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重点推进保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2014-12-24王德忠魏杰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建设

王德忠 魏杰

巴彦淖尔市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地推进各项改革,以改革挖潜力、向改革要活力,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坚持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一、深入推进五大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主体准人条件;坚持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完成农村牧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争取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二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自治区下放的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按照行政监管与交易业务相分离的原则,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整合卫生、人口和计生部门机构职责,理顺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做好国有农牧场管理体制改革后续工作。

三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化广电、报业传媒改革,推进文化发展投资市场化进程。

四是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理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努力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校际差距;完善城镇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牧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制度,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高农村牧区教师待遇;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逐步缩小班容量,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整合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资源,促进人才、资金优化配置。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将有条件参保的各类人员尽可能纳入保险范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严格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五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建立水系、湖泊、森林、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科学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严控超采地下水;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

二、突出抓好六个重点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全力建设“五个基地”,做大优势产业规模,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沿山旗县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冶金、化工、电力等产业;套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无污染产业。专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开工建设神华煤焦化二期、大中200万吨铁精粉采选等项目,加快实施黑猫煤化工、宇乐化工、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等项目,确保盾安太阳能电池组件、海明矿业铁精粉采选、蒙羊肉羊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新增风电装机80万千瓦、光伏发电20万千瓦。配套完善园区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花园式企业和园区。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企业运行调度,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产品升级。加快非公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成杭锦后旗和五原县小微企业创业园。

二是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当好建设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排头兵,积极向国家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迈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三品”标准化基地达到360万亩以上。实施13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做好节水抗旱工作。建设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10个,培训农牧民科技人员50万人次。坚定不移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集中连片布局,建设临河八一、五原隆兴昌、杭后春光3个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设施农业利用率和收益率。建设规模化养殖场350个,建成富川、草原宏宝、力农、京原4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园区。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强化“龙头+基地+品牌”联结机制,集中打造“河套”、“巴盟”优势特色品牌,申报乌拉特山羊、河套小麦、华莱士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争取更多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千方百计提高农牧业经营效益,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全力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建成市农畜产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以特色旅游为突破,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依托黄河、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黄河旅游文化集中展示区和体验区。完善黄河、湿地旅游景区设施,建好走西口·民俗文化村,力争建成国家5A级景区。配套完善纳林湖旅游设施,湖区面积逐步扩大到5万亩。启动实施杭后双庙沙漠旅游项目,加快大桦背、乌梁素海、牧羊海等旅游资源开发,发展白彦花等美丽村镇特色游。开通季节性旅游航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开工建设临哈高速、甘其毛都至海流图一级公路、中旗通勤机场等项目,完成青山至乌根高勒、海流图至五原一级公路续建工程。实施四季青农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农畜产品交易平台。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维多利等城市商业综合体。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融资规模,鼓励引进区内外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推进文体、信息、健康等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兴消费业态。

四是以口岸经济为依托,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抓好对蒙贸易、入境资源加工和口岸新城建设,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完善通关查验、仓储物流设施,建成铁路、公路综合监管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加强与蒙方沟通协作,扩大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推进煤、铜资源落地加工。配套完善口岸城镇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完成互市贸易区一期工程,繁荣口岸小额贸易。大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跟踪落实签约和重点合作项目。严把项目准人关,决不引进污染企业。加强与呼包鄂银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在资源、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争取更大份额。支持乳、肉、绒、番茄、脱水菜等农畜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争取籽仁基地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五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抓好城乡建设。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协调推进中心城区、县城、集镇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继续坚持市区共建,加大中心城区建设力度,打通金川北路、河套大街胜利路以西剩余段落。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湿地、田园等自然风光,规划建设好双河新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启动先锋新桥、先锋南路、敕勒大街、河套学院新校区主体工程建设。探索以群众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居民“自治改造”新模式,完成棚户区改造。专项推进棚户区改造尾留工程,做好居民回迁安置工作。做好城市的绿化、净化。实施乌拉山东、海流图南、隆兴昌西等14个城镇出入口综合整治。抓好19个集镇和100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要注重保留原始风貌,多栽树、少拆房、不填湖,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农村牧区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让群众生活得更干净、更整洁、更舒适。

六是以天蓝、地绿、水清、土净为目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围绕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高标准实施通道、城镇、村屯等重点区域绿化,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建设种苗基地2万亩。治理乌兰布和沙漠17万亩,大力发展沙产业,新增肉苁蓉、有机酿酒葡萄基地2万亩。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宜移则移原则,运用新型城镇化理念,科学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加强湿地、湖泊的保护与利用,细化管理,适时补水,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力实施乌梁素海网格水道、分洪补水等综合治理工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落实节能减排任务,抓好矿山、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节能降耗。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处)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