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分析

2014-12-24

关键词:竞争力竞争因子

林 翊

(1.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17;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企业生态因子分析是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研究企业管理问题,这是近年来学术界的新方向、新课题。生态位是生态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与其它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与自然界生物物种类似,企业在其生存发展所处的环境系统中,也有着各自特定的生态位。企业生态位的形成由生态因子决定,且各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了企业各自不同的生态位特征。这种生态位上的不同是企业与企业间差距的表现,也是企业在行业内竞争实力差距的反应。企业应充分关注影响竞争的关键性生态因子,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这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一、企业生态位、企业生态因子与企业竞争

(一)生态位与企业生态位的基本内涵

“生态位”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逊在1910年的生态学论述上使用,而后1917年生态学家格林内尔首先对生态位概念进行了解释,从生物分布角度阐释了生态位的空间意义,后人称之为“空间生态位”。1927年,埃尔顿进一步突出了生态位的“功能特征”,后人称之为“功能生态位”。1957年,哈奇森基于资源利用、空间等多方面考虑,利用数学点集理论,构建了“多维超体积生态位”。

随着生态位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国内外学者逐渐将该理论运用到企业问题的研究上。1977年,美国学者Hannan等将生态位理论引入企业组织研究中,运用生态位维度、宽度及重叠度来研究企业种群的竞争,成为最早主张组织生态学的学者[1]。其实,企业和生物物种一样,也是处在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消费者以及同行企业等因素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因此生态位现象不仅适用于生物界,也完全适用于企业。1986年,Peter等学者在题为《组织适应性行为的数学模型》的论文中指出,企业面临竞争对手的数量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企业生态位的位置及其所占宽度[2]。所谓企业生态位就是指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在其所处的生态大环境中,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导,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信息流动而形成的相对地位和功能作用,它是由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企业内外部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的,是企业在与外部环境“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形成的[3],是企业特征与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企业间的竞争与企业生态位状况紧密关联,对此Hannan等采用模拟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面阐释[4]。Carroll等学者提出企业生态位一般是由资源需求、技术、顾客特征等生态因子决定,各因子间相互循环催化,共同推动着企业生态位的变迁[5]。

(二)企业生态因子与企业竞争

在生态学理论中,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而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为生态因子。国外学者采用关键性生态因子研究自然生态位,协同理论的创始人哈肯就指出,复杂的生态系统往往只是由少数关键变量控制,提出用“序参量”概念来分析系统的演进。“序参量”就是指在推动系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态因子。关键性生态因子研究方法同样可以用于企业生态位的研究。

企业生态因子是指企业成长过程中一切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要素因子,这些因子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决定着企业所能占据的生态位,最终也决定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子包括企业内外部的生态因子。企业内部生态因子是企业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包含企业财务、人员构成、运营状况等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种内部因素,它们是形成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件;企业外部生态因子则是企业发展变化的外在条件,包括消费群体、竞争对手、行业状况等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它们是决定企业竞争力大小的环境条件。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关键性因子是决定企业生态位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钱辉分析归纳出表现为序参量特征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关键影响作用的需求因子、资源因子、技术因子和制度因子[6]。姜楠系统地总结了影响中小企业生态环境的内外部关键因子,包含有企业家因子、人力资源因子、产品市场因子、融资和风险投资因子等[7]。

在自然界中,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受竞争和捕食强度影响[8]。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一个生态位只能有一个物种,而当两个物种一起争夺食物、空间等有限资源时,即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出现部分或完全重叠,这就势必会发生激烈的竞争现象,最终导致两个物种中的一个消亡,或是在自然选择下趋于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国内有不少学者研究生态位重叠和企业竞争之间的关系,如钱言等提出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的生态位发生部分或完全重叠[9]。任何企业在它们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都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态资源空间,并形成各自特有的生态位。应该看到,企业竞争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引发企业生态位变动的过程,而企业生态位的分离就是企业竞争的结果。

二、影响企业竞争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

(一)企业生态因子分析的必要性

企业生态因子通过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一个企业所占有的生态位,而生态位的特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生态因子是影响企业竞争的变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希望能争取到更高的生态位,企业要在以生态位为特征的生存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正确评估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生态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找出关键性因子,充分发挥这些关键因子对企业生存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数据来源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因子分析思想始于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对学生成绩的研究,其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分析法。笔者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生态因子,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对福建省内企业员工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形式为开放式问卷。问卷采用5分制,实际发放300份,回收264份,其中235份有效。

企业的生存环境里存在着许多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特征、作用强度等各方面有所不同,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催化,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生态位,同时也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大小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收集、整理了有关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文献,重点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10],同时也借鉴了梁嘉骅等学者提出的观点[11],并在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综合性的原则上,提出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部和外部27个指标(表1)。内部指标包括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持有的技术以及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情况等,这些因素主要反映企业内部情况,也是构成企业生态位的基础因素。外部指标主要包括行业规模大小,市场发展潜力,可供利用的劳动力数量、性别、年龄以及素质结构等,这些外部指标对企业生态位的发展和变迁有着重要影响。

