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性探究
2014-12-26冉昇
冉昇
摘 要:信息化浪潮将全球推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信息化技术波及社会的众多领域,并对传统的生产运作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数学教学模式带来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对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做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初中数学中复杂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能够更方便学生理解消化,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激情,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在三尺讲台前通过频繁的书写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常常感觉单调无味,老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学生在下面思想不断开小差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教学手段效果可想而知,长期下去就磨灭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后,由于能够将数学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则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了之前的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享受到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数学课不再单调乏味,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恰当的应用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活跃了学习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对数学进行大胆的探索,因此从整体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将数学知识点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
以平面几何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教师往往根据课程方案设计将知识点分解后传授给学生,采用的方法往往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由于对其缺乏直观具体的感知,所以听起来晦涩难懂,教学效果不佳。数学教师能够呈现给学生的最直观反映也只是将图像画在黑板上,然后通过费力的讲解才能使学生慢慢理解。这种情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量存在,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将具体的概念直观地呈现出来。引进多媒体技术后,这一情况则得到了较好的改观,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非常立体的图形,从而可以较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不仅降低了知识点的讲解难度,也使学生能够方便地掌握具体化的概念,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4.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
引进多媒体技术以前,数学讲授的主要设备就是三尺讲台上的黑板,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教师马不停歇地写也只能写出有限的教学内容,并且擦黑板的间隙又无形中占用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后,这一问题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准备好的相关资料全方位详细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减轻了教师的体力负担,还可以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扩大了课堂讲授的内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条件。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后,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外,由于学生大多对信息技术持有浓厚的兴趣,在利用多媒体资源完成基础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开展多媒体技术比赛、在多媒体中展现学习内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增强数学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既巩固了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又对数学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材进行改良
由于考虑到初中受教育水平的整体因素,数学教材在编写时以通用性为主要原则,加上社会快速发展,这种编写方式和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变化的形式对数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扩容和改良势在必行。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材内容的巨大优势除此之外还在于能够较大幅度地减少所需时间和精力,这就相当于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3.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信息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变革,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多媒体技术便不能停滞不前,如果学校仍沿袭传统的多媒体技术或者教师不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则会导致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弱化,从而影响多媒体技术本该拥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对数学教学过程发挥应有的作用,数学教师和相关学校也会不断创新多媒体使用方法,无形中带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增强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林.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6):158-162.
[2]赵红.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04):24-26.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