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科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4-12-26闫存平
摘 要:科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科学课程开展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从科学课程设计、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提问、引导、探究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有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途径方法
21世纪要求人才要具有创造性,这也就决定了我国教育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要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从科学的探究品质、探究精神以及探究思维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教育。科学是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课程教育必须要从内容、结构以及功能等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对教学仪器和材料等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能力是指现代教育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品质和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而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它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要达到目标,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要对科学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向,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通过实物、标本或者多媒体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们以四年级上册“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为例,对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课程进行设计。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向学生展示四幅与本次实验内容有关的图片,例如冰遇热变成水、水遇热变成蒸汽、巧克力遇热融化、铁遇热熔化等,通过图片的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这些物质状态变化前后及过程的共同特征,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向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并让学生在第一组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对不同种类和属性物体之间的共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样从浅显易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在之前两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对不同种类的属性进行区分,并对金属的共同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对探讨的结果进行表述,指出其总结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和投影等让学生对其中不同属性的物质进行区分和辨别,这样就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挖掘生活,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与科学实验相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世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化学生思维,从而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另外,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能有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而安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友好、平等、民主的良好关系,这样就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更加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生还处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阶段,他们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他们的这个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通过一些提问的设定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其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科学是一门与实验和研究有关的学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大胆的质疑和提问都是被提倡的,教师通过提问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养成科学探究习惯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科学实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探究式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对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范晓玥.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3(25):78-79.
作者简介:闫存平,男,1963年3月出生,中专,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福瑞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科学。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