表1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外部指标Table 1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dicators which affect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三)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企业生态因子提取分析

利用SAS统计软件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因子分析的特征根及其贡献率(表2)。依据主因子累计贡献率大于70%的原则,笔者选取6个公因子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6个公因子,突出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笔者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3)。

作用在第一主因子F1的主要变量是企业文化内容的明确程度X9、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X10、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X11、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X12、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接受程度X13,其中,X9、X10、X11反映企业的文化状况,将它们归为企业文化因子,X12、X13主要反映企业的制度状况,将它们归为企业制度因子。企业文化因子和企业制度因子是决定企业生态位的2个基础因素,它们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运行,也会决定企业生态位演化的路径。

表2 因子分析的特征根及其贡献率Table 2 Characteristic roots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factor analysis

作用在第二主因子F2的主要变量是产品竞争能力X16、营销活动经费以及人员投入X17、产品生命周期X18、消费者购买力X23和需求结构X24,其中X16、X17、X18反映企业营销状况,将其命名为营销因子,X23和X24反映消费者状况,将其命名为目标群体因子。营销因子和目标群体因子是影响企业生态位的重要内外部因素,它们与其它生态因子的互动和作用会导致企业生态位发生改变。

作用在第三主因子F3的主要变量是企业家的创新能力X5、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敏感度X6及企业家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反应速度和解决能力X7,这3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家状况,将其命名为企业家因子。企业家因子在决定企业生态位的生态因子中占有主导地位,因为企业家在企业现有生态位的保持或优化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用在第四主因子F4的主要变量是行业市场饱和度X19、行业规模大小X20、行业发展速度X21和国家方针政策对企业的支持X27,其中X19、X20、X21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状况,将其命名为规模及行业因子;X27反映国家政策状况,将其命名为政策因子。规模及行业因子与政策因子的情况会影响企业生态位水平的高度,成为企业生态位发展的限制因子。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Table 3 Rotated factor pattern

作用在第五主因子F5的主要变量是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X1、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X2和企业员工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X15,反映了企业员工的能力状况,将其命名为企业员工因子。企业员工因子是推动企业向更高生态位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企业员工因子可以让企业在争取良好生态位的竞争中赢得一定的优势。

作用在第六主因子F6的主要变量是企业持有的技术X3和企业所占有的生产要素X4,反映了企业所持有的资源,将其命名为企业资源因子。资源提供了企业生存的条件,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会使得原本的生态位发生一定的迁移。

三、结论与策略建议

(一)结论

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27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9个关键性生态因子,即企业文化因子、企业制度因子、营销因子、目标群体因子、企业家因子、规模及行业因子、政策因子、企业员工因子和企业资源因子。企业要保持现有的生态位或获取更高的生态位,就必须对这些因子进行优化,密切关注这些因子的变化,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并依据因子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二)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生存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如何优化企业生态因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以获取更高生态位,已成为所有现代企业都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分析与总结,笔者对企业竞争战略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企业员工、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因子。员工是一个企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家应不断更新经营与管理理念,通过人性化管理,重视员工,尊重员工的思想、行为,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员工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2.推动企业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制度因子。企业制度因子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主要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促进组织更有效地实现目标,也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企业,企业可以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如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以及让员工憧憬的晋升选拔制度等,这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3.透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关注企业的规模及行业因子以及目标群体因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企业可以建立信息系统,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其所处生存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利用。企业应充分关注规模及行业因子以及目标群体因子的实时动态,从这些因子的变化当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据此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时作出调整。

4.认清营销因子的作用,树立营销创新理念。营销因子对一个企业而言不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上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其次是强调营销创新,即充分关注营销环境的变化,从企业自身优势出发寻求营销要素的突破与变革。

5.获取新资源,拓宽企业资源因子。企业是一定资源的集合体,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资源的竞争,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地拓宽资源渠道。在拓宽企业资源因子上,可以考虑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利用新生产要素和新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新资源获取的成本,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HANNAN M T,FREEMAN J H.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2(5):929-964.

[2]PETER H F,MILLER D.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daptive behavior of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6,23(1):1 -25.

[3]李玉杰.企业竞争:企业生态位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7(517):184-185.

[4]HANNAN M T,CARROLL G R.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populations:Density,Competiton,and Legitim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52-69.

[5]CARROLL G R,HANNAN M T.Density delay in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populations:a model and five empirical tes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9(27):169-198.

[6]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企业生态位对企业战略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72-77.

[7]姜楠.中小企业生态环境关键因子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0-44.

[8]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2-161.

[9]钱言,任浩.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6(2):123-127.

[10]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50.

[11]梁嘉骅,葛振忠,范建平.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2,5(2):34 -40.

猜你喜欢

竞争力竞争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感谢竞争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