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计算机学院党建工作的三个不一般
2014-12-23魏晔玲郑建
魏晔玲++郑建
在市委纪念建党93周年座谈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交流了党委凝心聚力推动科技创新的经验。他们的党建工作好在哪里?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在去北航计算机学院采访前,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部部长张慧玲老师的电话。听明来意,张慧玲部长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并反复强调:“计算机学院值得你们去采访。”
北航计算机学院党委有什么“妙招”能使他们的党建工作获得广泛认可?记者带着问号和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这里的书记不一般
记者一走进北航计算机学院的办公区,就看到十块“计算机学院党建”橱窗一字排开挂在墙上。乍一看,有介绍党支部理论学习情况的、有反映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情况的、有展现优秀党支部风采的……活动丰富多彩,但都是各单位开展党建工作的常规动作,没看出有什么不同之处。
突然,有一句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学院党委教工支部11位支部书记中有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7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一般而言,高校教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所以,高校党组织多会选拔、配备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时间相对宽松的年轻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但在北航计算机学院却不是这样。这是不是他们有意为之、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的“妙招”之一?
记者的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北航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刘旭东教授介绍说,学院党委在选配教工党支部书记时,除要求政治过硬、思想觉悟高外,还自行提高“门槛”:没有博士学位、职称到不了副教授的教师不能担任党支部书记一职。用刘旭东书记的话说就是:“要选好人中的能人当支部书记。”在学院党委看来,党组织的配置要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相匹配,强有力的党支部才能更好地融入和促进学院的发展。而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政治过硬和学历高、业务强的“双门槛”增加了当选党支部书记的难度,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党支部书记的威望和影响力,党支部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不光教工党支部如此,北航计算机学院的工会主席、教代会主席也都是博导。学院对学生党支部书记也有“额外”要求——学生要想担任支部书记,除了政治素质过硬等必须具备的素质外,学习成绩必须保持在所在班级的前50%,否则,其他方面再突出也不具备参选条件。
这么做,是基于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大学教授“学历高、职称高、社会地位高”,对很多事情又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判断。如何做好对他们的服务、教育和引导,是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过的“关”。北航计算机学院在全国的计算机学院综合排名中位列第4名,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3名院士、多位国际国内知名的大牌教授。“如果没有相关知识背景,支部书记可能都无法听懂他所领导的支部成员说的话,更别提服务、教育和引领了。”党委书记刘旭东教授还给我们来了个现身说法。与高校各学院党委书记多是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情况有所不同,刘旭东教授的身份有点特殊。他在担任学院党委书记之前,曾担任过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目前还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的背景,使得他更了解党员的所思所想,在推进党建工作时能更符合学院的实际和发展需求,党建思路“接地气”就会更有生命力。
在一群强有力的“领头羊”的带领下,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基层组织在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目前,学院所有学科基地的负责人100%是党员,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的负责人100%是党员,重大重点课题负责人中党员比例超过90%,三级岗以上的学术带队人中党员比例为80%,二十门重点核心课主讲教师中党员比例为75%。党委副书记顾广耀老师的一席话明确了实践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的意义:“基层党组织在发展中要看得远一点,在实践中让群众‘跟我上,而不是置身事外,让群众‘给我上。这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应该发挥的作用,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败的关键。”
理念落实不一般
在初次接触北航计算机学院的记者看来,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是学院党委有力推进党建工作的“妙招”。而对北航计算机学院党委而言,这只是学院党委推进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之一,正确理解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正确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才是最关键的。
这一点,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的感受也越来越强烈。
在对党委书记刘旭东教授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我们发现,他很少介绍学院的党员发展、教育工作及组织活动开展情况。没有向我们介绍学院党委都开展了哪些受大家欢迎的组织活动、多长时间开展一次对党员的理论教育等,而是开门见山、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讲起党委如何做好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而这正是北航计算机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的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党建工作一定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围绕学院发展,不能就党建谈党建,否则就把党建工作理解得太狭隘了。学院党委对此早已形成共识。”刘旭东教授如是说。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早已被说成了“套话”的理念,在北航计算机学院并未成为“空话”,而是被实实在在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一般高校的学院,都会设置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而北航计算机学院在此基础上专门设置了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该委员会由院士、“千人计划”学者、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专家组成。学院党委组织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探明国际发展趋势,提前谋划、布局学院未来的发展。北航计算机学院李建欣老师说:“现在炙手可热的‘大数据,我们两年前就已经在密切关注,并成立了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为我们在此领域占领优势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党委功不可没。”
