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种社会体系对基因的选择看人类的起源
2014-12-24叶夏
叶夏
(广西昭平县黄姚中心卫生院,广西 贺州 546806)
从物种社会体系对基因的选择看人类的起源
叶夏
(广西昭平县黄姚中心卫生院,广西 贺州 546806)
狮子是一种群居动物。在一个狮群里面,只有狮王拥有交配权,这是一个社会体系的社会成员关系。这种社会成员关系导致狮子整个种群的基因都保持强壮的躯体。因此可以认为,物种的社会成员关系对物种的基因具有选择的作用。所以一个物种除了生存自然环境和生存技能对基因具有选择以外,还存在着物种社会成员关系对基因的选择。因此,关于一个物种演化的原因,必须把该物种的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这三个因素进行一起研究。本文把物种的这三个因素统称为“社会体系”。在一个物种的社会体系内,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三个因素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物种的基因处在一种被选择的状态中。因而使得物种的基因朝着符合社会体系的方向去演化。猿人演化成现代人的过程,其实就是猿人的社会体系内三个因素作用的结构。生存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猿人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的变化,三者的变化都对猿人的基因产生了选择的作用。从而使得猿人的基因往复杂智能的方向去演化,直到他们成为了我们现代人。
自然选择;人类;演化;社会体系
人类究竟是如何从猿人演化成现代人?其演化的原因,除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外目前仍然说法不一。本文针对人类起源的原因为目标,通过物种的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社会成员关系等内容做了个统一的分析。从而得到一个以物种为单位的“社会体系”的新概念。在这个“社会体系”的新概念下,物种的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因果,从而促使了物种的演化。猿人就是在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演化成现代人的。所以在谈及人类起源的原因之前,笔者必须先介绍“社会体系”这个新概念。
1 社会体系
所谓的社会体系,指的是一个物种的“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三大因素。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社会体系”,是以一个物种为单位的。因此本文所指的一个社会体系,就是指一个物种的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
1.1 物种的社会成员关系。除无性生殖以外,一个物种的内部,如果雄性要传下自己的基因,就必然要与雌性交流。有交流就有各种社会关系。因此每一个物种的社会成员关系都有自己的规则,有些物种的社会成员关系非常相似,比如猩猩和猴子以找虱子为社交活动,不同种的鱼群都有游向内河繁衍的传统。但有一些物种的社会成员关系却相差极大。比如狮群的交配权只有狮王;野狗群却是母系社会,最高社会地位的雌狗才拥有交配仅。每一个物种的雌雄交配都有自己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这个物种的“社会成员关系”的一部分。当然,社会成员关系不仅仅只是交配的规则,还影响到资源的分配。比如有些物种在获得食物以后,必须由社会地位高者先享用;而有些物种捕获食物以后则分配合理。资源的分配有时还体现在区域、领域方面。因为食物就是资源,领域性是生物的固定食物来源。所以生存在一片领域的资源由社会成员关系所支配。这个时候的社会成员关系,则体现得尤为重要。社会成员关系也涉及社会地位,因为社会地位关系到资源分配、交配权的优势与劣势。资源的分配、交配权的占有正如上所谈到的,获得优势社会地位的个体在资源、交配等内容上获得绝对的优势。社会成员关系在同一个物种之间可以有些差别,比如人类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社会成员关系。在奴隶社会时期,社会成员关系可以认为是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封建社会的社会成员关系可以认为是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成员关系可以认为是劳动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社会成员关系是一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必然要有社会成员关系来支撑,否则就成不了一个体系。
