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课堂开讲

2014-12-22宋亮

教育 2014年34期
关键词:三星公益梦想

宋亮

当今,国际上有成名数十载的LED,中国有风靡全国的百家讲坛。在中小学教育领域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公益讲堂。所谓公益课堂,基本特点是不收费,并且面向社会,授课内容也没有限定。

面向社会不收费

“名校名师的讲课,就是不一样,风趣又有深度。”7月15日,在青岛58中听完暑假公益课堂的学生许开来说。这堂公益课是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业的专题讲座,主要目的是解决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同时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从7月15日到19日,是青岛58中在暑期里举办的第一期公益课堂活动,每天有400余学生到公益课堂听课。7月22日开始举办的第二期公益课堂,人数不减反增——因为来听讲座的不仅限于青岛58中的学生。

从城阳区赶来的学生王晓表示,他从电视上看到58中要举办公益课堂活动,就报了名。公益课堂首日第一节课的主讲人是58中的资深数学教师吕世勇,公益课堂内容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 之所以叫公益课堂,一是因为不收费,二是因为面对的学生不仅限于本校。“我参加了衔接班,花了4000多元。”外校学生石甜甜表示,她的同学中有很多人报社会上的衔接班,花费都在3000元以上,一节课基本的花费至少50元,贵的有100多元的。和58中的公益课堂不同的是,社会的辅导班知识点讲得多,学习方法讲得少,58中的公益课堂,两者都讲。

青岛市教育局公布了《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若干规定》,被外界称为青岛“史上最严”有偿禁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骨干教师组成义务辅导团队,为有补课需求的学生提供义务辅导,学校可给予适当的加班补助。这是公益课堂出现的大背景。

该校从今年3月开始,就在本校启动公益课堂活动,主要针对本校学生。58中学生吴峰表示,这种做法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也抵制了有偿家教,7月,将这些好的做法面向全社会,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另类国学公益讲堂

在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毓璜顶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推广中心每年夏天都会举办国学公益讲堂。今年暑期的一场讲座,内容针对听众的主体——初高中学生做了专门设置:“今天怎么对待父母,将来子女就怎么对待我们,还加利息!”“生命树中,祖先是树根、父母是树干、孩子们是树叶果实,要想根深叶茂,就要连根养根。”近百名中学生听讲。

该中心老师靳曲淑文说,自从接触国学教育之后,她一直与青少年和学生家长打交道,深知传统文化在教育、滋养青少年德行方面的强大功用。国学提倡孝亲、尊师、重道、环保、素食、礼仪、规矩、勤俭和设定目标管理、行动计划、成果跟踪,这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方向一致。公益课堂要做青少年的支持者、引发者、唤醒者。引发、唤醒青少年对父母、对老师、对大自然以及万事万物的感恩心、敬畏心和责任心。靳曲淑文说,既传承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同时支持青少年树立梦想,真正的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中学育英学校教师李小瑜,5年来坚持讲公益课。她到博罗的中小学校、德育基地、看守所等地讲授公益课,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她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教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向善;她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义务宣讲优秀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李小瑜大胆尝试,从2009年12月开始,她坚持“正己化人”的写作理念,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实践,并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每写下一个故事,不仅是对父母恩情的一种回忆,还是学生对自己行为的一次反思。”李小瑜说,“他们写的都是真实故事,特别打动人。真实的感情,比任何文字的修饰都感人。”一来二去,很多学生都在这种反思中觉悟,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

看到传统文化的教育收到效果,2010年7月,李小瑜萌发了在外面举办公益讲座的想法。李小瑜说,2009年,她参加承德传统文化交流中心的《幸福人生讲座》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把钥匙,让她感受到爱与智慧,“希望更多人得到这把幸福人生的钥匙。”她开始在校外租借课室上作文课。她的课不收费,甚至还给学生准备相关书籍、笔记本和笔。不仅如此,从2012年起她还坚持开办公益夏令营,专门招收13岁到20岁所谓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一个来自东莞的16岁女孩经常不回家,妈妈跪求,她都不为所动。经过在夏令营学习,她日渐醒悟。在第6天的晚上,她走上讲台,主动向爸爸妈妈认错。后来,李小瑜去揭阳办夏令营的时候,这个女孩坐火车来做志愿者。5年来,她的《幸福人生》公益课堂到了很多学校、德育基地、机关单位甚至看守所,她的“学生”有三四岁的孩子,也有拄着拐杖的老人。

