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己修身

2014-12-23

前线 2014年7期
关键词:修己射中百姓

【原文节选】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十分重视“克己修身”,并将其视为官员道德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认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原文释义】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人面前弘扬高尚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家庭,就要先修身养性;要想修养品性,就要先让自己的心正;要想心正,就要意诚;要想意诚,就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探求万事万物的本质,从而达到节制对外界物质的欲望。……从天子到普通百姓,所有的人都应以修身养性作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做不好,就不可能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

【原文节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礼记·子路》

【原文释义】

孔子说:“当权者本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执行;当权者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节选】

“夫古之君子,进则救民,退则修己,其心一也。盖修己者必能救民,救民者必本于修己。”

——胡居仁:《胡文敬集》卷一《与戴太守》

【原文释义】

古代君子,如果做官则心系黎民百姓,退出朝廷,则以修己为根本。凡是能够注重自身品性修养的人,必能救助百姓,凡是能够心系百姓者,一定是把修身作为根本。

【原文节选】

“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①,一国之的②也。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而望理百姓,是犹曲表二求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犹的而责射中也。”

——《周书·苏绰传》

【重点注释】

1.古代测量日影,用以计时所立的标竿。

2.箭靶的中心。

【原文释义】

君主本身,就是老百姓的“表”,就是一个国家的“的” 。“表”竖立不正,不能要求有笔直的影子;“的”不明显,不能要求射中目标。现在,君主不能自我治理,而希望治理百姓,这如同“表”歪却要求影子直。如果君主不能修己,而要百姓修己,这如同没有“的”却要求射中目标。

【古今联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基本理念。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内圣外王”之道。所谓“内圣外王”就是说,只有内心修成了圣人,才能有资格称王。作为官员,修身就是要练就高尚情操的内圣功夫,这是一切为政之道的根本出发点。只有把修养自己的品德作为为官的根本,自己的言行才会成为百姓的表率,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修身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为重要的,它是成就江山社稷的根本。从古人对“修身”重要性的认识来看,已经将其提升到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基于这一认识,古人对治理国家的官员提出了“官员要以修身为根本”的要求,正己修身也成为官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尺。

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做好人的基础就是要修身、立德、正心。当前,不少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积弊和顽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个人“修身”上出了问题。

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正衣冠”的要求。这与古人所讲的“正己”相对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自己身正了,才有资格命令别人,否则别人即使表面听从命令,内心也不会真正信服,久而久之,领导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领导干部要始终把正己修身放在官德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典范,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并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猜你喜欢

修己射中百姓
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孔子的“修己”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百姓看家“风”
我被时光的箭射中
百姓腰包更鼓了
小小名侦探
你容易受伤吗?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