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究
2014-12-25李博
李博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深化工作尤为重要,现如今,对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受到各个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优秀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培养模式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初步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大体框架结构,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试验项目,探究一个对学校,对企业都有利的长期有效的体系,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使人才的培养思路得到一定的创新,并设计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较于理论和教育思想相指导的条件下,依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运用稳定的教学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和评估方法,对人才进行教育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第二,为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具体教育过程、第三,为实现培养人才整个教育过程的管理方案、第四,与人才的培养相匹配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从改革与创新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层次:第一,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变,而它的非局限性体现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是适应社会整体改革的具体表现;第二,小范围的进行改革和创新,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定的因素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和改变,是局部范围适应社会改革的具体表现,更多表现在对人才培养方式的选择。
一、教学中对质量的控制
教学设计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尤为重要。教学设计包括专业教学标准、优质核心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项目的设计。一般经过定期调研,走访毕业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认真听取研究联合办学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学院专家委员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对知识水平的意见以及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等,并且相对客观的对上轮《人才培养方案》 的得失观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由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来看,对职业岗位的技术领域和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参照相关职业的资格标准,重新制定基于职业或基于工作产品或项目服务的教学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设计出一套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的教学标准、优质的课程标准。在此过程中,企业、行业、学院将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的要求达成一致,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
教学实施过程质量包括实施的准备与执行过程这两个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控制点。绝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都对校内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极其重视,并且严格有效的执行校内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的实施准备环节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
(一)教学准备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
教学实施准备质量控制包括对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质量控制,确保具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根据基于对产品或项目服务为导向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入对教材评价的选用控制机制,并且由企业、资深行业专家与学院共同研究分析正在使用教材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参照《教材评价选用控制标准》对教材进行选定,保证将优质的教材带入课堂。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对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研究制定《师资准入制度》、《教师团队建设标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满足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与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授课运行机制。加强对教学基础设施的管理建设工作,与联合办学企业或行业一同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不断的对试验、实训、实习设备加以完善,使教学可以得到正常的运转。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
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企业兼职教师进校或在实习单位参与专业教学,促进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工作,学院教师进入企业或开放性实习实训基地带班教学,使专业教师更加职业化,确保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从而保证了优质的教学质量。
校外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校外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控制是各高职院校的重点、难点。对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实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今天来说,怎样将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控制作为重点,完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质量控制,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正常运行的关键。笔者认为,必须认真监督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建立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监控管理软件》,完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运作程序,才能使校外顶岗实习教育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教学考核中对质量的控制
在过去对学院内部学业成绩评价机制质量控制的课程考核都是用一张试题进行理论考试,实习以考察的方式进行。现如今将考试成绩分为几个部分。第一,课程考核不再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是以能力考核为主,采用任务考核、综合项目考核、职业现场考核等方式。考试的主体和客体也和以往不同。在过去,教师是考官,学生是考生,而如今,学生和教师既是主考,也是被考,双方共同完成考试。第二,校内的考核成绩由课内和课外组成,例如在业余时间里去实验室的训练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均用刷卡方式对成绩进行记录。第三,将企业实践的考核成绩纳入到对学业的考核中。通过各种考试手段和方法,采取形成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可以客观有效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教材建设是对教学的基本建设,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为了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教材前瞻性,适应对新时期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对教材建设进行加强,加快教材建设的脚步。由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有限,随着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不断发展,完全依靠学校的有限投入对实验室条件进行完善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必须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完善实验器材和实验手段。土木工程专业项目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土木工程专业现有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建立由学科科研型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共同组成的实验室体系。第二,对于新成立的实验室,要做好规划、建设、验收、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将建设资金合理分配利用。第三,继续加强和推进校企实验室共建项目,依靠企业的投入解决资金缺口。第四,加强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对于确实没有能力或条件开展的实验,可在上述部门的帮助下进行。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根据最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结合在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以理论实践为基准,对整个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进行全面的设计分析,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将教学改革和理念基础相结合,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借鉴国外新式的成功教学改革案例,进行大胆的创新,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上有了极大突破,使其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在行业改革的时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深刻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升,李文军,毛成.校企工程教育深度合作模式的初步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2]潘再平,黄进.全面优化本科教学平台,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
[3]王涛,刘美,张翼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4).
[4]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