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塑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2014-12-25郭铁军
郭铁军
内容摘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个性的新型设计人才,建立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陶瓷雕塑课程教学中,对理解材料工艺、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旨在强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在注重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专业的具体要求,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要突出创造性的内涵,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到设计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从而为今后顺利踏入社会,开拓所学专业打下基础。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陶瓷雕塑是雕塑艺术体系中一个比较大的门类,也是艺术史上出现的最早的雕塑类型,由于陶瓷材质的限定,陶瓷雕塑在艺术特征和文化功能上也迥异于其他类型的雕塑形式,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所以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针对陶瓷材质这一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学习中认识到陶瓷材质的独特之处,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艺术实践,创作出既富有个性又能充分体现其材料美的作品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制作方法的问题,这是进行陶瓷雕塑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决定陶瓷雕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其次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陶瓷雕塑的外在装饰,它是区别于其他雕塑类型的一个重要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认真对待。第三是创作思维的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对于今后陶瓷雕塑的深化发展及我们今后个人艺术方向的确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后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到设计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这是提高创作水平最好的途径。
一、强化制作工艺,认识陶塑的特殊性
陶瓷雕塑和其他类型雕塑的最大区别是它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在成型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雕塑重心的处理。在艺术实践中,任何雕塑作品如果偏离了重心就会发生倾斜或倒塌,这一点陶瓷雕塑体现的最为明显。所以,在制作陶瓷作品时,根据陶瓷材料柔韧易碎的特性,往往要求作品的支撑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形体的稳固和平衡。此外,一件成功的陶塑作品最重要的环节并不仅是塑造的过程,而是其后的烧制。事实上在所有的陶瓷制作过程中,烧制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窑火的温度和环境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这是因为烧制中,作品会随着窑温的变化而大幅度的收缩变形,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坍塌错位,这也是我们刚才为什么一再强调塑造时要注意形体结构和接触面的问题。这种特殊的工艺造就了陶瓷艺术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
二、了解传统技艺,丰富装饰手段
在雕塑艺术中,陶瓷雕塑的装饰手段可能是最丰富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造型简单带来的不足。早在古代,彩绘就作为陶塑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秦汉陶塑人物;三国两晋的点彩青釉瓷兽;唐宋时期的三彩人物、动物等,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进入明清后,彩绘装饰在陶瓷雕塑上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景德镇的彩瓷艺术最具有代表性。高温颜色釉在造型艺术中的普遍应用,构成一个斑斓华丽的艺术世界,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形式价值”,使之成为中国古典艺术最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在进行陶瓷雕塑课程时,要求学生对于传统的一些基本技法要有一定的掌握;对于平面装饰艺术、素描基础、色彩构成等学科要有比较好的了解。有了这些基础后,再进行新彩、青花、粉彩等传统彩绘技法的学习,就为今后创造出既有民族风格又兼具时代特征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件出色的陶瓷雕塑作品不仅要有新颖的造型,其外在的装饰形式也非常的重要。出色的装饰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根据造型的具体要求及形象的表现,选择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及色釉进行装饰。至于装饰的布局安排及图案的选择,则视作品的内涵表达和形式要求而定。
三、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当下我们所见到的陶瓷雕塑,多是那些喜闻乐见、市场需求较大的传统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来自国内一些重要的产瓷区,如福建德化、广东佛山、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等地。这些形形色色作品几乎可以被视为古典艺术的经典之作,它们是我们现代人向传统、向历史学习的最好的范本。
这些经典之作对于提升我们的认识,深化我们的理解,不论从审美上、技法上,还是在思想与内容上,对我们的艺术创作都能带来很好的启发和引导。但是,历史上的辉煌只属于往昔,任何事物只有在变革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仅仅一味地沉醉在历史中不能自拔,陶醉于前人既定的法则之中,那么我们的意识和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束缚,成为历史的奴隶,对于艺术教学而言,在所有的能力指标中,个人的创造力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我们要超越传统、展望未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我们在从事教学时,一定要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视之为整个教学的核心所在。对于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拓展他们的创作视野来完善的。这首先就要求学生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既要能够承继传统的优秀精华,同时也要认识到作品的时代局限性,惟有此,才能更好地进步,克服不足、提升自己。其次,艺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对现代艺术形态的全面了解,对于时代变化的深刻认识,这就要让学生对艺术界的发展现状、艺术热点等问题有一个详细的理解;对于当下的艺术状态有个整体把握,结合艺术发展的规律性问题,来洞悉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进而选择自己未来的艺术之路。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提升陶瓷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观念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比如要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可以根据角色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古典的人物,就采用传统的技法表现;现代的人物形象,就注意强化其时代特征;过去的人物,则将传统和现代特征融为一体来刻画。这种将现代观念、意识、技术充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的艺术形式,不仅能给现代陶瓷雕塑的语言表现带来很大的活力,让学生探索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能由此确立属于自己的、有着独特标志的个性化语言符号,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使自己的艺术风格走向完善与成熟。
四、丰富实践教学构架,促进实践能力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是强调动手能力和运用各种材质实现创作为特点的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永远是教学的首要目的,陶瓷雕塑教学正具备了创意设计所需要的条件。陶瓷雕塑课旨在培养学生在设计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力和艺术感受力,始终强调陶瓷雕塑的实验性和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这正是培养学生创作原创性艺术作品的最佳途径。
在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接触陶瓷材料,体悟陶土本身的固有性能和特征,当这些材料经过同学们多种制作方法重新加工后,如拉坯成型、手工捏塑、泥板粘接等成型方法之后,向我们展现的是陶瓷的特殊品格与审美情趣。
为了培养学生制作陶瓷雕塑的热情,感受制作陶雕的乐趣,我们特别要强调烧制过程的重要性。因为在作品出窑之前所经历的漫长等待的过程,正是教学所需要强调的。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正是在体悟泥性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心理的认知和发现。因此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陶瓷雕塑作为设计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进行独立工作的前提。所以,到陶瓷产区建立实践基地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去,将所学设计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在置身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而又不断地在解决这些困难中获得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了解市场、融入社会。
在陶瓷雕塑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到陶瓷产区的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授课,并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陶瓷艺人讲授材料运用和制作工艺,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又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院校鼓励学生到陶瓷产区进行实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专业经验。通过到产区进行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个性的新型设计人才,建立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陶瓷雕塑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艺术设计专业仍然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在注重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针对专业的具体要求,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突出创造性的内涵,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尽早进行自我定位,从而为今后的顺利踏入社会,开拓所学专业的艺术发挥打下坚实的教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