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供核电汽轮机端部密封面漏汽的分析与处理

2014-12-25薛彦春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汽缸密封面端部

薛彦春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维修处,江苏 连云港222042)

1 汽轮机高压缸结构概述

K-1000-60/3000型汽轮机组是由俄罗斯列宁格勒金属厂(简称:LMZ)生产制造。汽轮机总长51.8 m,总重2070 t,额定转速n=3000 r/min。汽轮机型式为:单轴、五缸(2个低压缸+1个高压缸+2个低压缸)、八排汽、中间去湿再热、冷凝式机组。汽轮机各缸由10级(2×5级)组成。汽轮机每根转子由位于联轴器两侧的两个椭圆形滑动轴承支撑,高压缸前轴承为径向—推力轴承。独立落地式轴承座。汽轮机基础平台由98组弹簧隔振器支撑。

高压缸为下猫爪支撑方式,四个猫爪落在前后轴承座上;高压缸为水平中分面,由外缸和内缸组成,其中外缸中分面有60个M100×4的螺栓紧固连接,内缸中分面有24个M90×4的螺栓紧固连接,汽缸材质为06Cr12Ni3Cu,螺栓材质为25Cr1MoV,螺栓的紧固方式为热紧,内缸螺栓热紧弧长为122mm,外缸热紧弧长为170mm,汽缸中分面采用汽缸密封脂密封;高压缸为5级双列(2×5级)对称布置,其中前两级(第1、2级)在内缸中,后三级(第3、4、5级)在外缸中,且设计有隔板套;高压缸进汽口位于外下缸的底部,四个进汽口在缸内混合成一个汽室,高压缸共有4级抽汽,分别从第2、3、4级及排汽口抽汽,通往6#高加、5#高加、除氧器及4#低加。

2 汽轮机高压缸端部密封面漏汽情况

机组运行期间,发现高压缸端部有漏汽迹象(有轻微蒸汽冒出);在T103大修期间对高压缸进行了解体检查,中分面未见明显异常,并将内轴封体的挂耳沉度(挂耳压板的膨胀间隙)调整至下限(最大值),扣缸时对汽缸密封面进行了全面清洁检查,并均匀涂抹汽缸密封脂,大修结束机组投入运行后,发现高压缸端部仍有漏汽现象;在T105大修期间揭开高压缸的外上缸检查,发现汽缸前后端部密封面(内轴封体安装位置)有漏汽痕迹,内轴封体外侧与汽缸配合处的凸肩位置整圈有汽流冲刷痕迹,在T205大修高压缸解体检查时也发现与T105相同的情况(如图1所示)。

综合上述检查情况分析,高压缸端部密封面存在密封不严,导致蒸汽外漏。

高压缸端部密封面漏汽问题,对于汽轮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如下风险:

(1)蒸汽外漏,机组存在安全隐患,有人员烫伤的风险。

(2)蒸汽外漏,汽流会对密封面形成冲刷,影响密封面的性能。

(3)蒸汽外漏,影响机组效率。

(4)蒸汽外漏,设备可靠性差,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注:T103/T105分别指1号机组的第3次/第5次大修,T205指2号机组的第5次大修)

图1 高压缸端部密封面漏汽痕迹

3 原因分析

高压缸上、下半缸通过中分面的螺栓紧固连接,依靠螺栓紧力使上下半缸闭合,达到密封要求,由于K-1000-60/3000型汽轮机高压缸端部涡壳结构特殊,端部位置的中分面螺栓跨距较大,末端螺栓离轴封体的安装位置距离较远(见图2),螺栓对该部位汽缸约束力明显较弱,导致该区域的汽缸面形成一段很长的悬臂梁,螺栓紧力无法对该区域的密封提供帮助,使得该区域的汽缸面不能有效贴合,蒸汽从内轴封体凸肩与汽缸槽道配合间隙漏出,该区域蒸汽存在压差,由于汽缸密封不严造成蒸汽外漏。另外,在机组启停时受到较大的热交变应力,汽缸容易产生变形,也会造成汽缸结合面蒸汽泄漏。

1)汽轮机汽缸漏汽通常可能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素1】汽缸铸造完成,“时效”处理时间(即存放时间)较短,使其在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未完全消除,汽缸在以后的运行中会有变形,可能发生漏汽。

【因素2】汽缸运行时受力情况复杂,除了受汽缸内外汽体压力差、缸内各零部件的静载荷外,还要承受蒸汽流出静叶时对静叶的反作用力,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汽、排汽、抽汽等管道)冷热状态下对汽缸的作用力,在这些力的相互作用下,汽缸会发生塑性变形。