1.2 物种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在于获取食物、躲避天敌和适应环境。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存技能,然而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可以发现,每一个物种的生存技能都极其依赖躯体的某些器官结构特点。以获取食物为例,长颈鹿依靠颈部长度的结构特点,可以吃到其他物种吃不到的食物。猎豹依靠四肢和尾巴的结构特点,可以更迅速地捕捉食物。猴子依靠四肢的结构特点,可以灵活攀越在树枝。鲸依靠尾部的结构特点,可以推动躯体的前进。大象依靠鼻子的结构特点,可以夹取食物等等。长颈鹿的颈部、猴子的四肢、大象的鼻子,这些躯体的器官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而动物的生存技能多数依赖躯体器官的结构特点,如果长颈鹿没有这样的颈部、大象没有这样的鼻子、猴子不是这样的四肢,你能想象它们赖以生存的会是什么?以躲避天敌来说,竹节虫、变色龙等利用身体的结构特点而伪装。羚羊依靠四肢的结构特点奔跑。乌龟依靠龟壳保护自己不受捕食者的伤害。刺猬依靠身上的尖刺保护自己不受捕食者的伤害。等等,在躲避天敌方面,动物所依靠的仍然是躯体的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物种躯体器官的结构特点,为物种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认为,任何物种的生存技能都必然依赖躯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充分的利用躯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是所有物质的生存基础。人类也不会例外,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器官就是大脑,人类任何职业、工作都摆脱不了智能的运用。
1.3 物种的自然生存环境。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比如气候、水源、地形、食物来源、天敌、群体的迁徙等等情况。这些内容又是方方面面知识,相关的资料书籍已经很多,这里不做详述。
1.4 社会体系的特点。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和社会成员关系,三大因素是构成一个社会体系的基础。由于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关系,所以如果这三个因素的其中之一发生改变,那么其他两个因素也有可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自然环境的变化为例。自然环境的变化,可以引起生存技能的变化。正如熊猫由食肉改为食素那样。
以社会成员关系的变化为例。比如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改变就是属于社会成员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就是生物的生存技能;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三个不同的社会成员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体制的变化。这就意味着生存技能的变化带来社会成员关系关系的变化。社会体系的三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因果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其他两个因素的改变,这就是社会体系的特点。
2 社会体系对基因的选择
2.1 自然环境对基因的选择。其他资料中的例子已经很多,在这里不做多余的重复。
2.2 生存技能对基因的选择。比如,长颈鹿的社会体系只适合长颈的个体生存,因为长颈的个体可以吃到其他动物吃不到的食物,因此,长颈的个体由于获得了更优势的生存条件而使其基因保留下来,继续发展。而那些短颈的同种个体则在这个社会体系下被淘汰掉。长颈鹿的社会体系适合长颈的个体生存,大象的社会体系适合长鼻的个体生存,羚羊的社会体系适合奔跑的个体生存等等。由于动物的生存技能依赖躯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因而越符合某些器官结构特点的基因,则越占据生存的优势。这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下,竞争的结果就是基因越来越适合躯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因此对于绝大部分物种而言,生存技能对物种的基因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选择作用。
2.3 生物个体关系对基因的选择。狮子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一个狮群都会有一个最强壮的雄狮(狮王)作为群体的首领。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成员关系。一个狮群里面只有狮王的基因最有可能传给后代,因为其他雄性成员的后代很可能会被狮王杀死。这使得一个群体下一代成员的基因是上一代里最强壮的。因而保持了狮群的基因朝着更强壮、更符合生存的方向去演化。这是一个社会体系里面,生物个体关系对基因做出的选择,这是狮子的社会成员关系决定的。然而,社会成员关系可以有很多种形式,而狮子的这种社会成员关系就是其中的一种,社会成员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形式而存在的,所有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成员关系。因此社会成员关系对基因的选择也是千万种方向,导致每一个物种的基因都按照适合的方向去演化,于是就可以发现物种的演化的多样性。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社会成员关系,三者是一个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这三者对物种基因的选择,都可以认为是社会体系对物种基因的选择。