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美术活动具有开放性
2014-12-26修荣艳
摘 要: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上小学开始就有了各种功课的压力,出社会后又有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在各种压力下,无暇顾及个人的艺术素质,而幼儿期的孩子没有这些压力,他们对精彩的外部世界又感到分外好奇。所以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开发性思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美术活动
如何使美术活动具有开放性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要使美术活动具有开放性,首先要让孩子对所学事物感兴趣,从而打开思维去参加美术活动,使其具有开放性。因此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设法点燃孩子心中探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教学特色,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意思,从而点燃孩子的兴趣、热情。比如,在一次美术公开课上,我选择的课题是《美丽的线条》,为了让孩子对枯燥的线条感兴趣,我结合了音乐和舞蹈。为了呈现各种线条的美感,我在导入时,用音乐和舞蹈来展现,在音乐的背景下,用彩带舞舞出的线条舞步展现各种线条的表现形式。小孩子的注意力全被我的彩带吸引了,他们很轻松地把几种常见的线条记下了,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都能用笔画下来。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是一门创意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就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但是,如何发掘幼儿的创意思维呢?黑格尔曾说过:“美是自由自在的存在。”说明大自然与社会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形、有色、有情、有境,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美术写生,带孩子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走向自然,走进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幼儿对大自然的感受,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走进社会,体验大人的世界,多角度、多方面地感受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对物体的形象由无形到成形的过程有个认识。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自由想象。在一次美术公开课《美丽的线条》活动中,我让幼儿自由创造,将各种各样的线条和图形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事物来。比如,画一朵花,可以结合大自然中的花,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花朵,可以用波浪线作为花朵的茎,弧线拼接成花朵的叶子,圆形或椭圆形作为花蕊,折线拼接成花瓣等,组成一朵花。以此来引导幼儿依据线条和图形组合的方法来画出其他的事物,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融入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草木虫鱼等,多看看、多摸摸、多听听、多闻闻,感受大自然的千奇百态的自然事物,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四、注重作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要具有开发性,还应当注重作品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对大师的作品欣赏后的评价。大师的作品欣赏,更高层次地让孩子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孩子们用单纯的心态感受作品,他们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一些奇特的想法、独特的认识,并在不知不觉中将所看、所思、所想迁移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
我们提倡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作品评价,如,“孩子,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用这些线条画这个东西好吗?”“这幅画中哪个地方是你最喜欢的?”等。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帮助孩子们整理、清晰了感受,让一些直觉、感受的东西,也夹杂了理性和逻辑。评价作品时,教师应避免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如,画面是否干净、是否与范画一致,而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主动性、独特的见解等,从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毕加索曾说过:“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是许多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说明儿童的世界是最纯真、最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所以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特思维,不要禁锢孩子们的想法,而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放手让孩子探索发现,创造美,让美术活动具有开发性。
参考文献:
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02).
作者简介:修荣艳,女,1988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灵岩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