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的赵朴初

2014-12-23袁普泉

钟山风雨 2014年6期
关键词:金山寺佛教

袁普泉

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朴初有几次到江苏活动,每次时间都比较长。我和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宗教局的同志曾经分别参加接待和陪同。我们和赵朴老一起参观、吃饭、聊天,一起活动。陪同赵朴老来南京的中国佛教协会原副秘书长肖秉权、倪强(后兼任金陵刻经处主任)等也和我们谈起赵朴老生活中的一些情况。赵朴老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他对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相处久了,我们便对生活中的赵朴初有了更多了解。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也逐步显现出来。

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赵朴老或朴老。这是一个尊称。肖秉权告诉我,赵朴初曾对他说过,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他四十来岁的时候就被人称呼为“赵朴老”了。在中年被称呼“老”,当然不是年龄上的“老”,而是他在那时就是一个处世文雅、办事沉稳、胸有成竹的知识分子,具有老者的风度,而且他也同一些长者共事,所以被同事们、朋友们称呼为“赵朴老”、“朴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步入老年,他的才华也在多方面更加显露出来,为人熟知,令人尊敬。“赵朴老”、“朴老”的称号也就越来越响亮。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的人,都称呼“赵朴老”或者“朴老”。因此,无论是过去我们与他在一起时,还是现在写回忆他的文章,都用这个既尊敬而又亲切的称呼。

赵朴老与素食

赵朴老从东吴大学读书时开始吃素,直到终生。笔者在江苏省宗教局工作时,知道金陵刻经处的原主任管恩琨和后来筹建灵山大佛的吴国平居士,他们每次去北京看望赵朴老,都要带一些新鲜的蔬菜去。那时北京的新鲜蔬菜还比较少,特别是冬天,蔬菜和茶叶成了送给赵朴老最好的礼物。记得有一次赵朴老对我们说,佛教对出家二众食素是有严格规定的。一是禁五辛,即葱、蒜、韭、薤、兴渠(一种带辛臭的植物,中国无)。佛教认为,这五辛熟食生淫,生食生瞋,不利修行,所以禁食。二是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禁食各种动物之肉。在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僧人还允许吃三净肉。在上座部佛教国家,由于实行托钵乞食制度,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他们可以食三净肉:即未见屠宰、未听到惨叫和不为自己宰杀的动物之肉。在我国汉族地区,由于奉行大乘教义,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大力提倡素食,严禁僧人食一切肉食和五辛。从此全国佛教寺院一律素食,广大在家信众亦竭力效仿,于是在全社会形成了素食的风气。这种风气在宋代以后更为盛行,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也是对出家僧尼一条重要的规定和要求。赵朴老还说,至于他开始食素,倒不是刻意追求。当时在东吴大学读书时,他和信奉佛教的几个同学约定,他们以素食度过今生。没想到后来其他人都退出了原来的约定,只有他一直坚持下来了。至今算起来已有60多年了。他食素不但不食各种动物的肉,也不食五辛。

那么,参加宴会怎么办呢?我们怀着好奇心问赵朴老。他笑着说:“那就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就从盘边夹点‘肉边菜(肉菜里的蔬菜)下饭吃了。我每遇到一些会议或俗宴场合,就选肉边菜吃饭,实在不能选就只有不吃菜,光吃饭。”光吃饭不吃菜一般人难免会觉得吃不下去。赵朴老却说:“没什么,真正饿了,光吃白饭也香。我主要是长期食素对荤菜不习惯了。我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是以青菜和豆制品为主。”长期在赵朴老身边工作的倪强讲了一个“一桌两制”的故事。他听赵朴老说,1990年9月,赵朴老到厦门迎接新加坡的宏船法师。厦门市的领导在悦华酒店设宴款待赵朴老。开席前赵朴老悄悄问福建省宗教局的同志宴请是不是素食?对方马上把悦华酒店的老总请来,一问才知道宴会全准备的荤食。因马上就要开席了,改素食已来不及了,于是赵朴老对在座同志及酒店老总说:“我从20岁开始吃素,已吃60多年了,今天我也不破戒,你们荤食照吃,就给我准备一小份素食就行了,我们来个‘一桌两制吧!”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开席了,酒店为他准备了小玉米等。当问他还要什么菜时,赵朴老说:“挺好,挺好。”

从此,“一桌两制”在江苏佛教界也传播开来。当年笔者出差到常州、苏州、南通等地,松纯、安上、月朗等大和尚陪同我们吃饭时,也是“一桌两制”,法师们有几道素菜,其他人荤素两便。

以俭养德

赵朴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注意节俭。他家里的生活日用品有的已很破旧仍在使用。他经常穿带补丁的衣袜。他把省下来的钱捐给他人和灾区。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人员说,他的个人捐款累计有两百多万元。

赵朴老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国有句名言:‘俭以养德。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定要注意勤俭节约,不要浪费,要时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奢侈挥霍浪费的作风。”他要大家节约用纸,平日写材料或佛教协会里互相间写的东西,信封或办公纸可两面用,能节约的尽量节约。