物种的基因是以一种扩散式的方向而突变的,没有人可以知道一个物种的下一代基因会往哪个方向突变。但社会体系对基因具有选择的作用。符合社会体系生存的突变基因自然而然地被选择,而不符合社会体系生存的基因则被淘汰掉。这使得一个物种的基因朝着一个方向慢慢地演变,直到它们的基因完全符合社会体系的生存为止,这种基因演化才会停止下来,该物种的基因则保持在适合社会体系生存的一个平衡度内。当社会体系再一次发生改变时,社会体系对基因的选择也发生了改变,这导致物种的基因再一次朝着符合社会体系生存的方向继续演化。因此有什么样的社会体系,自然而然就孕育出符合这个社会体系的生物。一个符合长颈物种生存的社会体系,使一个物种的基因往长颈的方向去演化。比如长颈鹿、腕龙。符合长鼻子生存的社会体系,自然而然就孕育生长鼻子的物种,比如大象、恐象、猛犸象。符合四肢攀越的社会体系,自然而然就孕育出灵长类动物,比如世界上所有的猴子。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自然选择学说。
3 动物的社会体系
动物的生存技能多倾向于依赖躯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动物躯体的某些器官结构特点,为它们的生存提供更优势的生存条件。这就产生了一种效果,谁的躯体越适合这个物种的社会体系,谁就越占据生存的优越条件而使基因保留下来,继续演化。谁的躯体越不适合这个物种的社会体系,谁就越失去生存的优越条件而在自然选择下被淘汰掉。社会体系对物种的基因进行选择,而该物种的基因在选择下必然向着适合这个社会体系的方向去演化,因此物种躯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成为基因演化的重点。这就使得它们的躯体某些器官结构越来越适合这种社会体系。有一种人类,他们在幼儿时期就生活在狼的社会体系里面,经过狼社会体系的培养后成长为具有狼意识的个体。我们通常把这一类人称为狼孩。当人类发现并将他们“救回”人类的社会体系以后,我们却发现狼孩完全不适合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无法学习人类能够学习的技能,也培养不出属于人类的心理。经过人类的培养他们的智力仍然停留在3岁儿童的水平,这和家禽、宠物的智力相当。人们不禁会产生一种疑问。狼孩拥有人类的DNA和大脑,拥有着成为复杂智能生物的所有条件,却不是复杂智能生物。笔者认为这就是社会体系的原因。动物的社会体系是一个适合躯体某些器官结构特点的社会体系,这种社会体系所选择的并不是复杂智能的个体,而是选择物种的躯体器官的结构特点。因此,智能在这样的社会体系里不存在发展和增强的条件。
智能在动物的生存技能里多为辅助躯体的结构特点而存在。比如鳄鱼的捕猎方式以缓慢前进为主,这是为了配合躯体的伪装和潜伏功能;鲨鱼在深海潜伏,这是为了配合躯体背部的颜色以达到隐藏的目的等等。由于智能在动物社会体系里的表现多以辅助功能而存在,所以在动物社会体系的选择下,智能并不作为动物基因演化的重点。因此动物的基因不可能使它们的大脑往更复杂的方向去演化。一个适合躯体器官发展而不适合智能发展的社会体系里,竞争的结果那就是躯干体越来越适合这个社会体系,而智能仍然只作为辅助功能。这就导致了动物的基因演化只满足于躯体结构特点的发展,而智能则没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决定着动物不可能成为复杂智能生物。
4 人类的社会体系
4.1 人类的生存技能。放眼人类社会的生存技能,你会发现绝大部分工作和职业都是以智能的运用为主,而躯体的器官机能只作为辅助智能的辅助器官。即便是单纯的体力活,也少不了智能的运用,比如说农民的工作是耕种,而耕种需要知道工具的使用、时节的变化、作物的生长等知识。就算你不需要任何工作,只要生活在人类的社会里,与人交流谈话、物品的交换与收集等等都涉及智能的运用。所以人类社会的生存技能是一个以智能的运用为主、躯体的器官机能为辅的生存技能。在这个社会体系里面生存,则必然要运用智能。关于智能,笔者认为:智能不存在“高级智能”、“低级智能”这样的区别,因为事物的本质是物质,物质不存在高级和低级。高级和低级这样的词汇总是充满着某种崇拜和鄙视的感情色彩,对于一个唯物主义者来说不利于树立正确、客观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通常用“复杂智能”、“简单智能”这样的词汇来代替。大脑作为智能的载体,在一个适合智能发展的社会体系里,自然而然也会随着发展。因此也可以认为,人类所依赖的机体器官就是大脑。其他的机体器官,如双手,笔者认为则是辅助智能工作的辅助器官。
4.2 人类的社会成员关系。人类社会的社会成员关系发生过多次的变化。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奴隶社会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封建社会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地主与农民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成员关系是资本家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每个社会时期的社会成员关系都不一样。
4.3 人类的生存自然环境。人类的生存自然环境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这主要是智能作用的结果。关于这个话题笔者不想做过多的讨论,因为相关的书籍已经很多,况且笔者也拿不出有多少建设性的观点。因此在此只做简单地提及。
5 人与动物的演化方向
