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来宾桂宝蔗区甘蔗生产现状调查

2014-12-24谢金兰陈以参覃荣俊

中国糖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蔗农蔗区甘蔗

谢金兰,胡 顺,陈以参,覃荣俊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南宁 530007;2.广西来宾东糖桂宝有限公司,来宾 546137)

广西从1992/1993年榨季起,糖蔗种植面积、产量及产糖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我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1]。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06万hm2左右,2012/2013榨季甘蔗产量7500多万吨[2]。来宾市是广西糖料蔗的优势产区,2000年以来,糖料蔗和糖产量一直居广西第二位,占全国糖产量的11%以上,近几年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hm2以上,兴宾区糖业已成为来宾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保持来宾市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甘蔗大多数种植在旱坡地、加上甘蔗多年连作、不合理耕种管理、天气干旱、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甘蔗单产较低,2012年,兴宾区平均单产仅为52.02 t/hm2。关于如何提高甘蔗产量,前人在栽培方式、施肥技术、灌溉等多方面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讨。但是,关于甘蔗生产现状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走进基层,面对蔗农的直接调查甚少报道。为了从根本上了解目前甘蔗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到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我们深入蔗区,从蔗农施肥方式、栽培措施、田间管理模式等方面调查甘蔗生产现状,为甘蔗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查地点及甘蔗生产情况

本次调查设在广西来宾东糖桂宝有限公司所辖蔗区,该公司地处兴宾区管辖的正龙乡,现生产能力为日榨7000 t,其所辖蔗区有正龙乡、城厢乡、凤凰镇、大湾乡、城北街道办事处、城东街道办事处、来宾华侨农场、维都林场共8个乡、镇、场,48个村、屯、队。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极端天气等的影响,桂宝公司蔗区甘蔗面积从原有的1万hm2降至目前的0.87万hm2,进厂原料蔗由2007/2008年榨季的65.8万t减至2011/2012年榨季的44.4万t,减幅高达32.5%,单产也由70.95 t/hm2降到45.90 t/hm2。

1.2 调查时间及范围

本次调查于2012年11月进行,对广西来宾东糖桂宝有限公司蔗区100个甘蔗种植户进行调查,涉及该公司蔗区5个乡、镇、场,20个自然村、屯、队。调查面积167.53 hm2,其中旱地153.57 hm2,水田13.96 hm2,新植蔗 61.40 hm2,宿根蔗 106.13 hm2。

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以问卷形式走村进户直接面对甘蔗种植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甘蔗种植面积、品种、甘蔗产量、肥料施用情况、栽培措施、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品种及产量

从表1的调查数据看到,该蔗区91%以上种植在无灌溉的旱地,63%以上为宿根蔗;甘蔗单产水平以60~75 t/hm2所占的比例最大,整体产量水平较低,平均单产为60.2 t/hm2;蔗区甘蔗品种以台糖系列为主,台糖系列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6.5%,其中新台糖22号占86.45%,甘蔗品种单一。

2.2 甘蔗施肥情况

表1 调查面积、品种、产量

甘蔗生长期长,产量高,需水需肥量较大,因此,肥料的投入对甘蔗产量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表2中,肥料投入成本大部分在4500元/hm2以上,在4500~6000元/hm2的比例最多,其次为6000~7500元/hm2;施肥次数以分2次施用和3次施用的较多,仅施1次肥的有2%,分4次施肥的有12%;从施肥类别看,肥料施用主要是在甘蔗种植时基肥和甘蔗大培土的攻茎肥,基肥普及率达100%,攻茎肥普及率达99%,甘蔗出苗后攻苗肥普及率在50%以上,到甘蔗生长中后期仍有少数种植户补施壮尾肥,田间撒施尿素。

甘蔗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钾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三者的吸收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0.6∶1.2[3]。而在生产上,往往是氮的施用量最大,其次为磷,钾最少。由表3看到,所调查的蔗区甘蔗施肥以复合肥和尿素为主,其中复合肥的施用量最大,复合肥平均用量为1909.2 kg/hm2(表3),尿素平均用量为657.9 kg/hm2。随着化肥的不断复合化,单独施用磷肥、钾肥的逐渐减少,其中59%农户没有单独施用磷肥,57%的农户没有单独施用钾肥,磷肥平均用量为392.3 kg/hm2,钾肥平均用量为184.2kg/hm2。随着化肥生产迅速发展,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致出现重化肥,轻或无有机肥的倾向,80%以上种植户不施用任何有机肥。

2.3 栽培技术应用

从表4看到,从整体看,机械耕作技术应用较多,普及最广的是机械耕整地,普及率达到98%,机械深耕30cm以上深度的达到60%,但机械中耕培土技术应用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只有40%。近年来,甘蔗病虫害,尤其是螟虫和黑穗病越来越严重,90%以上的蔗农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但防治效果不尽人意。在栽培管理上,大部分蔗农做到早施肥早培土,有56%的农户在6月份前完成甘蔗大培土。早在80年代初,我国全面开展覆盖地膜甘蔗栽培试验、示范,证明了覆盖地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是,在兴宾蔗区,该项技术应用率仅为36%,调查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劳力,致使该项技术未能广泛普及。甘蔗梢部茎蔗糖分低,葡萄糖、果糖、水分等较多,甘蔗梢部(尾茎)做种,有利于提高甘蔗萌芽率。而在这次调查中,有58%蔗农采用全茎种,11%为半径种,仅有31%为尾茎种。表4中,有5项技术的应用为0,分别是:健康种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蔗叶还田、间套种。

