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对策
2014-12-22杨红
杨红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高中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当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看,仍存在教师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应试观念未转变、社会忽视其价值三个方面的问题。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可以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社会各界多方关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三个方面寻求对策。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01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新出现的几个误区
长期以来,教师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了解与理解,而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或注意。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教师主导作用的过于弱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教师不再纯粹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的水桶,更重要的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甚至用具体多少分钟作标准衡量一节课的质量,更有人戏言,教师不讲就是最高的境界。
2.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我们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和塑造。出现这种情况,这固然与我们教师的理念没有及时的转变有关以外,我看更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标准、方式仍然是以考试分数、高考实绩为标准。这样,新课程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3.学生活动的形式化、泛滥化。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要注重活动教学。可以肯定的是,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开展必要的学生活动;但更强调活动教学只是对学科课程、学科教学的辅助。应该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针对问题的一些对策
人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来不得半点浮躁。课堂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肩负的责任告诫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现象是有害的、不能容忍的。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浅显的陈述。
1.课堂教学形式——必求“得意忘形”。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其实问题不在于课堂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还是“呆板单一”,而在于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形式能真正给学生带来什么。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应该追求的是“得意忘形”。
课堂教学中的“形”可理解为教师组织、利用教学资源所采取的各种教学形式,如讲授教学、网页教学、模拟教学等。“意”可理解为学生以课堂教学形式为平台,让学生得到对自己的发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得到包括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的定位必须是“意”而不是“形”,应该是“形”为“意”所用,而非以“形”代“意”;其理想的结果应该是“得意忘形”,而绝不是“得形忘意”。
2.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避虚就实”。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等教学实践中所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一定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吗?难道说学生在常规课中安静、认真地听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课堂气氛就一定不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吗?其实对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在于表面形式的“活”与“死”,而在于它到底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什么有益的东西。
课堂氛围不同于教学形式的营造,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如采用宽容能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完全按照自己内在的个体需求无拘束地发展思维能力;或施行控制手段,对学生的观点提出批评,制约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路径进行,又能让学生按照外在的某种需要发展。在各类比赛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因教师宽容有余而控制不足导致课堂氛围过分活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对自身成长有益的东西并不多;而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常规课堂中,则由于控制有余而宽容不足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显得沉闷,在压抑的心态下,学生真正能够从自身以外的资源中得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同样不多。
笔者认为,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真谛的课堂教学气氛不在于是“活”还是“死”,而应该在于是“实”还是“虚”。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形式,如果不能使学生自身个性得到发展,无法从自身以外的资源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因素,都是虚的。而学生若能够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即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从外部资源中找到有益于自己发展的因素为自己所用,那就是实的。
课堂教学时要做到避虚就实,必须既在宽容中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向与社会相协调的正确方向发展;又在控制中引入鼓励,实现学生潜能素质的整体提高。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就应该注意以下两个角度:一是允许学生对人对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不能无原则地放纵,须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二是在引导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的时候,也鼓励学生在不违反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价值判断体系。
鉴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