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4-12-22余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课程

余飞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使受教育者自己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把握安身立命之根[1]。教育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建设。教育是使受教育者“顿悟的艺术”,是促进受教育者自觉“生成”的一种方式,所谓生成,明确地说,就是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天赋的潜力,能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引领学生学会自助——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念

教育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而是面对当下,面对存在,自己选择自己,自己负责自己,欣赏、敞开、交流。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把受教育者引到能够追随自我的道路上去。基于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基于对教育、生命成长理论的吸收与学习,我们确立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念:启迪学生自我教育、自助自治自为。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自我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基础德育课程:启迪学生和自我对话

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心理辅导、校班会、主题班会、团体自助活动等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主体。如“品性与幸福”、“青春结伴好上路”、“梦,指引我行走”等等,这些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德育课程逐步成熟,成为学校备受欢迎的德育课程。这些课程强调学生带着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去,怀着美好的期待设计自己的未来,引领学生在与自我的对话中获得体验,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指导学生自我规划与行动,遇见一个心想事成的自己。

2.教育性教学综合课程:学科教学唤醒学生内心向上向真向美

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意愿,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培育。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就是说,理性、情感、意志都源于观念,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同样,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即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我们一直把实现学生德性的培养与学习文化知识看作同一个过程,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看作为“教育性教学”综合课程。

3.社会考察活动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社群意识

人在世界中生活,人的生活的展开意味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展开。通过寒、暑期社会实践,把学生引向真实的生活,引向人与世界、社会、实践的关联,使得个体得以不断拓宽并践行人与世界、社会的联系,使外在于学生的世界通过关联而内化为学生的生活世界。

暑假实践活动课程应是学校的传统。去新型农村考察,到敬老院做义工,为爸妈洗一次脚等等,通过这种考察体验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与了解了我国进步与发展的过程,而且初步萌生了对社会、他人的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家乡、爱英雄、珍惜家庭、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这些积极情感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情境教育活动课程:展示风采,欣赏他人,追问自我

有人说,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我们说,动之于情必致力于境的设计,引人步入其境,方能深悟其情。

多年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实际,我们结合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毕业季等,创设了一些形真、情切、意远的情境活动课程:“长大了,回不去了——我的童年与未来”、“红五月”、“神州音·华夏情”、“激情十月”、“学长,一路顺风”、“学弟学妹,我想对你说”、“打开怀抱,欢迎您——亲爱的家长”、“青春纪念册”、“毕业纪念操”、“火红的送别”等等。

这是奇妙而美丽的情境空间,是激荡着真情实感的空间,是弥漫着感染、教化氛围的空间,是缩短师生、家长与子女间距离的空间。是学生美好生活的节点,是学生幸福生活的永远回忆。这些课程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成为学校传统的学生自助成长情境课程。学生们在情境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收获、规划,体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5.关注师生关系、校园环境等隐性的德育课程

“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像载歌载舞的波浪,磨砺着学生圆润光滑。关于师生关系的积极价值的话语有很多,它们重复着永恒的真理:好关系胜过好教育。

师生关系,关乎什么,系乎什么?关乎教师课堂教学的幸福,系乎教师课堂教学的尊严;关乎学生,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与时代;师生关系关乎学校的精神与灵魂!

可见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重视师生关系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被称为“第三课堂”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心智有着潜在的、重要的影响。虽然这里没有课堂、没有教师、没有声音,却蕴藏着内涵丰富的文化,创建了一种勤奋、质朴、健美、文明的教育氛围。

二、专业、敬业、创新、超越——班主任的职业要求

1.专业化:班主任成长的追求与标准

黄正平研究员认为,班主任应当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的专业工作者。班主任专业化蕴含着“五个统一”:班主任专业化是学科专业化与教育专业化的统一,群体专业化与个体专业发展的统一,制度保障与自主发展的统一,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统一,学习研究与实践反思的统一。

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摸索,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并把“专业化”明确定位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要求。我们把黄正平先生的班集体建设、班会的组织、团队活动的指导、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等确立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基础。

2.敬业:班主任成长的基石

班主任的成长固然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为根本的是个人的敬业精神。一个能够成长的班主任,应该是拥有清晰的班集体建设目标的班级导师;一个能够成长的班主任,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与追随的人生偶像;一个能够成长的班主任,应该是追求卓越,把管理与服务做到一定高度的职业达人;一个能够成长的班主任,应该是关注学生幸福,履行父母职责感的校园父母;一个能够成长的班主任,应该是爱岗、乐业,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学习者;一个敬业的班主任最终成就的不仅是一个班集体,而是他自身。