因为人类的社会体系是一个适合智能发展的社会体系,人类社会体系选择智能的个体。在这样的社会体系里,更聪明的个体被这个社会体系所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是这个物种自然而然地往复杂智能的方向去演化。所以人类的演化方向,必然是向着更复杂的智能方向去演化。而动物的社会体系是一个适合躯体发展的社会,动物的社会体系选择躯体某些器官结构的特点,因此只有躯体结构特点的优势才能占据生存的优势。所以动物的演化方向必然以更适合周围环境的躯体结构特点去演化。智能无法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下有利的发展,这也决定了动物不可能像人类一样成为复杂智能生物。在了解了人类与动物的这些区别以后,我们自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猿人早已演化成现代人,而猩猩却仍然只是猩猩。因为我们之间的演化方向不一样,虽然两者存在着共同的祖先,但猩猩的社会体系不是选择智能,因而猩猩这个物种不会往复杂智能的方向去演化。
6 人类的起源
很多人认为人类的起源是因为双手开始劳动,促使大脑的思考,从而使一个物种演化成为复杂智能生物。对于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并不正确,笔者会在下面的内容中详细说明理由。
6.1 生存自然环境的改变。生存自然环境、生存技能、生物个体关系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因果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两者因素的改变。在当时的非洲大陆上,森林逐渐缩小,生存自然环境首先发生了改变。
6.2 生存技能的改变。猿人原本在树上生活,其四肢的结构特点完全符合在树枝间攀越,因此猿人的器官结构特点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体系。但在生存自然环境的改变下,这种器官结构特点越来越不适合周围的环境变化,从而使原本依靠四肢攀越的生存技能逐渐退变。只有社会体系的选择,才会使猿人的基因往人类的方向去演化。人类的社会体系是一个适合智能发展的社会体系,人类在自己的社会体系里必然要使用智能。因此,我相信当时猿人的社会体系必然适合智能的发展,以代替四肢攀越而成为主要的生存技能。我们从当时的自然环境变化也可以略加猜测,相比树上的生活,猿人的四肢必然不适应于当时的陆地活动,因此猿人的捕食无法再依靠四肢那灵敏的树枝攀越。四肢自然而然地由主要的生存技能器官退变成次要的生存技能器官。然而猿人的捕食无法如狮子、猎豹一样迅速,它们所能依靠的四肢并不适合这样的捕食方式,因此唯一能够代替四肢成为主要生存器官的那就只有大脑了。如果说猿人的社会体系选择劳动,那就意味着猿人会往肢体的方向去演化,而不是往复杂智能的方向去演化。因此那些认为人类的起源是因为劳动的观点是错误的。一旦智能成为猿人的主要生存技能,在自然选择的竞争下,猿人的基因才有可能往复杂智能的方向去演化,从而出现复杂智能生物。智能的运用需要辅助器官以辅助智能的运用,否则智能的运用就无法表现。笔者认为,人类双手的变化就是为了辅助智能的运用而改变的。双前肢成为了辅助智能的器官,这么一来猿人的行走不得不解放前肢,从而促进双后肢的站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基因选择,猿人的前肢越来越适合辅助智能,而双后肢则越来越适合站立。
6.3 社会成员关系的改变。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树林的减少,猿人赖以生存的四肢攀越能力越来越不适应当时的自然环境,取而代之的是以智能的运用为主的生存技能。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猿人的生存技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必然也会导致生物个体关系的改变。四肢攀越将不再是决定社会地位、交配权的衡量标准,取而代之的将是智能。聪明的个体能够获得更好地社会地位、交配权。这就产生一种效果,那就是越符合智能运用的个体基因,越能够适应这个社会体系,反之则被淘汰掉。由此,猿人的基因越来越向复杂智能的方向演化,直到成为现代人。猿人的社会体系在某种原因下发生改变,实现从优先选择强壮到优先选择聪明的改变过程。这样的社会体系保持下去,使得猿人基因往复杂智能的方向持续演化。基因优越的个体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下能够获得更优越的生存条件,基因处于劣势的个体则在自然选择下被淘汰掉。
7 结语
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必有其因。自然选择是一种多方面的选择,可以是自然环境的选择,可以是生存技能的选择,也可以是生物个体关系的选择。因此,本文提出“社会体系”这个概念,并不是想对以往的理论进行颠覆,而是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一点补充,使它更加完善。
[1]冯浩楼,田仁.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刘文庆.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张忠寿,刘金杰.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5]叶夏.大脑皮质功能原理探索之假说[J].创新科技,2014(164):62-67.
R052
A
1671-0037(2014)10-104-3
叶夏(1987.12-),男,大专,助理医师,研究方向:社会体系对人类起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