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异国他乡的“任意门”

2014-12-23刘砚

神州学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餐馆证书留学生

刘砚

决定要去日本留学之前,家人曾经有过不少担心。除了生活上的各种细节问题,最担心的还是如何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生活来源,在异国他乡想必会过得很苦。如果有一天钱没寄到,会不会饿得连茶叶蛋都买不起?

关于这点,自然有很多家里曾经出过留学生,或者家里的子女正在留学的“前辈”们给予建议和指点。尤其是那种跟我妈很“聊得来”的身边的阿姨们,经常给她描述“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谋生的。

根据长辈阿姨们的描述,他们家的谁谁谁,除了第一年是家里负担了学费,之后完全“自力更生”了。还有谁家的某某,据说在国外过得比在家里还好,发回来的照片都是各种名牌加身,吃香的喝辣的,特别能干!

秘诀?当然是打工啊!你不知道在国外的留学生都要打工的吗?

啊?找打工难不难?不难不难,随便找都能找到,他们都缺人,都找留学生打工呢。我家孩子现在都三四份工轮着来,老板抢着要呢。

根据阿姨们的描述,国外的月亮果然比较圆,连打工都是手到擒来随便挑。只要你缺钱了,出门左拐就有打工的,随便做做就财源广进,衣食无忧。不想做了就不做,比在国内拼死拼活好一百倍!

有如此好事,怎能不让人心动,想一想简直轻易就可以达到人生巅峰啊。所以我和家人盘算着,保证1年学费和头半年生活费的充足,下半年开始就用打工的钱来养活自己,如果省一点,还能有点小积蓄呢。

怀揣着留学(顺便去异国打工变土豪)的梦想,我兴高采烈地告别了父母,踏入了异国他乡。

可高兴了不到2个月,就发现被阿姨们给忽悠了!

当我真的开始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果然还是太傻太天真。资本主义社会无情的现实当场就把做着土豪梦的我给打懵了。

刚去日本第一周,我就和认识的留学生聊了聊,发现人人都在打工,各个忙着赚钱。当时就觉得自己算摸了个底——打工什么的果然很容易,凭我这个在国内工作过的人,这些还不是分分钟解决的事。

等真正生活了一段时间,开始融入到日本的生活后,我才慢慢发现有点不对劲。

日本的打工机会的确非常多,也非常“容易”寻找。所谓“容易”,是指网络招募铺天盖地,每周一在地铁站免费发放的打工杂志随便拿,看上中意的就可以去应聘,而且招募要求中往往写着“即使没有经验也欢迎”这种迷惑新人的词汇。

因为这种便利的方式,让我有了打工很容易,只要想工作了,打个电话就行的错觉。但是当我真的开始找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日本的打工就是指打临工,也就是我们说的临时工。他们的工资跟国内不同,是按小时来计算的。一般晚上10点以后算夜班,到凌晨的话会在普通的小时工资上增加25%。

简单来说,干得多就得的多,晚上绝对比白天多,赚的日元兑换成人民币,自然比国内工资高很多。但是,这看起来简单的算法有一个根本上的问题——你不能不吃不喝只存钱。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准,打工的钱根本就不够吃喝。而且也不能想当然地一直工作,日本针对外国留学生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打工时间,为保证学业,每周打工不能超过28小时,也就是每天不能超过4小时。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第二年的签证无法通过的危险。

基于以上原因,留学生们都不得不同时找好几份工作,这样才能满足每月的基本生活。

另外一个我后来才发觉的真相就是,大家打工的职业、级别都不高,大部分是餐饮、服务行业,真正能融入日本社会的高端职业非常少。

从开始拿起电话尝试应聘,虽然3个月内我累计花去了1个月的应聘时间,但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分析总结了一下,不论是电话沟通,还是看见招聘启事就冲进去自我推销,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语言。

铺天盖地的打工招聘中,大部分是服务行业,这是最需要人、也最容易应聘的行业,但这些行业都需要大量沟通。高端正式的行业也非常多,但招募的要求相对更高,也要有很多相应的技术资格才可以。不论是哪一种,即便只是传说中在餐馆里刷盘子,也得要掌握流利的日语才可以。因为周围工作的大都是日本人,或许还有欧美、越南等地方的人,并不是只有华人。

而那些貌似容易的打工渠道也并非只针对留学生,本土的日本人也同样在竞争。如果应聘面试时有丝毫没听懂,自然也就失败了——连基本对话都不能进行,如何保证对客人的服务呢?