人才引进和教书育人也是学院核心工作。学院党委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学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建设方针,在重点加强培育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的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和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近5年,学院新增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1名,引进“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名,新增长江学者1名。在对本科生的教育培养中,学院党委将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实践育人、深度辅导和生涯规划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取得了明显效果。
通过浏览北航计算机学院的网站和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我们发现,北航计算机学院并不是不重视党建基础工作,学院党委也在认真按照党章的要求开展党员发展、教育工作,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显著的组织活动,很受广大师生党员欢迎。只是在他们看来,不能将党建的全部意义理解为开展各种组织活动。囿于此,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就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回顾这些年,北航计算机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实际和发展目标,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学院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这一切,都是对学院党建理念的最好说明。
和谐氛围不一般
“我们学院氛围和谐,搞党建的基础好。和谐是我们院的一个优良传统。” 这是党委书记刘旭东教授落座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不约而同,党委副书记顾广耀老师向我们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我们学院氛围和谐,特别团结。”在对学院的其他教职员工采访的过程中,“和谐”也是屡次被提及的高频词。计算机学院素以创新为生命,但在北航计算机学院,和谐氛围对学院发展的贡献超过了创新意识,已成为共识。众人夸口称赞的“和谐”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妙招”吗?
被广为认可的和谐氛围,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表现:
实验室、科研资源的分配,历来是高校老师高度关注的事情,因资源有限、分配不均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并不鲜见,但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从不争抢,意见不统一就坐到一起商量。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只要有利于学院的整体发展,老师们就会无条件接受。关系学院发展的许多重大项目,比如学科发展规划论证,是费力费时无报酬的“苦差事”。只要学院需要,再大牌的教授都会无条件地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在分配所谓“甜活”或“苦活”的时候,学院领导只需要考虑实际工作情况,完全没有厚此薄彼的顾虑。没有任何奖惩措施,学院全面落实了教授100%进本科生课堂的岗位责任制,每位教授都承担着一门本科生课程,有的教授甚至还承担着多门课程……许多在其他地方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这里都理所应当,许多“风口浪尖”上的事情在这里都进行得波澜不惊。
和谐的氛围不会天然形成,源自计算机学院历届党委多年的努力。学院历届党委注重抓思想建设,或通过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宣讲,或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或通过党组织活动的潜移默化,注重培育党员形成一种植根于道德的职业观,并以此为工作宗旨,在学院教师间营造共识:人才培养是教师的天职、使命;科学研究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人才要服务于社会。在历届党委的努力下,这些朴素的价值判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和接受,成为凝心聚力的“黏合剂”,使得学院教师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基层党委搞党建,要培育其成员,特别是党员秉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基层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形成的关键。
而学院党委精心打造的和谐氛围又成为推动包括党建工作在内的学院一切工作的最原始动力。和谐的氛围,看似无形,却犹如健硕的树根,潜移默化中给身处其中的事物以滋养。有了这种滋养,人心才更向上、智慧的源泉才会涌动,活力才能喷薄迸发。有了和谐氛围的助力,学院党委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令我们意外的成绩,学院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日益增强。在全体党员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党委连年荣获基层领航党委荣誉称号、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院系称号等。
随着采访进入尾声,北航计算机学院党委开展党建的“妙招”也逐渐清晰。无论是记者眼中的不一般的支部书记,还是刘旭东书记口中的不一般的理念落实情况,都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具体举措。最关键的,是大家心里一致推崇的和谐氛围,这才是各项党建思路和举措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的“根”。
这或许就是我们找到的党建“妙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