2.4 甘蔗高产或低产的原因

在调查中,有60%的蔗农表示相对10年前甘蔗获得高产比较困难,29%的蔗农觉得比以前更容易获得高产,而11%的蔗农认为与10年前相当。表5中数据反映出,目前甘蔗低产,其中蔗农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甘蔗病虫害,甘蔗螟虫和黑穗病成为目前甘蔗低产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地力下降的因素,来宾蔗区大部分蔗地为连作10年以上,甘蔗施肥普遍存在单施、重施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现象,使得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有毒物质积累,地力明显下降,甘蔗种植的投入产出比逐年增加。新台糖22号在广西种植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病虫害严重,种性退化,单产逐年降低。而认为甘蔗种植比以前更容易获得高产的种植户中,31%认为优质肥料最重要,其次是甘蔗管理及时到位、早管理早培土、及时做好病虫害尤其是螟虫的防治工作。甘蔗一生需水量较大,广西90%以上甘蔗没有灌溉条件。因此,当年降水量与时空分布往往也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2 肥料施用情况

表3 肥料种类及施用量

表4 栽培技术应用调查

表5 甘蔗高产或低产原因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3.1 调查结果表明,蔗区甘蔗种植品种单一,仍以新台糖系列为主要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的种植面积占85%以上。新台糖22号在我国蔗区种植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种性明显退化,黑穗病严重、抗寒能力差。目前我国不断育出新的甘蔗品种,建议糖厂每年做新品种引进种植试验,尽早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甘蔗良种。

3.2 从调查情况看,蔗农在甘蔗施肥上存在着比例失调和氮肥施用过量等问题。近些年来,甘蔗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甘蔗产量、糖分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5]。在现有条件下,糖厂应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和地力评估情况逐步向蔗区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调整施肥比例和施肥量,提高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

3.3 深耕深松是旱地甘蔗获得高产的基础,据试验测定,蔗地深耕深松后,土壤蓄水能力是浅耕的2倍,土壤容重降低14%,与传统浅耕种植方式相比,深耕40cm以上的蔗地可增产甘蔗10~30t/hm2[6-8]。在本次调查中有蔗农采用大功率深耕机翻犁蔗地,结果增产15~22 t/hm2。因此,在甘蔗生产中应继续推进“深耕深松”技术,提高甘蔗抗旱性、提高甘蔗水肥利用率。

3.4 由于劳力缺乏,本次调查中尾茎做种的普及率仅为31%,地膜覆盖为36%。因此甘蔗育种应考虑生产实际,甘蔗新品种除了具有高产、稳产、高糖等性状外,适当考虑侧芽不明显、易于储运、耐贮藏等特性。

3.5 近些年来,开展了不少蔗地土壤改良的试验。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对蔗叶还田改土实践进行跟踪。经过多年蔗叶还田,结果表明,蔗叶还田使得土壤的各项养分都得到提升,有机质增加0.50%~0.80%(绝对值),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甘蔗增产增收效果明显[9-10]。孟庆宝等通过在甘蔗行间间种菜用大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间种大豆有利于降低相应养分含量的下降幅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合理的间种可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保持地力[11]。另外生物有机肥对土壤也有一定改良作用[12]。蔗地多年连作,地力明显下降。在这次调查中不少蔗农也意识到土壤地力下降对甘蔗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探索适合当地的土壤改良方法,多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恢复地力。

[1]李杨瑞,杨丽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产业和科技的新发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1469-1476.

[2]广西2012/2013榨季甘蔗产量逾7500万t全国居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3(5):20.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产高糖甘蔗种植技术手册[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5-117.

[4]谢恩,邓启君,刘官文,等.甘蔗测土配方施肥对产量效应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4):49-50.

[5]林电,朱治强,吴淑义,等.旱地甘蔗配方施肥研究初报[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1(4):8-11.

[6]刘文秀.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8(6):25-26.

[7]廖青,韦广泼,刘斌,等.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542-544

[8]韦宝珠.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应用效果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5):520-521.

[9]黄炳林.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蔗叶还田改土见成效[J].吉林农业,2013(1):84-85.

[10]谭裕模,黎焕光,许树宁,等.蔗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0(1):1-4.

[11]孟庆宝,方锋学,周艳霞,等.甘蔗间种菜用大豆对蔗田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186-189.

[12]翁锦周,何炎森.生物有机肥对甘蔗产量及土壤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3):13-15.

猜你喜欢

蔗农蔗区甘蔗
境外蔗区(缅甸佤邦勐波县)土壤理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甘蔗的问题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甜甜的甘蔗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黑熊吃甘蔗
2012年南宁、河池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
逆境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