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斯卡游戏公平吗

2014-12-24阙政

新民周刊 2014年47期
关键词:种族问题剧情片犹太

阙政

崔明慧说自己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公民——妈妈是上海人,爸爸是朝鲜人,出生在上海,再去香港,又搬到韩国,从韩国去日本,14岁到了美国……在美国,她是著名的华裔纪录片导演,拍过70多部纪录片,60余次获得国际奖项。还曾在纽约大学、耶鲁大学等多所名校任教。代表作《谁杀了陈果仁》,曾入围6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此后,崔明慧却一连担任了多届奥斯卡评委,不但能投选纪录片,所有奖项都有她的一票:“我不像导演工会的人只能投导演,或者演员工会的只能投演员,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服装、最佳音乐……除了最佳化妆和最佳动画我不太懂,弃权,其他都投。”

金钱和种族门槛

今年的奥斯卡,剧情片类只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入围最佳摄影和最佳美术指导奖,其他华语片都铩羽而归。纪录片方面,将近300部送选片里,只有3部来自东方。崔明慧和其他评委要在300部纪录片里先选出合格的150部,一轮轮投票到15部、5部——5部进入最终提名名单,再决选出获奖的那一部。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广的电影盛会,奥斯卡的纪录片奖项,也有它的游戏规则。且不论纪录片质量如何,想要作为三百分之一送选,这“入围”的第一步,就是一个金钱游戏。崔明慧告诉《新民周刊》,纪录长片要想参赛,必须先在美国的电影院放映超过2周,还要在英文报纸上有相关评论,“不一定非得是好评,但一定要有评论”。而少于45分钟的短片,也须在其他影展上获得过最高奖,才有资格入围。

为什么HBO入围特别多?因为它们有自己的院线,随时能安排上映。“所以今年合格的长纪录片和短纪录片里,一大堆HBO的片子,比每一个公司更多。”这让崔明慧觉得很不公平,“独立制片人付不起那么多院线上映的钱,其他国家的片子要参展困难就更大。”

采访之后不久,记者获悉,奥斯卡的游戏规则又有新变化——原本的2周上映时间将延长到8周,英文报纸评论也变为英文大报评论——这意味着奥斯卡的门槛再度提升。

种族问题,又是华语片寻奖奥斯卡的另一道高门槛——这里的种族,不仅是纪录片反映的内容,还特指好莱坞电影工业里的“犹太部落”。众所周知,六大电影公司或多或少有着犹太血统,因此犹太题材影片的得奖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今年剧情片里没有关于犹太人的,只有纪录短片里有一个《6号女人:音乐把我拯救》,讲一个老人,109岁,当年给纳粹弹过钢琴。在奥斯卡投票前一天,老人死了。评委说今年没有犹太片子,就投它吧,于是赢了。我气死了。因为我觉得另外一个片子很好,是中东来的。”甚至当年她自己的片子输掉,也和奥斯卡临时改变规则有关:“纪录长片原来规定不能超过2个小时,结果那一届改成4个小时,为另一部长片开道。”

当评委我有一种责任感

不公平怎么办呢?“你不能指手画脚说不能这样做,我们一定要研究创作方向,看怎么样可以打进美国的市场。”崔明慧说,“各个电影节的评审标准都不一样,奥斯卡不一定全是主流,但是会特别在意故事。像《寻找小糖人》,讲南非的美国歌手。其实还有很多黑人都在滚石背后唱高音,一点都不为人所知。美国的种族问题不是黑白而已,黄种人、拉丁美洲人,都已经开始感觉到种族问题在美国是一辈子不会解决的。”

“我想了半天,我觉得可以研究:第一,有很多纪录片是和剧情片混起来的,它拍得特别细节,让你一眼看不出这是一个纪录片,这个方式是将来的路。第二,讲故事的方式非常重要。中国的历史5000年,美国的历史300年,怎么把太复杂的历史,打到一般美国人的心里?我的建议是把对话减少,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情,不完全依靠语言。美国的观众不像欧洲,他们看纪录片一定要英文,很少接受有字幕的作品。第三,悲剧也是好事,世界上80%的弱者在媒体上没有话语权。但是讲悲的故事,你不能只是一路悲悲悲,即使在悲里面放芝麻那么一点大的希望,也很重要。我们要有点幽默感,会笑自己,把悲哀的东西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崔明慧自己的作品《谁杀害了陈果仁》就是一个悲剧——一个华人在美国被当作日本人杀害——但这么悲情的作品里,她却大量使用了摇滚乐。身为“世界公民”,她却说自己更喜欢本地化的东西,“把地方的故事,变成更有趣的大故事”。这些年,她又有不少佳作问世:《看不见的客人》、《洛杉矶暴动20年后》、《金淑子的孩子》、《Ghina》等等。

崔明慧很瘦,每天只吃两顿饭;会说中文,也会上海话;说话更是直接,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会往外蹦三字经。从个人角度来说,她才不喜欢参加奥斯卡颁奖晚会:“坐在那里5个钟头不能抽烟,把我急死了!黑市门票还要卖500美元一张!今年带我姐姐去观礼,她还穿得亮晶晶的,5英寸高跟鞋。我说你这样脚肯定要起泡,果然吧!”

高晓松在脱口秀里科普过的好莱坞“游说”制度(Lobby),崔明慧就遇到过:“寄剧本、寄光碟给你,还在高级饭店请客——饭店里一个黑人、拉丁人都没有,黄种人也就我一个,都穿得西装笔挺,把迪卡普里奥叫来跟我见面握手沟通感情……第一次碰到这种场合也觉得尴尬不舒服,但是又觉得应该参加。因为中国人来美国那么多年,好像对什么都不关心,只是忙着挣钱,什么法律、政策、好莱坞,都和自己没关系。我不能完全批评好莱坞,因为好莱坞有它的道理,拍得好,演员好,故事太妙。”

她怕自己要是不干了,今后奥斯卡再有中国片子进来,评委里就没人重视了。“好像自己觉得自己有点责任感。”而她自己对纪录片好坏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我可能跟别人不一样,越没有标准越好,有标准就没创意。所以要看很多的片子,而不是要一个标准。有的片子当时就可以很成功,拍完了马上得到非常好的评论。但有的片子要等很久很久,大概二三十年以后,变成一个很重要的片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族问题剧情片犹太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宁浩获瓦尔达“最受关注人物奖”
《模仿者》中的种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