3.创新与超越:班主任成长的持续追求

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必须能够拒绝职业倦怠,拒绝重复;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必须是一个持续的研究者,研究学生、研究生活、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工作的效率与价值、研究他人更好的工作方式、研究班集体、研究学生的历史与背景……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一个有建设性的合作者,个人的智慧并不足以解决工作中的一切问题,班主任要有开放的胸怀,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来自同伴的支持和鼓励,超越狭隘的自我工作观,不断地探索与改革,享受到创新的乐趣与力量。

三、支持、激励、反思、自主——班主任成长的和谐环境

1.学校支持与激励

(1)专家引领

学校教师教育委员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要定期邀请专家走入学校,为一线教师、班主任进行专业发展理论指导与规划。

(2)书籍共读

相比于专家的报告,书籍共读是更为便利与可能的成长路径。在专家的引领下,在校领导的推荐下,校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为班主任购买了《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只有一个人生》、《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道德经》、《论语》、《民主主义与教育》、《爱弥儿》、《给教育一点行上的关怀》、《教育是慢的艺术》、《儿童与课程》、《儿童的秘密》、《梁漱溟教育论著选》、《教育人类学》、《做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幸福的班主任》、《把班级还给学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等书籍,并订购了《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博览》、《中学生》等期刊供教师学习。

2.专业发展共同体

专业发展共同体强调班主任之间、学校之间、家校之间也是彼此发展的参照与力量。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在个人发展的意义上也意味着对班主任的重新发现。

(1)经验交流

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宣传班主任好的工作做法、先进事迹,为“评优”打好基础,请工作有成绩、有特色的班主任介绍经验,彼此学习,相互取经。同时,不定期地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兄弟学校的班级管理办法,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成绩不明显的班主任给予定期的工作指导,尽量给他们提供方便,解除后顾之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树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自信心。在班主任中树典型、立标兵,用优秀班主任的奉献、创新精神来激发班主任的使命感,增强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2)示范观摩

坚持德育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目前有多数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不知道如何开好班会课,学校每周推出公开班会课、团体自助活动课、班主任成长论坛等示范观摩活动,为班主任工作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3)家校合作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一定的生活背景。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阅历是影响他们校园生活的重要因素。为了能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帮助学生,学校一直坚持新生必访制、有问题或困难的学生深入访谈与调查制、春季校园开放日制等。

家访、访谈、调查、校园开放日这些琐碎却神圣的工作使我们的教育成效显著。家长的苦衷、家庭的矛盾,让我们备感身上的责任与义务;家长的信任、家长的托付、家长的支持带给我们压力与动力。通过家校合作的不同形式,我们了解了学生的一些隐性问题,有利于真正做到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教育,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3.自我反思、期待与追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结果,是主体的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教师专业发展是内生性的,任何外在的条件都不能代替教师的自我意识。应当重视教师的自主发展,包括自主研究、自主学习和自主思想。如果教师发展的一切工作都是由学校或上级安排得满满的、紧紧的,教师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创造的自由,失去了发展的激情和工作的积极性。那么,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也应以超越自我来激发内在的动力,以更新的生活意识来面对生活与工作。事实上,班主任的职业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调整、实践的过程。我们经常在班主任会议上强调,班主任要有自我塑造的意识,要确立反思的意识与习惯,并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完善班集体建设的理念,追求班主任自我的卓越境界。

为此,我们要求班主任在每学期初都要制定特定的、清晰的班级建设与管理目标,班主任个人成长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可行的步骤。要求班主任把心灵、身体和行动结合在一起,把远景目标视觉化,带着热情,带着渴望成功的欲望,不断反思、调整、实践。

四、师生共同朝向美好的人性——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诉求

人在旅途,有太多的诱惑、迷失、波折、无力、混沌、纠结、无序、悲欢、欲望、冷落、烦恼、失望、恐惧、痛苦、疾病、离合、孤独……而班主任就是把班级学生从诸如此类的物质的、精神的,外在的、内心的纠结中引领出来,让学生辨清“美与丑”、“善与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幸福。

我们认为,把学生引向幸福的、充盈的、完满的、美好的旅途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应是班主任工作的终极价值追求与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 余喜娥.中学生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与培育,优秀班主任的对策——以南京市8位优秀班主任为例.南京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班主任专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的班主任①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