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信息素养培养与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4-12-24李怀强

创新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素养信息能力

李怀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高校毕业生信息素养培养与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李怀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本文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说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侧面,提出将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以信息素养内涵为切入点,寻求提高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并探讨了基于移动数字化校园的高校学生就业思路及其应用实现。

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网络辅助教学

1 引言

河南省2012年8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多媒体教学具有方便、快捷、高效、信息量大,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其教学活动更加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如今的教育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要切实发挥硬件的作用和效益,使教师普遍使用起来、操作起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快更好地提高21世纪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新世纪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

数字化校园平台应利用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在整合现有系统和资源后建立一个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一个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系统,能统一对全校各个业务部门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的数据平台,满足学校各项需求的业务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从整体的角度满足用户各种信息查询的需要,为进一步实施数字化校园中其他管理、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促进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通过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现有的应用服务和资源进行整合,面向学生、教职工、职能部门、学校领导、校友、交流学校等用户,建立具有数据共享、统一门户、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的具有综合性、个性化和交互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学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二是信息标准的建设。三是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四是统一数据库平台建设。五是综合校园信息门户建设。六是现有应用系统的系统集成。

3 信息素养内涵分析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界定如下:信息素养就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2]。

3.1 信息意识[3]

师生的信息传播意识应包含教育预见能力(超前的教育意识)即能从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预见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及时从教育方面采取适当措施和相应对策,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

3.2 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即自查文献资料和利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实现对信息的存贮、检索、提取和交流的能力;信息的加工能力是能在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当中剔除冗余信息,并加以去伪存真进行识别;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变换、合成、保存的能力;信息的应用能力,是通过对信息的摄取、鉴别、筛选后,把自身的信息和选定的信息相结合,经过分析、综合、加工而转换成新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升华,最后变成自己可用信息的能力。

3.3 信息使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能开发和传播信息。大学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专业能力的传授。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必须掌握所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之后,能够获得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该校已经拥有计算机软件(软件开发和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开发实验室、EDA实验室、专业实训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及3G手机物联网开发实验室等,其设备先进,功能完备,该校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些现代化的实验室作为锻炼的平台,而变得更加富于创新能力,这对于他们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学生只靠在校内学习、只局限在实验室做实验还不够,需要到专门的实训机构去参加实训。专业实训机构都是由大的软件企业组成,他们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历,有科学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3.4 整合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近年来,该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有益探索,开展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并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校的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材建设日益品牌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上也进行深入探讨,从教师单向讲授,变为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同学讨论、个人和小组报告、社会调查、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教学内容逻辑严谨,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效果突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强。

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和讲稿;备课内容既要涵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广度与深度,还要不断吸收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已开课程、相关课程等具体情况,注意本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还以教研室为单位,经常进行一些备课教研活动。

另外,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教书育人,组织好课堂教学;同时要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广度、深度,讲课内容重点突出,讲透难点,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知识容量密度适宜,基本理论阐述清楚,理论联系实际。教研室活动主要内容是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例如,请优秀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围绕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关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争取提出更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参观并搜集实验实训相关素材,并针对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组织讨论;以课程设置教研活动小组,并选举小组负责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专题讨论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等。

讨论式教学即教师在主要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同时,有计划地将部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达到激活学生创造潜能和激励学生在合作沟通中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小组活动、组织集体讨论、演讲等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提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更多机会,同时,开放性的研究专题也对学生探究学习和获取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讨论式教学不仅是一种让学生更有自主、交流学习意识的生动教学形式,更是培养创新性、研究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灵活而又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领域,这样才能提高讲课的效果。启发式教学要求任课教师首先对课程的设置目的、任务与要求要有明确的认识,需要把哪些知识教给学生,要心中有数。其次要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师多次运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学效果会好,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4 移动信息平台与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不足,它实时、高效、便捷等特点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而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高等学校作为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在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进一步拓宽就业工作发展空间是目前高校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开发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高校也在加紧建设和完善本校各具特色的“就业信息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教学中增加实践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要修改培养课程,增加一些利于学生动手的课程。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人才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职责,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和培养好学生上。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为教师提供科研和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窗口。通过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知识,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要素与条件,了解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应完成的工作,对自己的创业计划有一个更为客观地评估,在创业之前就能够对未来将要发生的困难有充分的准备。另外,校企合作还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渠道。开展校际合作是解决专业师资缺乏,共享优势教学资源、实验资源的最佳途径,也是帮助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有效的途径。学校之间共同合作,达到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共赢。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毕业生推荐、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努力形成具有该校特色的就业工作体系。

[1]任春亮.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4(1):45-46.

[2]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0(1).

[3]王玉明.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4(2):21-24.

G647.38

A

1671-0037(2014)04-22-2

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ITEI2003。

李怀强(1968-),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重点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YA2013033。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研究计划(2013-2015年)“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学模式变革”;立项号:ZLH132203。

中央电教馆专题教育社区建设项目“计算机基础教育社区”;项目编号:2013ZTSQ020。

猜你喜欢

素养信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