学生参与公益服务

8月12日,由福建省南安市大学生创办的公益项目致远书院第九期活动结束。致远书院于2010年8月由4个南安籍在校大学生首创,每年寒暑假他们都会召集40多名大学生回乡开展公益教学活动,免费为学弟学妹们补习知识薄弱项、教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点等。两天交流熟悉彼此,4天学习上课,不到一周的时间,却让南安的130多名初高中学生受益匪浅,在离开时恋恋不舍。创办者之一、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许志钦表示,思源致远,回报家乡,就是他们办公益班的目的。尽管曾遭遇经费、场地等多重困难,但许志钦说,每一个梦想,都需要不断坚持。这个公益班,他会一直做下去,让更多人参与。

致远班教师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讲课内容,有关于大学里的生活,有关于自然科学的秘密,也有如何学英语,甚至有情感故事……演讲者不只讲知识,还分享学习方法。即将升入厦门理工学院大三的学员张文吉读高中时厌学,进致远班后才发现学习并不痛苦,只是自己没有找到乐趣所在。“学校里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但学长说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需要什么,能改变什么。”

许志钦2008年从南安一中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进入大学后,他一直想做一些对家乡对学弟学妹有意义的事。身边的同学有十几个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许志钦决定从他们入手。好友郭世洪、苏松毅等人,便成为第一批致远班的创始人,2010年8月,一个完全公益性的培训班——致远班便应运而生。一开始,没有场地和经费,他们就找中学借教室。首批召集来的12名大学生,有的干脆就住在许志钦家里,忙到三更半夜还在讨论要上什么课、怎么上才吸引学生。等确定上课内容后,每个人还要试讲,让其他人听听效果如何。endprint

第一期活动只有不到30名学生报名,但之后每期都有130多名学生报名,授课的大学生也突破了40名。很多人一开始是学员,但考上大学后,也加入到教师行列,免费为致远班的学员讲课。第九期致远班活动主要负责人陈坤祥,是厦门理工学院大二学生,是第二期学员,后来也成了教师,4年来,有越来越多致远班的同学考入全国各高校,这让许志钦他们对办致远班越来越坚定。在南安,致远班已备受推崇,南安实验中学、柳城中学、南安一中都曾为他们免费提供场地。只是,随着创始人许志钦升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班,王加祥到厦门大学读硕士,需要有人来接手。所幸,陈坤祥等新生代已经慢慢熟悉致远班的运作,也将自己很多新的想法,融入其中,使得致远班能越走越远。“当你传播知识和正能量时,你本身也在进步,付出的同时,你也将收获快乐。”许志钦给自己做了这样的总结。

企业开办讲堂

今年暑假,让广西都安县拉仁乡三星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天喻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作为品学兼优的孩子,他被推荐参加省城学习两周的活动,开始人生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第一次学到平时少接触的电脑、天文、自然等课程,第一次参观科技馆、航天城、动物园等平时看不到的场所。

帮助张天喻圆梦的是一个叫做“三星梦想课堂”的公益活动,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和“中国三星”主办的。希望通过三星梦想课堂,让偏远山区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农村,走进大学接受课外教育,给他们提供多一点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从而开拓视野、点燃梦想。

早在2004年12月,“中国三星”与中国青基会携手设立“希望工程三星基金”,至今,已累计向希望工程捐款逾709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27个省(区、市)援建三星希望小学140所。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2013年,中国青基会与“中国三星”在黑龙江、湖北、陕西三省的希望小学率先开展“三星梦想课堂”活动,共有13所三星希望小学的260多名师生参加。而今年,将有来自20个省(区、市)64所三星希望小学的1300多名师生参加,安排到北京、长春、哈尔滨、合肥、南昌、济南、武汉、昆明、西安和银川10个城市的高等院校,进行为期10天至15天的三星梦想课堂公益活动。

陕西省汉阴县田禾三星希望小学校长陈磊,去年曾带着孩子们到西安学习。他对这次活动安排非常赞赏。“我们的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出来,这次大部分是第一次来到省城。”他总结说,“大部分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学习如何团队协作。这一周多的所见所闻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火种,不仅利于他们自己的成长,也能辐射到身边的同学。”

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姚文介绍:“中国三星”与中国青基会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中国青基会战略合作伙伴和“希望工程”坚定的支持者,为推动中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国公益事业和希望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三星梦想课堂”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在大学校园学知识、长见识,进一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点燃他们的青春梦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星公益梦想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公益
公益
公益
“三星”惊现
公益
梦想
梦想
决胜终端,三星的绝对领域
搭乘三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