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远古的生灵阳泉化石考察记

2014-12-24崔世辰地球记忆工作室

地球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阳泉潮汐化石

文/崔世辰(地球记忆工作室)

阳泉含化石岩层

2013年5月5日,我背起行囊从北京西站出发,开始了一次穿越“时空大门”的旅程,而这扇时空大门,就位于山西省阳泉县。

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中午11点多,我们到达了阳泉火车站。阳泉的化石爱好者白志君早已等待在那里。白志君是少数几个地域性化石爱好者之一,对阳泉的地貌地层和化石种类非常熟悉,曾接待过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多位专家,这次能充当我的导游,令我既兴奋,又对这次考察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们在火车站简单吃过午饭,便迫不及待从市区打车上了矿区。在路上,白志君与司机聊起天来。原来这位司机曾经是一位矿工,听说我是来寻找化石的,便给我讲述他在做矿工时期的种种趣闻。据他回忆,他曾见过1平方多米的鱼鳞化石,后来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是一片鳞木化石。这样的趣事还有很多,大家尽兴地聊天,车子在山间小道行进,仿佛真的进入了时空隧道。

由于我们要去的矿山在荫营镇的群山中,所以没办法乘车到达准确地点,于是我们便挑了距离目的地最近的一条马路下车,剩下大约5公里的山路需要靠脚力了,白志君在前面带路,我紧跟其后。

5月的天气虽比较凉爽,但是头上的太阳烤得人也着实难受。走着走着我满头大汗,渐感体力不支,于是我们坐在路边喝水乘凉。白志君指着路边一处黄色沙岩跟我说:“这层就是山西的下石盒子组地层,里面能够找到植物化石,明天我们有时间就去瞧一瞧。”

短暂休息后继续进发,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暂且叫一号点吧。整个矿坑有近500多平方米,上下落差近30余米高,矿坑周围刨面清晰,能够看到黑色灰岩、黑色页岩和高度不大的煤层,相互错落重叠的排列着,这是一组典型的海侵沉积。

白志君指着对面的黑色灰岩说:“那里面出产头足和大量腕足化石,根据化石材料判断,这个坑露出的刨面应当属于晚石炭的太原组,也正是我们今天下午主要寻找的一层。”正当我兴致勃勃想要下坑的时候,他突然拉住我说:“不用下坑太危险,我们去找这个坑的废料堆,在那里不用动锤子光靠捡就能有丰富的收获。”

于是,在一号点边缘我们拍了照片,继续向西北进发。爬上一座小山,豁然发现一个由大块的石料堆积成的开阔地带,原来,这地方是两座山的沟谷,挖露天煤矿的时候,把煤层上面的废石料堆积到这里,于是沟谷被填平了,两座山连成了一块开阔地带。我们来到这片开阔地的前端,能够看到还有新鲜的石料被倾倒在这里,在石头便面依稀可见密度繁多的海百合茎、腕足、头足等碎片。此处暂称二号点吧。

我们挑了一个平坦开阔的地方放置背包和工具,便各自拿着地质锤,在周围乱石堆中开始寻找。很快我就发现,此处的海百合茎碎屑数量大得惊人,有的层位几乎整层都是海百合化石,但全部保存的是碎屑状态,就连5节以上的个体都比较难看到。在同样的岩石中,还能看到一定数量的腕足类单片和头足类的碎片化石,但也都是非常残碎的。

瓣齿鱼牙

通过以上发现能够判断,这里是一处典型的潮汐带沉积环境,因为海百合是漂浮的棘皮动物,形似花朵故名海百合,他们和百合花并无任何关系。海百合成体本身并不能够漂浮,需要在幼体时固着于漂浮的木头或物体上,石炭纪大型树木和海侵运动造成大量木材进入海中,给海百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潮汐运动又能够提供良好的食物供应,故海百合在此地繁荣昌盛。但同样的潮汐环境又将他们的尸体集中于一地,而死亡后虽没有遭到微生物的分解,但是掩埋前经历潮汐的颠簸和冲刷,也使他们全部都粉身碎骨了,依稀剩下像古代钱币一样的骨骼。在当地,人们管这种东西叫做“钱石”,如果你向当地人询问“海百合”可能没人知道,但如果你问“钱石”,肯定每个人都能给你讲述一番它的经历。

我正揣测这些海百合是如何沉积下来的,忽然白志君喊我赶快过去,我知道他一定找到了新鲜的东西,便放下锤子朝他跑去。在他手中的两块黑色石头上,一个半圆形的表面长有锯齿,同时发出一种亮黑颜色的东西,静静横在密集的海百合碎屑中。这是一颗瓣齿鱼类的牙齿,瓣齿鱼是一种生活在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已经灭绝了的软骨鱼类,在我国,杨钟健于1950年描述记录了兴国瓣齿鱼,之后刘宪亭等人也记录了陕南发现的瓣齿鱼化石,这是对“瓣齿鱼是分布于全球石炭—二叠时期的物种”描述的又一论证。我们发现的牙齿除齿根略有丢失,基本完整无缺,边缘锋利,且齿冠生有珐琅质,如此构造的牙齿,被认为是啃食有壳软体动物的利器。

在发现第一颗牙齿之后,第二、第三颗随之被发现。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白志君又在一处风化了的岩石中掰出了一块奇怪的化石,形状呈长梭型,表面生有网格一样的小花纹,好像一把小锉子,后来经过鉴定认为,应当属于锥石的一种。

就在快要结束一天发掘活动时,白志君又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牙齿,牙齿为峰齿,两边各有两个小副齿,主齿为等边锐角三角形,唇面外突,和现在鲨鱼牙齿有几分相似。

在观察完牙齿化石后,忽感光线顿暗,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藏身于山顶一半,于是我们匆匆将化石打包,收拾工具,开始下山。

转眼一天的旅程就此结束,在返回的途中上,还在回味山上的一石一景。山西阳泉化石无论数量种类还是保存精美程度,都超乎我的想象,虽然我们已经马不停蹄地走马观花,但还是有很多化石地点没顾上,日后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寻找。

猜你喜欢

阳泉潮汐化石
潮汐与战争(上)
阳泉农业 开辟“硒”望富路
山西农大共建阳泉富硒机构
阳泉: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绝美海滩
《阳泉 草书赋》
潮汐式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神奇的潮汐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