【因素3】在检修过程中,如隔板、隔板套及汽封的膨胀间隙不合适,或是挂耳压板的膨胀间隙(挂耳沉度)不合适,运行后产生巨大的膨胀力使汽缸变形,可能发生漏汽。

【因素4】若使用的汽缸密封脂存在质量不好、型号不对、超过有效期限、有坚硬杂质颗粒等问题,就会影响密封性能,可能发生漏汽。

【因素5】汽缸中分面的螺栓紧力不足,机组启停和工况变化时,在汽缸及法兰上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使得汽缸密封不严,可能发生漏汽。

2)K-1000-60/3000型汽轮机高压缸实际对应情况:

【实况1】汽缸在铸造完成存放时间较长,且在现场安装结束很长一段时间才投入运行,不存在时效处理时间短的问题,所以可以排除因素1。

【实况2】该因素属于汽轮机的共性问题,不排除因素2。

【实况3】每次检修时都对隔板、隔板套、汽封的膨胀间隙及其挂耳沉度进行检查测量调整,使其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可以排除因素3。

【实况4】一直使用国家正规厂家生产的汽缸密封脂,而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密封脂的有效期、型号、质量都不存在问题,而且回装时对汽缸中分面后进行全面的清洁检查,所以可以排除因素4。

【实况5】汽缸端部位置中分面螺栓跨距较大,末端螺栓离轴封体的安装位置距离较远,螺栓对该部位汽缸约束力明显较弱,在受到较大的热交变应力时,会造成汽缸端部密封不严,发生漏汽,所以因素5存在。

综上分析,高压缸端部密封面漏汽的原因为:螺栓紧力对汽缸端部的约束力较弱,汽缸在启停、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热变形,使得汽缸端部密封不严,存在内外压差时,就会造成蒸汽泄漏。

图2 高压缸端部结构

4 处理措施

由于汽轮机高压缸端部结构特殊,成蜗壳形状,该区域未设计紧固螺栓,而且内轴封体安装位置的汽缸壁较薄,该区域汽缸结合面的压紧力不足,受热膨胀变形,容易发生漏汽。为了阻止蒸汽外漏,需提高该区域汽缸密封的可靠性,同时该区域受设备自身结构特征的限制,无法通过添加紧固螺栓的方法来增加结合面的压紧力,束缚汽缸的变形,经过综合分析,采取在汽缸中分面上增加密封条的技术方法,补偿汽缸的变形量,阻止蒸汽外漏。

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在汽缸中分面上垂直于漏汽方向的位置处开槽,在槽内安装密封条,阻止蒸汽外漏。

密封条型号:E型密封键;密封条材质:镍基材料ALLOY718,可耐700度高温,具有良好的韧性、弹性,抗疲劳能力强,镍基材料(ALLOY718)的线胀系数大于汽缸母材(06Cr12Ni3Cu),受热膨胀后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E型密封键有弹性可伸缩,能够补偿该区域的结合面变形,E型密封键的开口侧朝着汽流方向,阻止汽流漏出。

根据现场高压缸的结构特征及漏汽情况,参照E型密封键的尺寸参数,选取E型密封键的尺寸为:厚度7.49±0.15mm、宽度6.78mm,对应的开槽尺寸为:槽深6.2-6.35mm、槽宽8-8.2mm,槽长131mm,密封键的压缩量为0.99-1.44mm(见图3、图4)。

在2014年2月份T107大修期间,对1号高压缸端部前后四个角位置的密封面进行了技术改造处理。

具体的处理工艺如下:

1)开槽区域采取防异物措施。

采用青稞纸在开槽区域的高压缸排汽口位置粘贴防异物托盘,防

2)根据漏汽痕迹确定开槽位置。

根据汽缸中分面上的漏汽痕迹,确定开槽位置;开槽位置需垂直于漏汽方向,并尽量在汽缸面的纵向;并将开槽区域的汽缸面清理干净,露出金属光泽,确保汽缸面光洁、平整无高点。

3)开槽装置就位,划出加工线。

将开槽装置吊装到工作位置,根据开槽位置及定位螺纹孔等现场条件,使用工装将开槽装置固定,在开槽位置处划出开槽加工线,开槽长度要比漏汽痕迹宽度尺寸大10mm左右,开槽长度大约为131mmm。调整开槽装置底座,铣刀对准划线,并用直角规测量铣刀与划线的对准情况。

4)开槽装置轴向方向(Y方向)对刀调整。

首先对开槽装置的Y方向对刀调整:调整好灯光,根据开槽线位置,将主轴移动至开槽装置的端部,通过调整导轨底座位置使刀具对准待开槽线的端头,并且使导轨要平行于开槽线,确保在Y方向移动时刀具的走向要与开槽线重合。在拖板上的刀架周围架设百分表,百分表的指针垂直指向汽缸面,手轮操作开槽装置在Y方向移动,让刀架在待加工线方向手动走刀,监视百分表的读数变化情况,通过调整导轨底座的四脚高度,确保在走刀行程内百分表的读数变化不超过0.02mm,也就是刀头跳动不超过0.02mm(见图5)。止铁屑等异物落入缸内,在开槽的缸面上固定一块500×400mm规格尺寸的吸油毡,在吸油毡中间开一个200×50mm矩形口,开槽线位于吸油毡开口矩形的中心,吸油毡开口矩形四周用胶带粘好,防止铁屑、冷却液等异物从吸油毡的下方漏出,确保所有的加工铁屑都收集在吸油毡上方。

