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分解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2014-12-23孙海洋邓国成刘献科贾运巧

科技视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采区振幅勘探

孙海洋 邓国成 刘献科 贾运巧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 物探测量队 河南 郑州450009)

1 谱分解技术概述

谱分解技术是利用数学变换,通过分析地震资料振幅、相位在频率域的变化特征,开展地震资料地质综合解释,揭示地下地质特征的地震资料解释新技术。 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和数学变换方法的不同,将经过数学变换形成的地震数据体分为调谐体和共频体。由于二者对应的技术特点和工作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中相应的称之为调谐体技术和共频体技术。

1.1 调谐体技术

调谐体技术是将目的层段对应的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再利用目的层段振幅谱特征和相位谱在频率域的变化,解释目的层段地质特征。 振幅调谐体主要应用于薄层砂岩平面分布特征的研究,如薄层砂岩的定性和定量预测;相位调谐体主要应用于地质体边界的识别,以小断层和岩性突变的识别效果最为显著。但是,受目的层段时间厚度的限制, 应用相位调谐体分析断层主要局限于目的层段,不能揭示断层的空间发育特征,故需同时应用共频体来研究断层的空间发育特征。

1.2 共频体技术

共频体技术是在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内,应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连续小波变换(CWT)、时频连续小波变换(TFCWT)和s 变换(S-T)等数学方法,将地震资料分解成一系列时间域离散频率振幅数据体,这些离散频率振幅数据体只反映了特定频率振幅的空间变化特征,故称之为共频体。 应用共频体解释技术能够在更大的空间研究断层的发育情况, 对地震资料进行共频体数学变换没有时窗的限制,时窗的大小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进行确定, 对变换结果没有任何影响,从而克服了调谐体数学变换中时窗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搜索解释目标, 能够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识别特殊地质体的能力。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断层解释和流体属性分析。

由于断层的存在往往使得地震资料的相位不稳定,但是在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内,随着频率的增高,小断层变得更加清楚。在共频体振幅能量数据体上,低频振幅数据体主要揭示断距较大的断层,断距较小的断层在高频振幅数据体上显示更加清楚。因此在应用谱分解技术进行小断层识别时, 应联合应用相位调谐体和共频体开展断层的解释,应用共频体在垂直剖面上解释断层,应用相位调谐体频率切片分析断层的切割关系和平面组合特征。

2 应用实例

2.1 采区概况

2.1.1 采区位置采区位于济宁三号煤矿的北部,东邻八里铺东断层,西邻八里铺支三断层,南到六采区,北部边界与济二矿相邻。

2.1.2 地质条件

据钻孔揭露,济宁三号井田地层由老而新有:中、下奥陶统,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上侏罗统蒙阴组及第四系。

本井田的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下二叠统山西组,平均总厚250m。山西组含煤4 层,为1、2、3 上、3 下煤层,其中3 上、3 下煤层可采;太原组含煤共22 层,为4、5、6、8 上、8 下、9、11、10 上、10 下、12上、12 中、12 下、14、15 上、15 下、16 上、16 下、17、18 上、18 中、18 下及19 煤层,其中6、10 下、12 下、15 上、16 上、17 煤层六层可采。

2.2 谱分解技术的应用分析

2.2.1 振幅切片

图1 不同频率的谱分解切片

从不同频率的谱分解切片图上可以看出(图1),在勘探区域内出现了一些低能量突变,并且呈现出不稳定性。 这些突变反映了在勘探区域内的一些构造变化,比如冲刷带、小断层、地下向背斜、煤层冲蚀、岩浆侵入等一些其他构造异常。

2.2.2 相位切片

由于断层对相位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断层及其附近的相位谱变得很不稳定,而在远离断层的位置,相位谱比较稳定或呈渐变特征。很容易看出(图2),不同频率的地震相图中有一些明显的相位不稳定的部分。 因此,可以判断,在相位图上相位突变或者不稳定的地方有冲刷带、小断层、地下向背斜、煤层冲蚀、岩浆侵入等。

3 结论

谱分解技术的核心理论是时频分析理论。 自从1982 年Morlet 等将时频分析技术引入石油勘探工作中后,该技术在地震勘探中取得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旨在构造一种时间和频率的联合密度函数,用以揭示地震信号中所包含频率分量特征、演化特性、分析统计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图2 不同频率的地震相图

未来的发展中, 谱分解技术还会在薄层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地层特征识别(薄层的定量解释、不连续性的检测、河道的识别)、烃类检测(地震衰减吸收、利用低频阴影进行油气检测)中也要扮演足够重要的角色。

[1]徐丽英,等.利用谱分解技术进行薄储层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3).

[2]蔡瑞.谱分解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CT 理论与应用研究,2003,12(2).

[3]程乾生.信号数字处理的数学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

[4]李劲松,等.谱分解技术在岩性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学报,2008.

[5]袁志云,等.频谱分解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

[6]黄饶,等.基于谱分解的气藏识别技术与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

[7]代金友,何顺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断层发现及其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

[8]张进铎,等.地震信息的谱分解技术及其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29(4):235-238.

[9]徐丽英,等,利用谱分解技术进行薄储层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3):299-3021.

[10]杨贵祥.基于调谐频率与分频处理的高分辨率反演技术[J].石油物探,2006,45.

[11]赵伟,等.薄互层调谐效应对AVO 的影响[J].石油物探,2006,45.

[12]杨林.地震频谱分解技术应用中有关问题的讨论[J].石油物探,2008,47.

猜你喜欢

采区振幅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勘探石油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露天矿首采区以及拉沟位置选择的评价
煤矿采区上、下车场气动推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