他特别注意节约用水,要大家树立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意识。“要坚持一水多用,洗碗、洗菜的水,可浇树、浇花或冲厕所。日常洗澡、洗衣以及其他用水,应尽量节约。”他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对陪护的工作人员讲,每天打的开水喝不完,不要随便倒掉,要留着晚上洗脚,洗完脚再冲厕所,做到一水多用。

1984年,赵朴老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有关部门给他调整住房,他始终不同意,仍住在北京西城区和平门内普通居民区中一个小四合院里。院子小,胡同窄,汽车进出很不方便。院落中的砖路由于年久失修,地面坑坑洼洼,行走不便。1994年,中国佛教协会工作人员对赵朴老说:“这院子高低不平,走路不方便,容易摔倒,还是整修一下吧!”赵朴老笑着说:“我走慢点注意些就行了,不必为维修再花钱麻烦人,谢谢你们的关心。”赵朴老在这个陈旧的小院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直到去世。笔者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曾去赵朴老家拜访过他。这座极其普通的小四合院,路过这里的人一般都不会想到,这就是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的住宅。

赵朴老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有关部门按规定要为他换汽车。赵朴老说:“我现在坐的汽车(当时坐的日本丰田车)很好,就不要更换了。”有关部门按规定要给他配警卫员,他坚持不要。赵朴老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后一不换住房,二不换汽车,三不配备警卫员。人们从心里佩服他,称他为“三不副主席”。

“待将赊欠付来生”

赵朴老的诗词和书法是一流的,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由于他对江苏佛教和寺庙特别关心,特别厚爱,江苏的很多寺庙,留下了赵朴老的题诗和墨宝。比如,赵朴老先后为常州天宁寺题写了“天宁禅寺”、“天王殿”、“藏经楼”、“法云丈室”、“九莲阁”等匾额。1985年,还特地为天宁寺大雄宝殿撰写了一副《修多罗文》中的集句抱柱楹联,联曰:“如如不动,具足圆满,普为利乐众生界;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恒不忘失菩提心。”1993年2月8日,赵朴老视察常州天宁寺,松纯大和尚热情接待。他又泼墨题诗一首:“耄耋初来堪自庆,阳湖不独擅文章。排除万难天宁寺,拔地凌云仰栋梁。心持半偈瞿秋白,纪实西游恽逸群。莫道党人唯斥佛,向来为学贵求真。”

再比如,1993年2月9日,赵朴老视察镇江金山寺。当晚赵朴老即在宾馆为金山寺题字。赵朴老为金山寺题的字大家都很喜爱,有关部门很希望收藏,这使金山寺方丈慈舟很为难,他不得不写信给赵朴老,请求他再写一幅。赵朴老尽管工作十分繁忙,还是抽空又写了一幅,寄给了金山寺。大家对赵朴老诗词和墨宝的喜爱可见一斑。赵朴老还为金山寺题写了“东晋古刹”、“金山寺”等。1990年金山寺大雄宝殿落成,赵朴老为大雄宝殿撰写抱柱联:“大江浪,应梵钟,诸天听法沧茫际。千里云,开宝殿,万佛垂光紫翠间。”

笔者家乡如东县,落实政策以后重建了国清寺。县佛教协会负责人汤成刚居士(2014年已由松纯大和尚剃度出家)托我请赵朴老题写“国清寺”庙名,不久就收到了赵朴老的墨宝。如东县正大集团负责人闻之对汤成刚说,如果他能请赵朴老给正大写一幅“正大光明”四个字,正大集团将为复建国清寺出资做大功德。汤成刚又将此事托付我。我知道赵朴老从来不写酒店之类的招牌字,但“正大光明”四个字可能会写。当我说明缘由,慈悲的赵朴老很快寄来“正大光明”的墨宝。在灵山胜境筹建期间,赵朴老为江苏、为灵山先后撰写诗词十六首,书写匾额等数十幅。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朴老体力日渐不支,而向其求字者却有增无减。求字者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赵朴老也很觉不安。1996年暮春他写了一首题为《文债》的诗:“漫云老矣不如人,犹是蜂追蝶逐身。文债寻常还不尽,待将赊欠付来生。”赵朴老自注:写字、为文,无论自愿,他求,皆债也。这首诗感情真挚,对求字者表示今生“还不尽”的歉意,只有将“赊欠”寄托“来生”。有一次,赵朴老对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人员说:“各地佛寺要我写匾额的不少,我一般是答应写的。现在觉得写得太多了,一则须防滥,应该限制;二则自己年老事繁,应接不睱。今后写字由教务处掌握,你们认为可写的,送给我,帮我挡一挡。”赵朴老给人题字时常盖“无尽意”三个字长方形小印章。他说,佛教有《无尽意菩萨经》。在《妙法莲华经》中,有一位菩萨因行愿无尽,故号无尽意。赵朴老题字曾用过“无尽意居士”落款。他的书斋名字叫“无尽意斋”,日常用的便笺也印有“无尽意”三个字。它表明赵朴老为国家、为佛教、为人民行愿无尽的伟大胸怀和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无穷尽的真诚心愿。

