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文化传播的心理机制

2014-12-24陈可平

创新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态度农民心理

陈可平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3)

新农村文化传播的心理机制

陈可平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3)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必然会引起农民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农民在新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便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最终适应新农村建设全面进步的要求。

新农村;文化建设;心理机制

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但总体上,目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仍严重滞后,与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探讨新农村文化传播的心理机制,有助于分析农民在社会化中的心理现象,了解农民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最终适应新农村建设全面进步的要求。

1 农民的社会需要和动机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最关注的是,上面会不会从实际出发,尊不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不给他们想要的东西。概括起来有三种担心:担心穷折腾,担心硬强迫,担心形式主义。因此我们应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尊重实际客观需要为前提,辨别农民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又切实可行的需要。第二,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需要一定的阶梯性。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角色的农民的需要具有差异性,新农村建设应根据需要的差异,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发展重点,满足农民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第三,着重分析农民的优势需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目的也是为了农民,创造机会和条件优先满足农民最迫切的需要,才能让农民在心理上得到最大的满足,提高新农村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农民的受挫心理与行为失范

近年来,农民各种形式的犯罪案例屡见报端。社会转型期,农民比以前面临更复杂的社会现实,因受挫心理导致的行为失范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素,同时也成为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甚至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挫折攻击”的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如果欲求满足受到阻碍就容易产生挫败心理。挫折会使人情绪处于应激状态,结果有可能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比如攻击行为和失范行为。美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的标签论认为,行为失范不是本体导致或自然发生的,而是社会创造的,因而控制失范的关键不是如何改造失范者,而是积极地改造社会关系。

目前的现状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已经得到改变,社会进入到了转型期,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收入两极化现象加重,贫富差距增加,农民受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面临的心理压力较以前相比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由此而产生心理失衡甚至是危机的几率日益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当农民目标受挫甚至是遇到危机的时候,如果受挫农民不能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境遇,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钻进死胡同,做出一些消极甚至极端地应对方式。

3 农民的社会认知与态度

态度体现了人对事物的价值观、喜恶和意向。而社会认知是决定人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认知和态度取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问题。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两种态度的产生阶段和对个人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行为都是内隐态度引起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内隐态度决定着行为的发生。外界环境并不能直接导致个体反应,社会认知和态度作为其中重要的中介因素,对个体反应有直接的影响。社会认知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态度的形成,而态度中的内隐成分又对行为的发生的可能性具有决策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探讨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引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

4 农民的人际关系与伦理变迁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党中央在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乡风文明”也涉及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内容。但是,在现实中,诸如干群关系、邻里关系、代际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却成为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道屏障。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的普及,人际交往出现便捷化、及时化和虚拟化改变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农民的人际关系在心理层面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微时代”的情况下,农村生活的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激荡,并且潜伏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如果不积极关注这些改变,将产生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不利因素。比如,国家制定了各项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较以往相比,农民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以经济问题为核心的治理性危机逐渐趋于消解,但是,新的农民生活中开始出现了如在婚姻家庭、精神信仰、文化生活上的伦理性危机。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1]王旭宽.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中的农村文化建设[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7(4):8-10.

[2]罗玲萍,韩东平.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途径[J].新学术论坛,2009(8).

[3]周晓红.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F590

A

1671-0037(2014)10-31-1

陈可平(1985.3-),女,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态度农民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