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12-22游鸿达

教育 2014年34期
关键词:陶罐习作作文

游鸿达

执教多年,发现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了,作文越写越没味,且大多不爱写作文,常说“没体会,写不出来”。甚至还有学生抱怨:“真烦!要是语文课不用写作文该多好!我宁愿不去春游也不想回来还要写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绝不能忽略这些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写作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做这样尝试。

初识作文,激发兴趣

郭沫若曾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一种事物感兴趣时,畏难情绪就不会再有。只要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取而代之的则是体会中的快乐、文字中的新奇。因此,首先要让学生轻松走近作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成功导向之一。

精彩导入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只要能写出事物的外表特征,用事实说话,言之有序,有初步的感想即可。教师可以图画书为例,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图画,让孩子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他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一起来听个故事,然后大家一起来想象这个故事的发展,看看故事的主人公究竟会怎么样。好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讲故事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有了这样的导入,学生们肯定能集中精力,在无声中走近作文。

真情体会 当孩子开始喜欢教师的课堂安排之后,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走近图画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找到地点、人物,观察周围的事物、天气状况等;然后,请孩子们说一说、想一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会如何”等。学生们讨论后,师生一起再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作者的描述。师生一起猜想故事的发展,一起聆听作者的叙述,共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并使学生能亲近作文。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绪紧跟着教师引导,慢慢地发现,其实习作就是一种思绪的表达,有时简单的语言却是不一样的感动。无论学生说得多还是少,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

巧用媒体 低段学生的年龄小,想象思维虽然活跃,有时也会出其不意,但是他们的想法较为零散。此时,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影音形象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对故事进行猜想,变单调的文字为活泼多变的形式。那美妙的声音,优美的旋律,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说话的参与性自然增强,写话的欲望也会得到提高。学好写话小练习,是今后习作的第一步。有了说图画、表达思想的初步尝试,中高年段的习作自然就会顺当许多。当然,在这两个年段的作文学习中,兴趣的再次激发也是要费心思的。

课堂结合,进入乐园

看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却成为了经典;看张爱玲那多磨的人生,《金锁记》却令人深思;看巴金对现实生活的透彻理解,让《家》《春》《秋》也在文学作品中显露自己的光芒。但是作为小学生,由于阅历尚浅、生活体验较少,所以往往提起笔时,哪怕胸中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这就是症结所在。他们不可能在这样的年龄就经历人生沧桑,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乐于习作的突破口。

对于学生的作文,不应只是在纯粹的习作课上进行教学,每一次课文的学习也都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契机。善于抓住每一次的课堂浪花,及时写下点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教学《陶罐与铁罐》时,学生们对于两者的对话非常感兴趣,总觉得他们说话都很合乎自身的“性格特征”:铁罐质地坚硬,自然有相碰之资本,所以言语之中充满骄傲,有恃无恐;而陶罐乃是泥土所制,自然无法与之刀刃相见,所以作者就赋予他谦逊的秉性,处处谦让。美好的愿望自然是骄横之人最终烟消云散,被泥土所消蚀;而谦逊之人自然有人欣赏而体现他的价值。对此,学生们颇有想法;于是笔者顺其自然地让他们把自己想要说的写下来,还鼓励他们想象续写文章或者仿写一篇童话。当时,没有一个孩子觉得这样写文章会很难,也没有人为此感到苦恼。相反,个个言之有物,情理自然。有一名孩子这样写道:

我想对陶罐说:你真是个心灵高尚的人哪,无论铁罐怎么嘲笑你,你都不会与他计较,要是我一定会想个办当好好惩治一下他,让他别这么嚣张。

还有一名孩子文章写道:

千百年过去了,自从陶罐被人挖掘而成为古董之后,他来到一个博物馆里,被人陈列在一个做工精美的玻璃盒里。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总有人会来到他的面前,欣赏他那美丽的花纹,看他身上写下的历史印记。这时,陶罐总在想:要是我的伙伴铁罐也在那该多好啊,他最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了。正在陶罐沉思的时候,一个孩子大声叫了起来:“大家快来看哪,陶罐还会跳舞呢?”正在参观的孩子们蜂拥而至,“真的呀,他转起来了,在灯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就像一个仙女正在瑶池里翩翩起舞呢!”陶罐低头一看:原来是在自己的底座上还有一个开关按钮,现在管理人员打开了开关,自己也随着转盘转起来了呢。看着眼前这群欢乐的孩子,陶罐笑了……

