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时安好“中国心”

2014-12-23施洋

看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涡扇航展水准

施洋

作为中国航空界两年一次的盛会,在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中国企业展出了一大批中国近年来航空航天工业的代表作品。从1996年只有二代机水准的歼-8IIM战斗机到今天的“鹘鹰”第四代隐形战斗机、“鲲鹏”大型运输机,加上已经批量列装的歼-10战斗机和歼轰-7A战斗轰炸机,18年间,中国航空工业取得的成绩可谓突飞猛进。

中航工业今年可谓诚意满满,不仅推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四代机原型机进行了飞行表演,国产大型运输机、第三代歼击机等各类飞机也都纷纷上天亮相。然而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相比两年前的珠海航展,不少观展的军事观察家都发现,与两年前相比,中国航空工业在发动机领域非但没有显著进步,还在气势上悄悄地后退了。

“鹘鹰”和“鲲鹏”在航展上上下翻飞的姿势虽然优美,但它们目前使用的RD-93和D-30KP-2涡扇发动机全部进口自俄罗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A机动性更好,其AL-31FN发动机的产地依然是俄罗斯……即使看似普通的直-8运输直升机,机上使用的涡轴引擎也是由美国进口的。航展上的中国国产发动机虽然还能在“飞豹”、轰-6和运-9身上找到身影,但技术水平只相当于美英上世纪70年代甚至60年代……而在没来航展的中国空军战机中,歼-20系列和歼-10B系列都使用俄制AL-31M1发动机,歼-11A、歼-15、苏-30系列战机则使用更早的AL-31F系列。

在展示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进展的室内展台,情况也并不乐观。国产四代机的终极大推力引擎涡扇-15不可能那么早公诸于众,“太行”发动机便成了中国唯一具有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目前已经装备上百架歼-11B和数架歼-16,却频频在设计、产能和质量上出现问题,不能让人完全放心。而除了“太行”,2012年让中国人兴奋了好一阵的许多新一代发动机项目在今年航展上却不见踪影:预计安装于“鹘鹰”上的“天山”中推发动机没有出场,国产大飞机使用的CJ-1000发动机以及可用于重型直升机的涡轴引擎也不见踪影——展台上展示的,更多的是上世纪70年代产品的改进型。

涡扇发动机的原理并不困难,但世界上真正系统研发过涡扇发动机的国家却屈指可数。除去美、俄、英、法,即使像中国这样拥有庞大的独立自主航空工业的国家,长期以来也处于仿制现成引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直到最近十几年,中国才开始完整摸索发动机研制的全部程序。在第一型全部自行研制的发动机“太行”的研制中,我们虽然先后获得了美俄技术的帮助,但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却因为中国试图调和两大技术流派而遭遇了挫折。这其中的“学费”,是仿制多少台发动机都无法获得的。

除了设计,航空发动机作为一国最顶尖的工业产品之一,其制造难度甚至要超过航天用的火箭和飞船——后者所需寿命极短,只需要工作数百甚至数十秒就万事大吉,而航空发动机需要踏实全面的材料技术作为支撑保障。

制造一台先进的发动机并非是一个发动机设计大师在纸上“灵机一动”作图而来,也不是哪家工厂里几个工匠可以世代传承的特别技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在结构上往往并不复杂,却对发动机工艺和材料提出很高的要求:美欧先进发动机能够使用耐高温材料制造整个带空心叶片涡轮,结构简单却性能不俗;俄罗斯由于没有这样水准的材料和工艺,叶片寿命短,不得不使用组装的涡盘和叶片,不仅重量更大、还需要经常检修更换以保障性能。

从这个角度看,飞机发动机上复杂的设计,往往都只是材料性能或者工艺水准不达标后“曲线救国”的权宜之计,而真正的优质产品,恰恰是那些看起来结构平淡无奇却有着奇异筋骨的家伙们。

值得鼓舞的是,中国新一代的涡扇-15大推力发动机因为吸取了涡扇-10研制的经验教训,进度十分顺利,甚至有可能与改进型涡扇-10同时期投入使用,而随着中国材料技术投入的加大和不断进展,那些曾经对我们而言无比高端的材料和工艺,如今已经到了触手可及之地。

在航空发动机这个中国落后世界先进水平30年的领域,中国下一代发动机的性能最乐观也只能将差距缩短到20年甚至15年。中国追赶世界航空业一流水准的征途,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系《观察者》网军事频道总监)endprint

猜你喜欢

涡扇航展水准
“数”说中国航展
亚太涡扇支线客机市场分析
高推比低成本弹用涡扇发动机关键技术初步探讨
第44届巴黎航展掠影
巴黎航展精彩镜头
巴黎街头航展
名机摄影佳作欣赏——MD-11三发涡扇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