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3~6岁幼儿实施爱的教育
2014-12-26黄巧云
摘 要:从独生子女幼儿的现状出发,通过丰泽机关幼儿园对3-6岁幼儿实施爱的教育,本着爱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心中的目的,实践总结五条建设性经验。
关键词:幼儿教育;独生子女;爱的教育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处于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时期和主要场所,我们如何将爱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中呢?
一、创造有效的教育环境,营造爱的氛围
我们积极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首先,我们大力创造了幼儿园“爱的教育”整体大环境,让幼儿园处处体现“爱”。老师以“家”为题亲手自制的体现亲子之情的各种情境主题墙饰,手绘具有泉州特色的风景名胜让幼儿充分感受家乡之美,以京剧、青花瓷、皮影戏、风筝等为幼儿带来了一种中国文化之美。其次,在班级环境文化创设上,各班都设有“爱的教育”主题活动墙,有“请你夸夸我”“竖起你的大拇指”“谁是爱心小天使”等,还创设了“评星”专栏,评出爱心之星,把孩子帮助别人、乐于分享、关爱同伴等行为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贴上闪亮的“爱心星星”。再者,在班级自然角创设“爱心家园”,使“爱”的意识在幼儿的头脑中萌芽、扎根。自然角有植物宝宝、动物宝宝,还有许多的种子宝宝,一有空,孩子们总爱跑到它们跟前驻足观看,或是跟它们讲悄悄话,或是给它们喂食,那种溢于言表的怜爱之情真让人动容:“老师,我妈妈说给小金鱼换水不能用自来水直接换,它会死掉的!”“我的两条金鱼正在休息呢,我们轻点说话。”……
二、利用一日活动,体验爱的温暖
作为老师,我们非常注重一日活动的教育,善于观察、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对幼儿随机进行爱心教育。如,早上孩子入园,老师在接待时面带着微笑,站在教室门口一句简单的问候:“小朋友,早上好!”孩子也会同样高兴地和老师打招呼:“老师,早上好!”放学时挥挥手说:“老师,再见!”慢慢地孩子会觉得这是每天上学和放学时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用礼貌用语,与人打招呼。自然而然让孩子养成了文明用语以及待人接物的生活习惯。
三、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激发爱的共鸣
当我们观察孩子在理解故事、儿歌或者阅读绘本时的情绪表现时,孩子的情感世界竟是那样敏感而丰富。他们既体验着故事中或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也感受着故事中人物的各种情感变化。在选择儿童作品时,我选择能激起幼儿情感共鸣、能丰富幼儿情感体验、能培养幼儿情感能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不开心小树》,故事中的不开心小树从厌恶身边的所有事物导致一个朋友都没有,到它感到孤独想找朋友,最后发展到不开心小树主动与伙伴接触,重新赢得了大家的喜爱。随着不开心小树情绪的一波三折,幼儿能从中体会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四、结合节日开展系列活动,学会爱的表达
节日环境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孩子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情感。大家都会对这样的广告记忆犹新:“妈妈,洗脚。”当看到画面中的孩子吃力地端着一盆水,稚嫩的小脸被晃动的水溅得有些模糊时,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感动。中秋节之际,我们组织了“我为亲人献爱心”活动,每个孩子回家给爸爸妈妈洗洗脚,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有的孩子好奇地问:“奶奶,你的腰为什么是弯的?”“是干活多了累的。”“那我以后经常给你捶背就会好的。”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爸爸妈妈的心中也涌起了层层热浪,“平时,只有我们大人给孩子洗脚,付出爱,从来没有想到过孩子为我们做些什么,今天看到孩子如此关心我们,真的好感动!”
五、做好家园共育,促进爱的发展
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将定期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介绍给家长,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其次,我们在班级中开展家教沙龙,组织家长们展开讨论,每个家长分析自己家孩子在家庭爱心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和情感道德水平,并针对家长提出的困惑适时进行指导。最后,我们通过家园栏以书面交流的形式,让每位家长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点滴经验、想法介绍给大家,互相交流经验。通过活动,使家长更加重视幼儿的爱心教育,主动在家中强化幼儿的爱心教育。
英国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我们的孩子,把爱的种子播到他们的心中,让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参考文献:
邬丹.如何对幼儿开展“爱”的教育[J].学周刊,2014(29).
作者简介:黄巧云,女,本科,福建省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副园长,研究方向:幼儿园德育。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