养生和健身

赵朴老一生屡经磨难,饱受沧桑。他20岁患过肺结核,40多岁得了冠心病,以后又得了糖尿病。他说:“一个人不怕身体底子差,关键是个人要注意养生,既要注意多活动,不断健身,又要注意修养,不断净化心灵,做好养心。身体再好,自己不注意保养,不懂得养生也不行。”在长期的生活中,赵朴老养成了独特的养生之道,并一直坚持。

一是挥毫写字。赵朴老说,坚持写毛笔字有很多好处,它有益身心健康,这是他几十年的体会。“平日我们学习书法,从临摹碑帖到书写作品,甚至连磨墨、涮笔等都是在运动中完成的。而且在书写时头要正,身体要直,肩要松弛,呼吸深而均匀自然,精力集中,全身处于一种运动状态,指、腕、臂、腰和四肢肌肉都得到锻炼,尤其是写大字,笔要大,用力也大,非经全身用力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对身体是很有益的。”他还说,提笔聚精会神地写字时,各种烦恼和紧张很快就会忘却,心情变得平静、舒畅,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书法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给人高尚的美的享受!我国著名书法家大都健康长寿。颜真卿活76岁,柳公权活88岁,欧阳询活85岁。写《夫子庙堂碑》的书法家虞世南活89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里,他们算是高寿了。

二是打太极拳和按摩。赵朴老说,他打太极拳几十年了,他现在身体这么好,这与多年打太极拳有很大关系。打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一定要领,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很好的锻炼。每打一次拳即一身汗,刚打一会儿身上就发热了。打太极拳动中有静,不只养身,还可养心。赵朴老还坚持每天起床前做自我按摩,揉肚子。他认为一个人的五脏六腑要加强活动,每天起床前他都揉肚子,用右手顺时针揉300次,再用左手逆时针揉300次。这样长期坚持,对强健内脏很有好处。赵朴老在医院里也坚持运动锻炼,上午走3000步,下午走3000步,晚上还要走3000步。他说不锻炼不行。人越呆越懒。老年人健身方法很多,但总离不开腿脚的走动。所以人们说“走为百炼之祖”,“走得远,活得长”。

三是凝神数息。赵朴老送沈尹默的一首诗中写道:“运腕不违辩证法,凝神自是养生方。”凝神是禅宗的要诀之一,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目的是血行保持正常通畅。静坐凝神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部(下丹田),排除各种杂念。杂念排除,就会出现无念境界。练数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将两眼轻轻闭合,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做“心血相依”,同时意守下丹。呼吸的气息逐渐延长,达到小腹。

四是淡泊名利,净化心灵。赵朴老历尽艰辛,但始终心平如镜,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他说,一个人自私的思想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不要被自己捆住。“一个人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对生活中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太计较了,看得太重了,更不能呕气!”

赵朴老长期养成日课的习惯,即每天提笔写字,每日诵经吟诗。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他也欣赏苏东坡的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乐更无方”。安心即乐,再无他方。1999年初,赵朴老还写了一首诗:“九十三翁挺腰脊,日课步行六百米。仰天常柱一枝藤,白云苍狗皆随喜。人间万事须调理,跃跃壮心殊未已。”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赵朴老于1907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徽安庆天台里,4岁时随父母回到安徽太湖县祖居寺前河状元府,直到1920年离家外出求学。1996年1月,赵朴老曾写一首诗:《口占——大病几殆》。诗中写道:“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表现了赵朴老只要一息尚存,就应工作,不能懈怠。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精神是打起来的。像水桶打井水那样不停地打水,井水才能上来。“一个人就得这样,不要迁就自己,要不断地给自己打精神,给自己鼓劲。”赵朴老年近九旬多次到江苏,为了海峡两岸佛教事业,为祖国统一大业,为重振佛教宗风呕心沥血,天天打起精神奋力工作着,作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非凡业绩。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纵身大化,不喜亦不惧。1996年10月,赵朴老在北京医院曾立遗嘱:“遗体凡可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以上偈语书于遗嘱之后,充分表达了赵朴老不惧生死、来去自在的高尚境界。2000年5月21日,赵朴老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以“如来使者,救世菩萨”八个字来概括赞颂赵朴初大德的一生。太虚大师曾经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赵朴老是觉悟了宇宙真理实相具有大智慧的人,是品德高尚乐于奉献的人,是极具人格魅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在他逝世以后,人们不断地怀念他、学习他、效法他,包括他生活中的许多优秀品质和点点滴滴。一个人的魅力和气质是内心修养和外在形象的融合,不是故意修饰出来的。赵朴老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大德风范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责任编辑:顾鸿)

猜你喜欢

金山寺佛教
CLOSE ENCOUNTERS
Close Encounters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绥江金山寺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