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研究生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4-12-25万佼
万佼
中医药研究生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万佼
2004~2014年十年的时间, 研究生中医药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规模和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目前已形成相当规模, 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培养环节、保持专业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教材作为研究生培养环节的一部分, 是贯彻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理念、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载体,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 中医药研究生教材的现状分析
研究生教材建设长期以来因为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培养个性化的特点, 发展受到限制, 2006年卫生部(现卫计委)启动了“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这是我国近代发展史上第一次全国统编中医药研究生教材, 具有里程碑意义, 卫生部“十二五”研究生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即将开始。目前中医药研究生教材建设水平已大幅提升, 但教材建设确实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际问题, 有些与研究生教材的固有特点和高校的体制机制是分不开的, 有些是思想重视和行动付出不够。作者总结了以下“三不够”和“三缺乏”。
1. 1 “三不够”, 即研究生教材与本科教材的区分度不够明显;研究生教材的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经典教材理论对临床的有效指导不够。部分研究生教材的编写体例、知识模块照搬本科教材, 内容较为陈旧, 只能满足研究生修满学分的最低需求, 难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部分前沿进展类教材知识更新严重滞后, 教材应有的先进性、真理性、权威性得不到体现, 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研究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创新欲。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 是数千年临床实践积累并得到反复验证后形成的科学理论。大医孙思邈尝谓:“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 正所谓“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源泉”。经典理论是中医药创新的源泉,研究生阶段强化经典理论的学习尤为重要。而现有研究生经典教材的编写过于依赖原有体系, 内容多半还是对条文的解释理解, 涉及一些条文与临床案列的分析总结, 条文的现代研究进展内容所占篇幅很少, 研究生经典教材内容的深度不够, 对研究生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急待加强。
1. 2 “三缺乏”, 即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类课程教材缺乏;中医药科研实践类课程教材缺乏;人文素养类课程教材缺乏。传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国家中管局师承工作已开展多年, 全国中医院校均有同类课程的开设, 受区域和资源的限制, 授课内容相对独立, 教材建设更是缺乏。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角度出发, 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是中医药创新和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现代化研究生主力军正是研究生群体。近年来, 中医药院校普遍重视科研实践类课程的建设, 由于起步较晚, 课程建设滞后, 实用且规范的教材比较缺乏。人文素养课指传授研究生为人处世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一类课程。研究生群体的年龄跨度很大, 很多研究生已经独立成家, 承受着较重的社会压力,人文的关怀、心理的疏导、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极为重要,此类课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层的重视, 而教材建设的空白势必成为课程建设的瓶颈。
2 中医药研究生教材建设的思考
2013年初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意见中强调要创新人才模式, 提出“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意见中提出要构建符合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 加强案例教学, 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结合文件要求, 立足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实际, 作出如下思考。
2. 1 明确对象, 分类构建中医药研究生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有教材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针对特定的培养对象整体发挥效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应根据国家文件要求, 按照学位类型和培养要求的不同,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材体系的分类, 构建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材体系和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型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材体系。
2. 2 整合优化, 调整中医药研究生教材体系内的布局。以实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 构建公共基础、经典传承、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人文素养五大研究生课程模块, 在此基础上调整教材布局, 将现有的基础系列、临床系列、经典系列、中药系列重新归类,划分公共系列、传承系列、专业系列、实践系列、人文系列五大模块。各系列之间系要做到上下的传承、前后的衔接、左右的呼应, 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复, 通过调整以求实现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
2. 3 坚持创新, 彰显中医药研究生教材的个性特点。中医药研究生教材编写的思路、框架设计、内容应与本科教材有明显的区分度, 前者具有知识的前瞻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鲜明特点, 后者则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完整性和适用性。故此,中医药研究生教材的编写除了知识模块的更新外, 尤其是选修课还应强调知识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教材框架设计应注重引进创新的理念和教改成果, 如PBL、案例式教学等, 提高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教材对研究生的启发作用。创新教材编排方式, 图文并茂并增加配套的课件光盘、提高研究生学以致用的速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网络等开放课程及时补充或更新知识, 保持研究生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弥补教材滞后的局限性。
2. 4 保持特色, 强调中医药研究生教材的传承性。中医药学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 是思想、文化、技能的综合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核心理论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药研究生教材应保持“症因脉治”、“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 正确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中医药学术观点全部来自于临证经验的积累, 是从临床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发展起来的, 中医药研究生教材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理论对实际的指导。几千年来, 中医药形成了以跟师临证、口传心授、耳濡目染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研究生教材不能拘泥于书本, 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和名老中医资源, 现场观摩、案列讨论、网络授课形成一套立体教材。
中医药教材除了作为课程与学科内容的基本载体功能以外, 还具有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作用。中医药文化所蕴涵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大医精诚”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医药教材必须弘扬的价值理念。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 强化中医药教材的文化传承性有助于实现学生人文与科学的协调发展, 培养其健全而又富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人格。
2. 5 重点扶持, 鼓励中医药研究生教材编写的积极性。中医院校研究生教材建设相对迟缓, 与一般教材相比, 研究生教材具有以下特点:①起点高, 学术性强;②及时科技成果,更新周期短;③用量少, 成本高。这就造成了著书难, 出书更难的局面, 教师对教材的编写、出版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鼓励和支持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永恒主题, 新一轮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 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 “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是本轮改革的核心概念, 是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不同侧重点。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在这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前更应该保持好特色、坚持好创新。作为培养环节重要部分的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 构建有传承和创新、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中医药教材体系必将为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4-09-02]
江苏省研究生教改课题——构建中医药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模式(项目编号:JG2011-02);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GLX2013_054)
210046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