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面阵帧转移CCD smear现象研究

2014-12-25杨小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33期

杨小虎

摘要:Smear现象作为帧转移型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固有缺陷,在CCD的应用上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通过对帧转移型CCD成像过程的详细分析,了解了smear现象产生的原理及影响,从而提出一种减小甚至消除这种smear现象的方法,即下传虚拟参考行法。利用该方法对一台成像光谱仪输出信号进行校正,很好地实现了smear现象影响的消除,从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Smear现象;帧转移;电荷耦合器件;虚拟参考行

中图分类号:TH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3-8057-02

Abstract: Smear as an inherent defect of frame transfer Charge Coupled Device, has impeded CCDs application. Based on a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procedure of CCD imaging, the principle and effect of smear has been understood, from which a method named download virtual reference line has been proposed to decrease or even erase smear. The output signal of an imaging spectrometer has been corrected using this method, which reached a high quality by removing the effect caused by smear, and proved the method to be available.

Key words: Smear; frame transfer; CCD; virtual reference line

1 概述

电荷耦合器件(CCD)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明以来,已逐步在成像和数据存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天基遥感领域,CCD的出现解决了以往胶片存储的容量限制及数据回收等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缺点,如smear现象。Smear现象作为行间转移CCD、帧转移CCD以及去掉机械快门后的全帧转移CCD的固有现象,是在CCD电荷转移期间形成的。在遥感探测领域,Smear现象不仅影响图像的视觉效果,而且能直接导致数据探测出现偏差,因而必须减小或消除其影响[1-5]。

本文通过对大面阵帧转移CCD smear现象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减小smear现象影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 帧转移CCD smear现象产生机理

如图1所示,假设成像区中间A区有恒定光照,由于CCD在成像区到存储区进行电荷快速转移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此时成像区上部A1区会继续曝光,其曝光量Q1为电荷由成像区快速转移到存储区时间内对恒定光照的积分,当电荷快速转移完毕,此时在存储区可以看到A1区出现拖影即smear现象;电荷完全转移到存储区后,在时钟脉冲的控制下,开始一行行转移到水平移位寄存器进而读出,此时,成像区也会跟着时钟频率一行行转移电荷,因而,当存储区中间A区转移到下部A2区时,成像区下部A2区由中间A区转移而来时接受了恒定光照曝光,从而产生光电荷,其曝光量Q2为水平移位寄存器读出时间内对恒定光照的积分;当一帧图像恰好完全从水平移位寄存器读出时,存储区也恰好转移完一帧成像区图像,此时存储区上部A1区、中间A区、下部A2区都经历过成像区中间A区恒定光照的曝光,并产生相同的曝光量Q2;为了尽量消除电荷转移过程中的残留电荷,CCD通常会在帧与帧之间进行多次清道,当最后一次清道完成时,成像区下部A2区事实上在由中间A区转移过来时已经进行了曝光,且其曝光量为Q2,此时再重复前面的电荷生成、电荷转移及电荷读出整个过程;因而在连续采集多帧图像数据时,帧转移CCD会在成像面光照区上下都产生smear现象,且由其机理可知Q1=Q2,即上下smear大小完全相同。

帧转移CCD smear现象产生的过程中,CCD时钟控制成像区、存储区以及水平移位寄存器不断地转移,整个过程犹如在一条无限长的纸带上,出沙机以恒定频率向下出沙,而纸带则交替性地以快、慢两种速度往同一个方向运动,两种速度下均保持一定时间,这样,无论在纸带中间的那个位置,都有或多或少的沙子存在;纸带慢速度时留下的沙子多,而纸带快速度时留下的沙子少,但不是没有。这也就解释了CCD多帧采集时smear现象上下都存在的原因,而清道则是纸带多次快速度的运动,即使速度很快,时间很长,在这一段纸带上依然会留下沙子的痕迹,不可能完全没有。

3 Smear影响消除

由前述可知,smear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电荷在转移读出过程中成像区始终还在曝光。由于smear现象对CCD成像区整个电荷转移方向的所有像素的影响均相同,因而考虑在CCD读完一帧数据的前提下,继续输出若干行信号,由于前述一帧数据即为成像区的大小,后续输出的若干行信号实际上在成像区积分曝光时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有在电荷转移读出过程中,这若干行信号才依次经过成像区曝光,而该曝光时间即是电荷转移读出的时间,正好是smear现象的产生时间,因而其曝光量可以反应smear现象

的大小。将前述一帧数据对应减去这若干行信号的平均值即可减小甚至消除smear带来的影响,该若干行可称为虚拟参考行。

4 smear消除试验

试验中对一台成像光谱仪CCD进行smear现象后续处理,成像光谱仪光谱范围300nm-1000nm,CCD即为上述e2v公司生产的47-20系列帧转移型CCD,为了查看smear现象的大小,外加一片360nm±10nm处带通滤光片。图3左为积分时间80ms下正常采集的CCD输出信号,由图可见,在成像光谱仪光谱维被滤光片截止的光谱范围,依然有高于两边暗信号二十多灰度值的信号,且整个被截波段信号比较均匀。利用前述方法,下传CCD虚拟参考行3行并取平均,并给出消除该smear影响后的真实图像如图3右,可见,消除smear后被截波段与暗信号在同一水平,从而证明该信号确为360nm±10nm波段产生的smear影响。

5 总结

Smear现象作为没有机械快门装置CCD的固有缺陷,尤其在微弱信号探测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CCD的应用。但随着对CCD工作过程及smear产生机理的分析及验证,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减小甚至消除其影响,该文提出的下传虚拟参考行测量smear大小的方法简单可行,效果显著,可推广到其他CCD后续数据处理中。

参考文献:

[1] 高建伟,姚睿,孙瑾秋,等.一种帧转移型CCD传感器smear效应消除方法[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0, 15(12):394-398.

[2] 韩采芹,柳忠彬.科学级帧转移型CCD相机拖影问题的处理[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8): 4336-4338.

[3] 黄宗福,王宏义,韩建涛,等.天文全帧CCD图像拖尾的快速去除方法[J].信号处理, 2010, 26(4): 607-611.

[4] 张宇,张立国,张星祥.行间转移大面阵CCD相机的smear噪声实时去除[J].光学精密工程, 2013, 21(9): 2388-2394.

[5] 李同海,张德联,赵新亮.行间转移型CCD相机smear现象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 8(7): 3924-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