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数学课堂
2014-12-26景生翠
景生翠
摘 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喜欢与否都决定着成绩的好坏。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全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新课程理念,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将各种教法和创意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让自己的教学充满个性,充满色彩,充满生命力,让课堂光芒四射。
关键词:兴趣;爱上数学;激励;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对课堂的情感态度。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着迷”,深深地投入到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劈波斩浪。而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则令学生厌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效率,消磨师生的激情。所以,要让孩子爱上课堂,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新课程理念,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将各种教法和创意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让自己的教学充满个性,充满色彩,充满生命力,让课堂光芒四射。
一、关爱学生,温暖课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渴望被关爱,尤其是小孩,一句关爱的话语,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触。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情感,多给学生关爱、鼓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一节数学课上,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营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温暖整个课堂,产生奇效。
二、将数学变为童话
数学知识太枯燥,不像语文那样鲜活灵动,充满情趣,没有动听的故事,没有绚丽的色彩,有的只是数字、符号,一会儿计算,一会儿逻辑思维,真令学生生厌。如果教师一味地走老路,固守成规,那课堂将毫无生机,很难让学生充满激情,积极探索。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变为童话,使学生激情高涨,思绪飞扬。针对小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课堂上,我常把小动物挂在嘴边,采用拟人的方法教学,学生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数学。在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我是这样引领学生记忆的:“孩子们,今天小鸭给我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叫除号,看,它的家人也出来了,大家认识一下它们一家子,有被除数、除数、商以及它们各自的位置。”
将枯燥的数学添一些色彩,变静为动,会化解孩子的迷惑,课堂将满载张张笑脸。
三、挖掘优点,注重激励性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批评与挖苦声中,学生更是如此。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经常得到赞扬的学生,他的学习主动性比一个经常得不到赞扬的学生高得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相反的见解和离奇的想法,应多一些肯定和鼓励,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更持久的学习动力,情不自禁地爱上数学。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时,我采用赏识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个人,答对了送上颗红星,答错了送上鼓励的微笑。还采用小组评价:课前让学生呼小组口号,激励上进心;课中每学一个知识点,分小组轮流答题,并给小组打分;课后,对小组学习进行总评打分。课后总结:我们学习了百分数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说说自己的感受:愉快占( )%,紧张占( )%,遗憾占(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幸福。
四、在课堂中融入游戏表演
表演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在课堂中适时地融入表演,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愉快地、不由自主地积极参与,思在其间、行在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调节课堂气氛,保证学习处于良好状态
在课堂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调节,长时间的学习会使学生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地调节学生紧张的神经为学生减压,适当地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焕发精神。如果教师一味地教学,张弛无度,那就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要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多花点心思,多给他们一点希望与期待,我们的课堂定会成为学生最向往、最爱的地方。
参考文献:
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0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