一次次失败让我明白,只有努力攻克语言关才能有发展。我停止了无意义的应聘,也拒绝了室友介绍的“不需要说话”的工厂夜班,一心学语言。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所谓的融入日本社会根本就是空谈。在深夜的工厂里默默给盒饭刷酱,过着没有交流的日子可不是我想要的。

3个月后,我顺利地拿到了语言2级证书,至少日常对话已经完全没有问题。这时家里给的生活费已经所剩无几。当我再次拿起电话应聘一家私房餐馆的服务工作时,几句交谈之后,就被店长录取了。

第一份打工正式开始了,我的生活也从学校和住所的两点一线变得丰富起来。

白天学习,晚上6点到10点在店里打工。一起工作的除了中国人,也有日本人。这是我除了学校老师以外,真正接触到的日本社会上的人。

相比学校老师的耐心和教导,工作中的日本人并不会因为你是留学生就迁就你。因为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外貌上实在太相似,他们往往会用日本社会的规范来要求你,做得不好就会狠狠批评。当然,他们更听不懂中文,有时难免会有沟通的误会。好在只要礼貌谦虚,工作努力,日本人都非常认可这种积极的态度,即使你的日文一开始并不那么地道。拿着纸笔写写画画,不仅和店里的员工加深了交流,也让我跳出课本,学到不少书上没有的生活词汇。

餐馆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在这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因为打工的餐馆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店,店主之位是家族里代代相传下来的。他家的酱汁和汤头配料据说是几十年没变过的秘传配方。而染着一头金发,长得有点凶悍的店主,等我工作了几个月后,才知道他曾经在巴黎某星级餐厅里待过4年。真是人不可貌相。

另一个好玩的家伙就是店里的日本小哥,整天戴着口罩,骑着摩托车送外卖。还是大学生的他,据说打了好几份工。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拼命,直到有一天下雨,他背着大吉他冲进店里,我才知道原来这家伙一直在弄乐队,而且还小有名气。戴着口罩送外卖,当然是怕被人认出来。为了实现表演梦想,他也拼了命地在努力。

接待客人,和店员沟通,3个多月后餐馆的打工已经能够得心应手了。有了稳定收入的我,并没有忘记我的目标,而且餐馆的打工也并不能发挥我的所长。

要想找好工作,除了日常对话外,能有一技之长会更有竞争力,前提是要能自我推销。日本人在面试的时候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您有什么资格证书吗?对他们来说,不论将经历吹嘘得如何厉害,有资格证书才代表绝对的含金量。语言的2级和1级,应聘职位的高低就完全不同。

3个月的餐馆打工让我的口语突飞猛进,而1级证书却不能只靠耍嘴皮子就能换来。我一心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目标,所以并没有忙着找好几份工作赚钱,而是将剩余的时间留下来继续学习。

有很多在日本的留学生,在拿到2级证书后就只忙着打工,导致1级证书在多年以后都没有拿到,后悔不已。但要抵御打工赚钱的诱惑,确实也需要很大的毅力。因为在日本,一份普通的打工工作,只要工作1周或者2周,就可以买到名牌奢侈品,吃好吃的大餐。在这样的诱惑下,坚持学习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

辛苦总是有回报的。在年底的日语能力考试中,我顺利地拿到了梦寐以求的1级证书。这个证书为我之后的打工求职之路,打开了完全不同的新局面。

餐馆打工让我观察到日本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因为有了证书护航,再加上在国内曾经有过正式的工作经验,之后在日本的“打工”就变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日本朋友说起自己工作的公司缺人,知道我曾有过类似的经验,就介绍我去面试。虽然依旧很忐忑,但鼓起勇气和公司的部长聊了几句,居然立刻就被录取了!也因为这样,我跳出了留学生普通的打工圈子,辞掉了餐馆“刷盘子”的工作,开始了上班打卡的“公司打工”,真正和日本人一起朝九晚五地做着一样的工作。

没有了语言障碍,工作内容其实跟在国内没有太大差异。但真正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日本人在工作中几乎“变态”的严谨和细致。曾经因为一张纸的差异,一个部门近30人将所有的印刷物开箱盘查,100万张的数量,一张一张地数,最后才发现因为机器故障,将两张纸黏在一起印刷了。

也许有人觉得夸张,但就是因为这么严苛,产品的质量才得到了绝对的保障。那些以前只在电视上或者书本里看到的事,真的发生在眼前,让我无比震撼。更让我感慨的是,参与盘查、加班的人没有一个人抱怨,在找到那两张纸的瞬间,大家都开心得欢呼起来。那种单纯的工作的欢乐,还真有些让人感动。

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了解日本人,也更容易理解他们的想法。曾经觉得他们不懂变通,后来也理解到不过是他们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不论是在哪个国度,只有真正理解对方,才能真正融入那个不一样的社会。而打工,也许正是融入异国他乡的一扇“任意门”吧。

作者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表象/传媒论专业,现于日本某广告集团任职。

猜你喜欢

餐馆证书留学生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