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4-12-25景喜燕
景喜燕
摘要:要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合理的规划是一个首要的目标和任务。城市的可持续也是现在整个人类首要的目标和任务,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资源,不铺张浪费,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思路框架显著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 城市规划的内涵
通常人们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 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它是由城市权力机构制定,并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 建筑和设施等布局的地方性法规或法律效力的文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 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骨肉协调、 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们的居住、 劳动 、学习 、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 人口急剧膨胀, 各种经济成分杂乱无序的发展, 导致区域资源短缺和整体环境恶化, 又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比较重视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 但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比较薄弱, 因此,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应表现为城市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城市的开发建设应保持在环境与资源的承受力之内, 保护和维护自然与生命支持系统。
2、经济可持续增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经济可持续性应表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采用清洁生产, 文明消费,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 而且还要重视增长的质量。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区域生态环境背景, 离不开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资源和产业配置分工协调和城市内部合理的产业结构。
3、 社会可持续性---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人是城市的主体, 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是可持续发展所追寻的最终目标。它包括关注城市人们的基本权利, 人居住环境的改善, 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社会心理稳定等一系列目标的实现。
三、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拓展了城市规划的责任, 特别对城市总体规划而言,迫使我们将目光由规划期所界定的时限,投向更远的未来, 由规划边界所界定的城市建设区投向更广阔的区域生态远景, 由相对单纯的物质空间投向更复杂的社会空间。城市规划就不仅是建设规划而是在城市化、 工业化的过程中, 为城市开发、 建设、 发展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方案。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保证今天的开发、 建设的决策不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即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城市规划方面,主要是空间上的协调发展和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决于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城市规划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发挥作用。在实施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 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
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 。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 、淡水、 森林、 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 。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 经济 、社会、 资源 、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 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 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 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 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未来城市规划不仅仅是满足现有人类生存环境的需求, 而是要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共存, 要更加关心那种对我们的自处环境承担责任的生态价值观, 关心所有生命的神圣性和后代人的福利, 要有生于自然, 还于自然的体会。新世纪的城市发展, 应以建立 “安全、 健康、 有活力的生态城市” 为目标, 掌握自然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公共设施的充分开发, 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创造安全、 高效、 便捷、 舒适、 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健康环境。如果我们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 意识提高、 观念更新、 理论深化、 标准统一, 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 科学规划、 完善体系、 协调监控、 推进市场、 公众参与、 营造风尚、 城区合作等有力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