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德育教育。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