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效能的实践探索
2014-12-24李律郑亚清施金良康钢李海荣
李律,郑亚清,施金良,康钢,李海荣
高校安全稳定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化、学生层次多样化,不安全因素复杂化,危害形式隐蔽化,使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1]。如何有效保障现代高校安全稳定,是目前党和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多年的高校安保经验和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增强学校领导、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减少校园安稳事故的重要因素;提高事故处置速度是减少重大事件发生、降低国家财产损失和挽救师生生命的重要保障。重庆科技学院在增强全校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以及提高安保人员工作效率和处置速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影响现代高校安全稳定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对近几年高校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绝大多数是由于领导、师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防范能力薄弱造成的。以某高校发生大火造成4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为例,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违规使用热得快是造成火灾的原因;灭火能力差,逃生能力弱,最终酿成了4人死亡惨剧。进一步分析,学校领导、教师同样缺乏安全意识,负有重大责任。如果平时加强管理、教育和检查,就能有效避免此类恶性事件发生。
(二)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和处置速度
装备完好,处置快捷是挽救生命,降低损失的重要保证。现代高校安全管理中,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经费不足、设备老化、安全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导致安保工作效率低、处置不及时,造成事故的扩大与升级。如,某校教工宿舍火灾造成一名家属死亡,事后调查发现:该起事故中,校园安保人员处置速度慢,楼栋灭火器缺失,消防栓无供水。设施的不完备,处置的不及时,疏散救援的不规范,错失了初期灭火最佳时机,最终造成了严重后果。
二、实施全覆盖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要求全体师生都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学到安全防范技能,参与安全疏散演练,通过安全考试认证,真正做到学习安全知识、贯彻安全条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图1):
图1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措施
(一)开发安全知识考试认证平台
安全知识考试认证平台能实现试题管理、随机组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成绩查询、试卷分析等功能。学校要求全体师生通过该平台进行安全知识考试认证,只有成绩大于90分(满分100分)才能通过考试。考试成绩计入教师年终考核,纳入学生评优评奖。教师未通过考试,不能讲授实验类课程,学生未通过考试,无法登陆教务系统进行选课。平台投入使用后,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参加考试,起到了良好示范与带头作用。
(二)组织开展疏散逃生演练
学校规定全校师生每年至少参与一次疏散逃生演练。在每年军训期间,安排一天时间,组织开展针对新生的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使新生入校就初步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安全防范能力。其次,学校每年协调国家紧急救援队、辖区消防支队、辖区派出所以及学校保卫处、校医院、消防志愿者大队、义务消防员和学院辅导员组织开展消防应急疏散实战演练。该消防演练参与度高,真实性强,使安保人员业务素质、领导和老师现场指挥水平以及学生逃生自救能力得到长足提高。
(三)拓宽宣传教育途径
学校在宣传教育方面,改革创新,转变思路,采取了把普遍教育和敏感时节专题教育相结合,正面先进与反面典型相对比,传统专题讲座、画册横幅、图片展与新兴网络媒体宣传相促进等方式,在特定时节,开展“排除隐患,保我安全”团组织观摩赛、“11.9消防安全宣传日”、“消防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在每栋楼入口显著位置安放了网络电视系统,滚动播放安全防范知识等措施,营造出了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提升了师生防范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
(四)设计安全教育课程
在安全课程设计上,学校高度重视,将安全教育课纳入教学体系,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功能,给予相应学分认定。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每学期为学生讲解不少于8学时的安全教育专题课。对不同年级学生主要出现的安全问题,学校给予不同类型安全教育。在新生军训期间,学校通过校内外专家学者,结合各类典型案例,给新生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对低年级学生,学校联合校心理咨询中心,重点给予适应性心理辅导和治安、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安全教育,对高年级学生,则提供考研等方面心理疏导与外出旅游、就业等方面安全教育。
三、构建“校园110”安防体系,提高处置事故效率和速度
现代高校学生多,校园大,借鉴公安110系统,构建“校园110”安防体系,可实现校园安保工作监控准确、报警及时、处置迅速、研判专业、管理严格、服务热情为一体的创新管理模式。它对保证校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校园110”安防综合服务体系组成如下(图2):
