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关税征管实践

2014-12-23王卫斌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苏区征管海关

王卫斌

苏区关税征管工作的探索实践,是苏维埃政府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一套具有鲜明阶级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关税征管体系,有效地激活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障了苏区军民的物质生活。

要津险隘设税关,宽猛并济定税则

192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先是发动群众抗租抗税抗粮抗捐、堵塞反动统治阶级的财政来源,继而举行武装暴动、没收土地,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的苏维埃政权。随着红色疆域的不断巩固和扩大,军政费用与日俱增,各根据地纷纷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在水陆边境重要口岸设立具有海关性质的税关,制定简单显明、互惠互利的税则,依法征收赤白区域间的货物流通税,借以调剂商品余缺,增加稳定、及时的财政收入。中央苏区鼎盛时期,在赣县等15个县域设立了24个关税征收处,归中央税务局关税征收科直接管理。

与此同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也在同步推进。1933年春夏之交,中央财政部连续颁布数道训令,着重强调建立关税制度、整顿商业税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令,对关税征管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关税征收的业务程序、计税办法,以及关税制度的设计原则、宣传要点等事项,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关税税率表》以表格形式,细分了十多种级差税率,对应出口、进口两大税种,40余项应税、免税税目。《关税征收细则》则以条项形式,规范了各种货物报关、查验、交税、签单和放行等流程步骤,以及税款计征、违规处罚和举报奖励等标准尺度。各根据地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苏区关税征管体系从无到有,渐趋完善、统一。与此前“层层设卡,处处抽厘,任意增加,毫无定额”的协定关税和厘金制度完全不同,苏区的海关只设在苏区边境;苏区的关税“只抽进出口税,苏区内部货物来往不准收税,而且只抽一次不抽第二次”。苏维埃政府“尤知关税政策之原则,厉行保护贸易。如对奢侈品抽税极重,以防奢侈风尚之流行;对于赤区极需之物品则免其入口税,对于赤区之特产则免其出口税,均是各国奉为金科玉律的关税原则”。

亦文亦武筹税款,风口浪尖铸税魂

苏区关税开征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曾出现种种弊端,此外红色区域长期处在战争环境中,苏区海关经常面临反动武装偷袭、不法奸商捣乱的不利情形,关税征管遇到许多客观困难。

各关区从抓队伍专业化建设入手,科学定编设岗,特别加强了护税、征税和缉私武装力量,例如中央苏区筠门岭关税处从当地工人模范营中调兵遣将,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武装检查队。同时苏区海关跟各级机关密切配合,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解释关税政策法规,努力提高办税服务质量,着力引导税法遵从。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体贴入微的服务,苏区关税征管工作逐渐取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配合。

苏区各地海关秉公办税,严气正性独挡一面关区防线。中央苏区每天统一设置一种完税标志,用石灰水标注在商品包装的显眼位置,各关卡检查员经核实无误乃予放行。在战争形势日趋严峻、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的非常时期,苏区海关职员虽然手握征税特权和税款,仍能顾全大局、廉洁自律。如筠门岭关税处检查员多次严拒奸商重金贿赂,3个月内查获走私案件240多起,没收粮食140吨以及大量金银首饰。在与反动武装争夺税源、打击不法奸商走私偷税的激烈博弈中,部分红色关税人惨遭迫害、不幸遇难。广大苏区关税征管工作者一手拿算盘、一手握枪杆,以苦涩的汗水和鲜红的热血,凝就了人民海关坚实的税魂,疏通了红色政权旺盛的财源。

(作者单位:瑞金市文学院)

猜你喜欢

苏区征管海关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苏区创业致富人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