不能说这些孩子都能写得很好,但是至少在这样的渗透中,他们似乎已能写下自己初浅的感受了。

活动融入,感受乐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作文的教学与学习都应当是走向生活化的,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在学校里面,应当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因此,只有在某种情境下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巧。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创造情境,让孩子更快更容易地找到习作的途径,从而爱上习作。

课堂中,除了紧紧围绕语文课本中所提示的8次作文练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在作文要求中总有一次的自由作文,如果教师放任自由,那么许多学生往往会随意应付;所以,严格来讲,自由作文应当是相对的自由。教师还是要给他们一个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创设恰当的情境。对于中年段学生,有时教师可以和他们玩“恐怖竹子”游戏:由老师讲述一个故事,当老师一提到“竹子”时,同学们要马上去抓人或是逃开别人的抓捕。在游戏中,孩子们是自由的、开心的。在游戏中,他们也正在体验生活。平时的课间活动、体育课时的放松时间,这样的活动并不少见,但要抓住及时的感受,只能在语文课上实现。当然别忘记提出相关要求:注意观察游戏的过程,同学们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把所见感按顺序写下来就可以。因为是游戏,孩子们参与性全面,自己的感受也会比较深刻,不至于无从下手。endprint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除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外,还要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邀请学生家长做客“习作室”,讲讲他们小时候写作的故事;或者让他们与孩子一起完成同题作文竞赛,做诗兴表演,与孩子同台竞技;当然,也可以进行心灵沟通,诸如“孩子,我想对你说”“爸妈,我是这样想的”“听妈妈讲故事”“你演我猜”等相关活动或游戏。在各种活动中,有思想的教育渗透,有父母亲情的沟通,有小伙伴游戏的快乐,还有合作完成任务的挑战。所有题材都来自生活,再现生活。活动类型可以由孩子自由选择,写下活动过程,或是写出家长说出故事,或是写下父母的愿意、孩子的心思等。在这样的情境下,大部分学生不会有任何负担;他们与家长沟通、和同学做活动时,情感是真挚的,想法是多样的。正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们找到了习作的素材,原来那些“妈妈雨中送我去医院”“扶老人过马路”“路上捡到钱包寻找失主”等传统题材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颖的习作题材,诸如《今天我真快活》《爸爸的那些事》《妈妈的回忆》《心愿》《生活原来这么美好》……

分享习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认为,老师只要在学生感到迷惑时给予点拨,帮助解决困难就可以了;而很少想过,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一起面对着准备这个作文题材,是不是能够和孩子们一样,用一颗童心去阅读,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去思索,和孩子们一起写一篇作文呢?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可取的,而且也能大大激励学生的习作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审题共同参与 每一次习作的开始,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要求:认为什么是重点的,应当注意些什么,准备选取什么题材,文章如何开头等。当然,还可以分为几个段,每个段列个提纲;或是在这个题材上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先写下来。

观察点拨相结合 接下来,让小组进行合作补充,提点自己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纵观全局,必要时提供一些启发:比如写人,不外乎要突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高尚品质、与众不同之处,能否通过他的言行或是做事来体现;写事,是否紧紧围绕一两件事,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交待清楚;写景,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因时间或空间的不同有没有发生变化等。

师生同题写作 检查提点之后,师生共同挥笔,写下同题作文。也是和学生一样,只有40分钟,甚至与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分享习作 写完作文,很重要一点就是讲评与赏析。在全班同学面前,师生先后朗读自己的习作,同时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在此环节中,教师的范文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们也很想知道老师究竟能够写出怎样与众不同的作文,自己是不是能够超越他。所以,学生们仔细聆听是必然的。教师的范文一定要用心写,这样学生在聆听之余才能有所收获。学生的想法是天真的,其评价或许不一定中肯,但是,无论他们提出文内的哪些优缺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把他改为正确的表达。学生们看到老师的做法,一定是大为赞赏的。这时,他们也会觉得和老师一起习作是一种乐趣,习作并不是那么难,只要肯写,总能慢慢提高。

要让孩子们真正能够爱上作文,以上几点还是可行的。由激趣、入门、感受、再促,其实是一个紧密相连、螺旋上升的过程。只要教师用点心思,学生一定可以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乐于习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鹭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罐习作作文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