(一)建立“校园110”监控指挥中心
为能对校园突发事件“看得见、听得清、呼得出、信息准、反应快”,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建立了校园110监控指挥中心。中心集视频监控、接警受理、辅助决策、综合指挥等功能于一体。中心现配有可同时观察106个位置的视频监控大屏幕,接入了升级换代的全校1 036路监控探头、“校园110”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和紧急情况警报广播系统,实现了对治安、消防、交通等各类事件的24小时动态监控。
图2 提高处置速度和工作效率的措施
(二)建立“校园110”安全服务平台
“校园110综合服务平台”集交通管理、消防检查、24小时巡逻、综合治理和贴心服务于一体,现配备多名校内特警保安、多种通讯设施、各类消防器材、巡逻车、治安工具、综合服务工具、交通测速装备、恐怖袭击防范装备。平台将校园划分为三个功能片区,将保卫人员工作地点由室内移至室外,设置在学校师生活动最密集的地方,使保卫人员与师生零距离接触。在工作上,学校要求保卫人员全副武装,高度戒备,接警3分钟必到案发现场。在管理上,学校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包干、协作配合的管理模式,按照早中晚三班3∶3∶4基数配备人员。在考核上,学校以单个平台为考核单元,以数据为依据,量化考核工作绩效。平台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安保人员沉在人流量大,案件易发区域,动态处置事故的机制,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赢得了师生对保卫人员的信任,增强了师生的在校安全感,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救援能力。
(三)组建平台特警安保队伍
一支工作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安保队伍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为此,学校成立了一支由30人组成的特警分队,成员基本为退伍军人,人员形象好,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分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常态化进行安全理念培训,体能训练,业务训练,战术演练,在处突、防暴、消防等事件中作为中坚出现在事故处置的最前沿。
(四)开发现代高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预警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是校园安稳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此,学校开发了现代高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校园安稳信息的定时收集,未按时收集信息的自动提醒,以及安稳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实现对校园安稳状况的评价、预测和安全隐患的预警。
(五)更新升级安保设施设备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安保工作,在经费投入上,加大了对校园安保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力度。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治安防暴、消防灭火器材,如:我市高校范围内第一辆“风火战神”轻型消防车,消防防火服,防暴盾牌、头盔、警棍;更新了校园门禁系统,建设宿舍门禁管理系统。其次,自主研发了校园车辆测速系统;该系统能对全车道车辆进行测速、拍照、录像,通过户外LED显示实时车速。对超速车辆,会自动发送违章信息给车主,要求车主来安保部门进行1小时交通学习,同时将违章信息计入机关及二级学院年度考核。
(六)完善安全服务管理机制
首先,为树立安保人员的服务意识,拉近与师生感情,学校设立了“创造感动”奖。学校每年拿出20万元对帮助师生、“创造感动”的保卫人员一次给予500-1 000元不等的奖励,以此激励安保人员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态度,改善队伍形象,树立服务意识,融洽警生关系。其次,在安全事故的处理上,学校形成了由保卫处牵头,党政各部门与各学院全程参与、分工合作、协调处理的机制。第三,学校建立健全了食品中毒、传染病、群体性斗殴、投毒、爆炸、游行罢课、地震、消防等十多个应急预案。
除以上措施外,学校也通过其他方法,完善校园安保工作。在车流量高峰期,学校安排人员在车流量集中区域进行交通疏导,缓解交通压力。学校严禁不带头盔骑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载人上路。学校成立消防志愿者大队,通过学生力量,群防群治,辅助消防安全工作。学校也在班级设立安全信息员,动态把握学生安全信息,有的放矢采取对策,消除安全隐患于萌芽状态[2]。
四、实践的效果与成绩
经过改革与实践,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第一,案件数量显著下降。学校治安案件受理数量2013年比上年下降25.30%,校内车辆交通违章数量2013比上年下降51.81%,火灾2013年0起,师生在校安全感得到显著增强。第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安保人员服务师生,“创造感动”数量由2012年的67起上升到84起,上升25.37%;失物招领数量由2012年的707起上升到2013年的1 032起,上升45.97%。通过以上工作,拉近了安保人员与师生的感情,使安保工作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与高度好评。第三,安全工作受到高度好评。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松南亲临校园安全服务平台,市教委领导充分肯定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先后有数十所院校到校考察调研校园安稳工作。学校被市教委评为 “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单位以及推荐参评了全国“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单位。
[1]赵为粮.大学生安全教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赫玉生,米宝昌.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