图3 E型密封键参数

表1

图4 开槽尺寸及密封键安装简图

图5 开槽装置轴向Y方向对刀调整

5)开槽装置垂直方向(Z方向)对刀调整。

根据加工方案,开槽尺寸为:槽宽8-8.2mm、槽深6.2-6.35mm、槽长131mmm。为了确保开槽深度的准确性,开槽分两次进刀加工,第一次进刀深度5.9mmm左右,第二次进刀后,总深度要达到8-8.2mm的尺寸要求。

刀具规格:硬质合金直柄槽键铣刀,刀刃直径8.0mm,刀尖刃磨R1.5圆角。

开槽装置Z方向调整:将刀具安装到刀架上,并固定好,在刀头下方的汽缸面上方放置一张薄纸,手动向下进给主轴,通过主轴箱上的数显标尺,可以监控铣刀在Z方向上的位移量,当铣刀正好接触到中分面时,停止进给并将标尺清零,完成Z方向找基准。在床台上架设百分表,表针指在主轴箱上,表座架在进给箱上,用于监测进刀量,开动主轴向下进刀,并监控数显表尺与百分表读数,待进刀深度达到要求尺寸时,停止进刀,锁紧主轴,即Z方向对刀完成(见图6)。

图6 开槽装置垂直Z方向对刀调整

6)开始车削加工。

在Z方向对刀完成后,启动Y方向走刀按钮,开始第一刀车削加工,车削过程要用冷却液对刀头进行冷却,车削过程及时清理刀头位置的铁屑,第一刀加工完成后,要进行退刀,将主轴升起,Y方向退回到起始加工位置并将槽道附近的铁屑及冷却液清理干净,测量槽道尺寸,用深度尺测量实际的开槽深度,用卡尺测量槽宽、槽长的尺寸数据,按照上述工序方法,接着对剩余量进行第二刀车削加工,加工过程同样做好在线监测,加工完成后按照同样方法升起主轴,Y方向退刀,铁屑清理,尺寸测量。

7)开槽尺寸、槽道表面光洁度检验。

开槽完成后,用磁棒、毛刷、吸油毡等清理槽道内的铁屑和冷却液,并测量槽道尺寸(槽宽、槽深、槽长),确保各加工尺寸都在要求范围内;检查槽道表面光洁度,并用什锦锉、细纱布等对槽道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确保槽道表面平整、光洁、无毛刺(见图7)。

8)根据加工的槽道尺寸,配置合适长度的E型密封键。

根据槽道的实际加工长度尺寸,切割合适长度的密封键,密封键与槽之间需留有一定量的热膨胀间隙,密封键切割后,需对两端头进行修磨,确保端头圆滑无毛刺,对槽道及密封键进行清洁检查后,将密封键安装到槽内。

图7 槽道尺寸检验

在2014年02月份T107大修期间,对1号高压缸端部前后的四个角位置各增加1个密封条,共增加了4个密封条。

5 处理效果及后续行动

2014年2月份T107大修期间,对1号汽轮机高压缸的端部密封面采取了上述技术处理措施,处理完成后,机组启动并网运行,高压缸漏汽问题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说明该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该工程技术方案,具有很好的现场生产实用性,既解决了高压缸端部密封面的漏汽问题的技术难题,消除了机组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确保了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又为同行业、同类型机组今后处理类似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后期将继续观察高压缸的运行情况,加强日常现场巡检;在高压缸下次大修时,将检查密封键的完好性以及汽缸面有无漏汽痕迹。

[1]赵明生,等.机械工程师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郭延秋.大型火电机组检修实用技术丛书:汽轮机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王超然.新编国际常用金属材料手册[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4]姜求志,王金瑞,等.电厂金属材料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5]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汽缸密封面端部
大型水轮发电机绕组端部电晕问题探讨
大型核能发电机定子端部动力特性研究
弹簧扁钢51CrV4端部开裂原因分析
套管头椭圆型金属密封面密封性分析
反应堆压力容器不锈钢密封面车削加工研究
基于激光雷达及视频分析的站台端部防入侵告警系统
发电机组蒸汽阀门密封面机器人双丝TIG在线修复焊接系统
油管接头台阶密封面的接触压力及密封性能
汽车发动机汽缸垫检修的研究与探讨
发动机汽缸垫破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