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林业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12-24呼群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内蒙古

呼群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按照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全国党刊研究联合会开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征文活动的要求,本刊特开设“全面深化改革全国党刊联合征文”栏目,编发全国和我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稿件,为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并强调,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走到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希望我们“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林业兴则生态稳、文明兴。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内蒙古林业发展抓住了良好的机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依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繁重的任务。林业工作必须紧跟形势发展,勇于担当使命,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动内蒙古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林业重点改革

当前,内蒙古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功能不强、分布不均等基本林情还没有根本改变,林业发展仍处于爬坡的关键阶段。必须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抢抓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先行先试”的要求,提早谋划,有序分类,稳步深化林业重点改革,力求在增强发展内在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极研究划定符合内蒙古实际的森林、湿地、沙生植被、物种等生态红线,并将其落实到地图上、地块上;探索编制林业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建立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坚持“谁破坏、谁治理”,完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制度,提高征占用林地成本,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提高森林质量,努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配套改革,巩固和扩大成果,保障农牧民承包经营权,促进林农增收;建立健全林权管理、流转交易、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维护农牧民利益;继续实施好生态效益补偿、造林补贴、种苗补贴等财政支持制度,落实好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撑制度。

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既有利于保护又有利于经营,既有利于木材生产又有利于森林增长的林木采伐管理新机制,放活对集体林区商品林的采伐利用管控,尤其要放活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管控。减少采伐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方便林农自主经营。严格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采伐权和知情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农牧民投资投劳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选择重点地区,争取国家支持,从实际出发研究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试点带路,稳步推进。通过改革措施保护国有林地不流失,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 二、狠抓重点生态工程

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和重点公益林补偿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狠抓营造林质量,狠抓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力求在重点工程质量效益上再上新水平。

强化造林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责任制,在抓数量的同时把质量作为首要指标,从作业设计到组织施工的各个环节层层落实质量管理任务。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等林业标准,进一步强化检查验收,逐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与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机统一。

强化科技支撑。狠抓作业设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合理确定造林密度和配置方式,加大力度营造混交林,注重耐寒抗旱乡土树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林分质量及其稳定性。严格科技推广指令性计划,把科技推广作为主要内容纳入作业设计,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增加工程建设科技含量。大力推广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加大容器苗培育和使用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供技术支撑。

三、推进重点区域绿化

开展重点区域绿化工作是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大举措,是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内蒙古的迫切需要。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建设,力求在重点区域绿化工作中开创新局面。

一体化布局。以城镇、村屯、园区、矿山等为点,以公路、黄河为线,以重点工程为面,点线面一体化布局。将重点区域绿化和林业重点工程、城镇绿化和村屯绿化、黄河沿岸绿化和黄河防洪堤及沿黄公路建设、环城林带和环城道路建设、生态公园建设和水系治理、农田林网和农田基本建设一体化推进。

多元化投入。采取政府投入、工程带动、政策鼓励等办法筹措资金,整合林业重点工程投人,使之向重点区域倾斜,保证“任务、土地、资金、苗木、责任”五落实。

市场化运作。推行招标制、承包制、合同制、监理制、报账制等管理制度,探索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承包、专业队造林、林业合作组织参与等模式,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重点区域绿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以改善生态、绿化美化为目标,坚持标准化设计,使常绿与落叶、绿化与美化、生态与经济树种相结合,加大常绿树种、花灌木和经济林树种比重。在公路两侧、城镇周边、村屯前后等重点区域,成行成带大规模造林,标准化建设。

四、大力发展民生林业

生态与民生是林业的一体两翼。林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富民产业和实体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惠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生态建设既要靠改革创新推动,又要靠重点工程项目带动,同时还要靠林业产业拉动。只要群众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就能实现生态与民生的协调互动。要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充分认识内蒙古林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找准切入点,力求在发展民生林业上迈出新步伐。

努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扩大经济林建设规模,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分区实施品牌战略,为把内蒙古建设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加强森林旅游景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培育景观资源,为打造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创造更好条件。

着力落实林业惠民政策。要在落实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同时,逐步扩大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调动农牧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落实好天保工程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做好安置职工社会保险工作;落实好退耕还林工程财政专项政策性补助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好林区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补助政策,改善林区职工居住条件;落实好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进森林保险工作。

深入开展林业扶贫攻坚工程。继续实施好林业扶贫项目,加大对省部级干部联系贫困旗县的38个林业工程项目倾斜力度。同时加强对其他贫困旗县和对口帮扶点的支持和帮助,为自治区完成扶贫攻坚工程作出林业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自治区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内蒙古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我爱绿化
内蒙古大草原
沙湖立交绿化
小猴栽树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