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滑脱椎体不同复位程度对疗效影响观察

2014-12-25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710061兰宾尚

陕西医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植骨椎间椎间盘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710061) 邱 岭 兰宾尚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腰椎滑脱行复位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滑脱椎体复位情况分为两组:完全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并通过两组患者的椎体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滑脱变化率、植骨融合率、JOA评分及其优良率等指标,来评价两组不同复位结果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腰椎滑脱行复位手术的患者46例,病例选择标准:①滑脱分级为Ⅰ°、Ⅱ°者(按Meyerding滑脱分级标准);②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③滑脱椎体不稳定(按北京协和医院标准[1])或滑脱间隙椎间盘突出致椎管狭窄者;④内固定阶段不超过3个椎体。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骨关节疾病;②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③有腰椎手术史者;④有严重的神经及精神疾患者。根据术后滑脱复位情况分为完全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两组。完全复位组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32~73岁,平均56.8岁。其中,峡部裂性滑脱5例,退变性滑脱19例;Ⅰ°滑脱18例,Ⅱ°滑脱7例;L4滑脱16例,L5滑脱9例。部分复位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59.6岁。其中,峡部裂性滑脱4例,退变性滑脱17例;Ⅰ°滑脱15例,Ⅱ°滑脱6例;L4滑脱13例,L5滑脱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滑脱阶段、滑脱类型及分度、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屈伸应力侧位X线片及MRI检查。针对腰部及下肢神经症状体征明显并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者、滑脱椎体不稳和(或)椎间盘突出等致椎管狭窄者行手术治疗。

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术式。术中全麻满意后,俯卧位,C形臂定位腰椎病变阶段。取腰部后正中纵行切口入路,剥离椎旁肌,显露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及横突;以“人字嵴”法定位椎弓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检查螺钉置入无误后,进行病变阶段减压松解;咬除相应阶段棘突及椎板,去除增生肥厚黄韧带及内聚卡压的关节突,充分有效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显露并彻底清除突出的椎间盘达骨性终板,经椎间隙两侧分别置入填有自体骨粒的Cage,并安放于距椎体后缘约0.5cm处;上好连接棒,旋紧螺钉提拉复位滑脱椎体;且纵向加压Cage至稳固;检查Cage位置良好,脊髓和神经根无卡压;严密止血,放置引流。

术后根据伤口引流量,一般在48h拔除引流管,并根据体温、血常规、伤口情况等,应用抗生素3~7d,常规应用甲强龙等激素3d。1周后拍X线片复查腰椎内固定情况,若无异常,可在支具保护下坐起并适当站立活动。3个月内严禁弯腰负重。

3 评价指标 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屈伸应力侧位X线片,测算椎体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2]、滑脱变化率(即复位后再滑脱率)、植骨融合率(按Suk标准[3])和JOA腰部功能评分[4]及其优良率[2],以评估各组的手术治疗有效性、术后腰椎稳定性及两种复位情况下疗效优劣性。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同组患者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同组患者不同时点的椎体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等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6~40个月(平均11.9个月)的随访。

1 各组治疗有效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滑脱率、椎间盘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腰椎稳定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滑脱角,椎间盘指数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但两组滑脱率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滑脱椎体失稳定表现,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指标的比较

3 两组疗效分析:两组间在末次随访时比较滑脱变化率、植骨融合率和JOA评分优良率等指标,统计学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指标的比较

4 术后情况:两组患者术后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脑脊液漏,感染,内固定物断裂、脱出及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

讨 论

长久以来,无论腰椎手术内固定技术和椎间植骨融合方法如何发展演变,在术中遵循“彻底减压松解受压脊髓神经和牢固有效稳定脊椎”的理念,一直得到广泛共识;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滑脱椎体复位程度如何把握仍存有争议。

若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常会出现完全或部分复位的情况。复位不全的原因[5]可归为:①置入椎弓根螺钉出现偏差致钉道结构破坏扩大;②骨质疏松对螺钉的把持力减小;③滑脱椎体周围减压松解不彻底;④椎弓根螺钉本身设计因素。相对于完全复位而言,不全复位时常会使我们对疗效产生更多的疑虑,因为建立在广泛松解减压及Cage非骨性界面之上的复位不全,可能成为影响腰椎稳定性和骨性融合的潜在因素。腰椎的稳定性来源于很多因素,它们常是阻止复位的根源。相关研究[6]表明腰椎小关节在腰椎稳定中起很大作用,术中应避免部分切除或全切,否则将引起腰椎明显不稳定;当全椎板切除合并小关节切除时,将显著影响腰椎稳定性。然而,在术中对椎板及关节突的处理,经常是为了达到良好减压松解效果而难以逾越的关键措施。我们在术中发现,对关节突关节内侧半的切除常带来良好的减压及复位效果,当然稳定性也随之削弱。应用Cage作为椎间植骨替代物也并非完美。有文献[7]表明,从生物型椎间融合器发展至金属型椎间融合器,再到复合材料型椎间融合器,与手术相关的“融合器椎间不融合、松动、塌陷及碎屑效应等”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所以可吸收性融合器才成为近年研究开发的热点。如此基础之上的复位不全难免让人担心。

复位不全是否会导致腰椎失稳并影响最终疗效呢?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两组患者虽然复位程度不同,但疗效均较理想,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差异。分析其中原因,我们在术中均给予患者良好的神经减压,解除了症状;并且术后患者植骨融合率较高,其重建和维持了腰椎长久的稳定性。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滑脱复位丢失的情况。其原因[8]可能在于:①复位提拉螺钉周围的骨组织承受巨大压力,可继发坏死致复位丢失;②椎弓根螺钉抗脱位结构设计不足;③下床负重过早等。需要指出的是,两组患者复位丢失实测值均未超过3mm,结合相关的X线表现,未达到腰椎不稳的标准[1](即北京协和医院标准:屈伸应力侧位X线检查,临近椎间隙成角超过10°,或位移超过4mm);加之,两组患者术后表现出良好的椎间植骨融合率。故我们认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与Cage植入联合对两组患者是稳固和有效的,它们能在术后初期为最终的骨性融合提供结构保障,从而使滑脱椎体获得持久稳定性。

综上所述,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复位术后,虽然复位程度不同,但两组均获得良好疗效,且未发现不同复位程度对疗效有明显影响。本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①纳入分析的病例数较少;②部分病例随访时间较短;③重度滑脱患者未纳入研究等。诸多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1] 朱 勇,赵 宏,邱贵兴.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2):151.

[2] 庞良龙.轻度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与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11.

[3] Ostelo RW ,Deyo RA,Stratford P,etal.Interpreting change scores for pain and functional status in low back pain:towards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garding minimal important change[J].Spine(Phila Pa 1976),2008,33:90-94.

[4] 蒋协远,王大伟,韩士章,等.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7-108.

[5] 朱大成,张 强,陈君声,等.腰椎滑脱手术中复位困难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1):894.

[6] 戴先文,王全平,欧阳均,等.腰椎后路手术对其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2,15(11):651.

[7] 石 岩,崔文岗,肖德明,等.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1):45-47.

[8] 李兴华,谢宜旭,翟明玉,等.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的探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64.

猜你喜欢

植骨椎间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