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绿色化工”建设“智慧城市”

2014-12-24王国起

地球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绿色化工淡化海水

本刊记者 王国起

在近期举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的“绿色化工智慧城市”研讨会分论坛中,化工圆桌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Jhon Pearson介绍到,目前人类正在快速的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在2010年,有35亿人口大概占全世界人口的50%生活在城市中,到2050年也就是仅仅35年的时间之内,预期会有63亿的人口相当于当时90亿全球人口的70%,将会居住在城市里。

化工行业就是最为关键的元素,为这些迅速成长的城市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使这股城市化的进程能够得以进行,同时不断改进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对于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化工行业同时也非常的关键,让我们在未来能够不断获得繁荣。而化工行业未来有多大的繁荣,将来自于创新而不是来自于普通的商品行业,绿色化工智慧城市研讨会分论坛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的关于化工以及城市的思维。

城市生态化与工业绿色化是一个调试过程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赵俊贵先生在分论坛中讲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集中体现了人类近现代文明的主要成果,在1800年人类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以前,世界城市人口占人类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世界城市人口占人类总人口的比重因为50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1850年为5.4%,1900年为13.6%,1950为28.2%, 到 了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超过50%。

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既是中国大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城镇化大发展的三十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城市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的2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城市人口大国,一部世界城市史就是工业文明不断展开、不断丰富、不断创新、不断融合的历史,如果没有工业文明的不断发育和推进,也就不会有城市生产、交换、消费、服务、生活、娱乐的细化、便利化和舒适化,而化学工业以其具特的生产手段成为标志性的产业,新的材料、新的环境保护解决方案都在不断的满足人类特别是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也是化工强国的重要原因所在。

当年在毛泽东时代,全国人民都要开荒种地,到荒山开地,甚至填湖填海来造田,就是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是没有实现这个问题,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引入了现代工业化的手段,引进了化肥和农药,现在我们开始环田造湖,开始退耕还林,粮食实现了自给,吃饭是个大问题,化肥和农药的贡献功不可没!

迄今为止的世界历史,总体上是一个人口与土地、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与资源环境矛盾不断加大的过程,城市生态化与工业绿色化正是人类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调试过程,其本质就是不断探索人类多样化需求的空间形式和合理的物质形式,和人类发展的形式一样,化工行业也是在不断的相互促进和相互矛盾、又不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赵俊贵在论坛中强调三点:

第一,首先要正视矛盾,中国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始终伴随着中国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意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表示,另一方面对化工行业的安保工作提出了要求,随着产品的发展化工产品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国人从来没有感觉化工离他们这么近,对化工项目这么敏感,如何处理好行业绿色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是行业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任务。一方面要为化工为人类生活改变做出的贡献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义务努力回应人民绿色发展的新期待。

第二,要凝聚共识,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把它当做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是美好城市建设的贡献者。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我国的经验和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通过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要自觉树立绿色化工的理念,把化学工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和谐生态城市的美好愿望一致起来,共同推进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不断融合与进步。

第三,要探索办法。物质的问题必须靠物质来解决,根本出路还在于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化工行业要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从本质上提高化学工业的安全环保水平。

城市化的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朗盛化学大中华区总裁钱明诚在论坛中提到,城市化是21世纪的趋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紧密的相连,但这个趋势还会不断向前发展,因为和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还是很有追赶的余地,和日本、美国相比,中国还有一段很遥远的路程,但是这个趋向在今后的30年中,会让人们看到很多的商机以及挑战。

城市化的发展不是没有代价的。在能源的要求上,仅仅在三个区域里面就可以看到,煤炭的销售就将占到目前全国的42%,交通和运输的需求增长也同时给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带来更多的挑战,住房的需求也是另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水资源的挑战也是21世纪的重大的课题。

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年中和城市化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新的机遇,化工行业在能源效力、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节能减排这几个重大的领域,都可以做出新的贡献,提供创新型的解决方案。

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东昇先生在论坛中发表主题演讲,讲到天津市地处渤海之宾,属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天津市发展的重大瓶颈,为了突破困局,天津市努力开拓渠道,走出了一条化工园区水资源利用零排放的创新之路。

化工园区水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的必要性:天津市在国内属于严重的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远低于一千立方米/年,目前,天津市外调水的规模占35%,工业水价7.85元/立方米,为全国最高,而国家在新一轮的发展定位中,中央政府明确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现代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和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建设200平方公里的南港工业区,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天津市所处的渤海湾处于半封闭,海洋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已接近临界值,近年来,国家要求天津市新建项目必须配套海水淡化,不得使用地表水,对浓海水和污水零排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为了突破困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理念,提出了天津产业不占用一亩耕地,建设海水淡化项目不使用一吨地表水,力求实现化工园区水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

化工园区水资源综合利用零排放的解决方案,天津南港工业区是滨海新区规模最大的功能区,也是天津未来重化产业的唯一承载地,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港口物流产业,计划15年时间建成世界级的重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示范园区,规划伊始我们率先启动了水电一体化多连产项目,全面整合海水取水、绿色发电、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工业制盐等工程,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污水和海水零排放,经论证将为入区企业节能30%,节省投资20%,节约土地30%,降低运行成本10恩%,降低二氧化碳50%,目前南港工业区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2016年全部建成投产。

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是,首先海水取水净化处理一体化,海水取水工程将打破传统工业路线,采用模仿直接海水净化,取水不取泥,不占用陆地面积,减少了杀菌消毒的工艺,净化后的海水送至园区企业做直接冷却水使用,利用工业区回收的二氧化碳去除海水中的钙镁离子适合综合利用。

其实,热点联产采用清洁、绿色发电技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高效清洁煤发电技术,单位发电用水量节约50%,二氧化碳实现四个9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减排50%,并实现综合利用,发电环节产生的粉煤灰用于生产建材,实现废弃物再利用,发电机组全部采用净化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升温海水直接进入海水淡化装置。

再次海水淡化实现多水源剃度分制供水,直接进入海水淡化装置,采用反渗透装置,根据企业的不同需要还可以提供高纯水等多品种水,实现水资源剃度分制供水降低成本。

最后浓海水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利用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经机械压缩工艺实现高品质的精致盐,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需要做不同的处理,提供多种用途的盐,提高了附加值,生产多种化学品实现海水的零排放,可逐步提到天津滨海新区现有的盐田土地,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价值,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污水深度处理实现宏观零排放,实施集中污水处理深度中水回用,二次中水作为工艺用高纯水和锅炉用补充水,排入人工生态湿地降解后实现宏观零排放,污泥处理后可作为燃料进行汽化炉燃烧,实现重金属零排放。

张东昇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他指出,海水作为重要水资源纳入规划,淡化海水作为重要水资源有必要纳入国家和地方的水资源规划,统一安排建设资金,分享水资源开发基金给予税费支持有效的使用。

其次,海水淡化的一个难点就是浓海水处理,如果直接排放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严重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如果引用盐田摊晒,发展海水淡化重要的必须同步建设工业制盐和化学品提取。

再次,发展淡化海水必须优先考虑点对点直供,淡化海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需进一步论证,而且还会导致水价格升高,目前作为经济和可行的做法是淡化海水工业企业在合理距离内实现点对点无缝对接,实现剃度分制供水,可以打幅度的降低成本。

最后,实施污水处理必须统筹考虑零排放问题,鉴于水资源日益紧张,污水不再是废弃物而是重要的资源,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达标排放的水平,而且统筹的考虑与人工生态湿地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施深度处理,真正实现零排放。

猜你喜欢

绿色化工淡化海水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关于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探讨
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探究
探究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的要点
海水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海水能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