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渗透校规拟定

2014-12-22邹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规学校学生

邹斌

数据正在成为资源、资产,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对身边的这些数据资产漠然,要有敏锐的大数据资产管理意识。怎么样让校园里的大数据资产更好地变现,挖掘出它在管理学校方面的价值和教育教学的效益,充分利用它来拟定学校的校规,值得研究。

大数据  校规  拟定

以往没有哪个时代有如此猛烈的数据浪潮冲击着人们,也没有哪个时期有如此深刻的数据变革影响着人们。只要社会的发展脚步在不停前进,因大数据而产生的变革浪潮就会拍打我们周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也就无法全身而退不受大数据的浸染。有人说:“人类以前延续的是文明,现在传承的是信息。”IBM执行总裁罗睿兰认为,“数据将成为一切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这说明了数据正在成为资源、资产,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对身边的这些数据资产漠然,要有敏锐的大数据资产管理意识。怎么样让校园里的大数据资产更好地变现,挖掘出它在管理学校方面的价值和教育教学的效益,充分利用它来拟定学校的校规,值得我们研究。

一、大数据与校规的拟定

1.何为大数据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最多提及的是Google如何利用人们的搜索记录挖掘数据二次利用价值,比如预测某地流感爆发的趋势;Amazon如何利用用户的购买和浏览历史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书籍购买推荐,以此有效提升销售量;Farecast如何利用过去十年所有的航线机票价格打折数据,来预测用户购买机票的时机是否合适。当下,大数据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政府用它来实现市场经济调控、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灾难预警、社会舆论监督;城市应用它来预防犯罪,实现智慧交通,提升紧急应急能力;医疗机构用它建立患者的疾病风险跟踪机制,帮助医药企业提升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帮助艾滋病研究机构为患者提供定制的药物;娱乐行业用它预测歌手、歌曲、电影、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并为投资者分析评估拍一部电影需要投入多少钱才最合适;企业通过它提升营销的针对性,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减少投资的风险,以及帮助企业提升广告投放精准度等等。在投资者眼里大数据就是金光闪闪的两个字:资产。同样,大数据也是我们教育的资产,要让这些大数据实现它的资产价值,关键就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例如,通过“加工”形成学校校规,实现数据在学校管理中的“增值”;通过“加工”提供学生课堂另类的教学云服务,实现数据在学校教学中的“增值”。

2.大数据在校规拟定中的应用

初一学生分小组做有关在校生手机使用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调查分析了解到全校有98.1%的学生有手机,其中91.3%的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手机。这一数据首先是让我们为之震撼,民众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孩子的通讯条件确实优越;同时,也深切地感到加强在校学生手机应用的管理迫在眉睫,要抓紧出台有关学生在校手机使用的管理,既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手机来进行有益的访谈、记录、拍照和正常的通讯应用,又要防止学生应用手机来玩不利学生成长的游戏、不良交往或纯粹的无聊闲谈瞎扯。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课,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出台班级或年段的《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管理办法》,要求实名登记,规定好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智能手机可以上传、下载、传播哪些数据等等。

由校园监控录像分析学生上下楼梯的集中时间、梯道分布等的基本情况,调整应急疏散规定和要求,及早做好公共安全防范预案。根据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的点菜情况,确定主要把好食堂进货的哪个渠道、抽样样品选择哪个、学生是否会偏食挑食等,为食堂了解符合学生生活习惯的食物和其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消费水平。以这些数据为依据,补充或调整学校饮食安全的相关规定,完善困难学生的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等相关规定细则。

从学生购买校服情况,大体推断学生的平均身高、体态等,评估他们青春期发育和体质健康是否正常,学生的时间安排是否有效,学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的相关管理要求可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应调整。全校学生的体检大数据,比如近视率的变化,可调整科任老师作业布置的一些操作细则,适时调整学生课业负担,对班级教室环境要求作出更人性化的规定,比如,日光灯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打开以保证充足的光线,教室的多媒体应用时间和频率怎么样才更加科学、合理等。

课堂组织教学的分组,可以建立师生评价和成效统计大数据,分析研究针对本校生源情况而言,人们常说常做的3人组、4人组、5人组、6人组分组哪个形式好?从而出台一套学生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相关要求。建立起片区内学生家长信息资料的大数据,据此推测学生生源基本结构和总体特点,应该采用的管理规则或手段。也可以作为分层教学各层具体对象的确定,进一步了解各层的学生个体情况怎样,包括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活动习惯、学习主动性、注意力集中水平、思维想象力、语言表达、记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水平、与人相处情况等等,制定学生喜欢的走班分层教育和辅导、培训计划相关规定。

在舆情监控方面,通过在线(online)和离线(offline)网络关键词搜索及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全面掌握校情民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站在学校舆情掌控的制高点上。

以上例举的大数据应用仅作抛砖引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建立起全校师生个人的数据中心,借助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能够唯一识别标识,传感器、智能感知、视频采集等技术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特征、社会网络、知识能力、性格特点、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都储存下来,这些都是大数据采集数据的来源和服务范围,在学校管理中可以充分地利用。

二、大数据时代拟定校规的原则

1.合法、合理、有情

在学校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例:有一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时,和同学玩耍因拌嘴被激怒,把显示器摔坏。学校要求该生家长赔偿,家长认为其已纳税,学校电脑也是公共财产,所纳税收的公共支出中就有他的一份子钱,同时质疑学校单方面制订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学校单方面提出赔偿金额,从法律上来说,是否有依据?认为不该赔偿这个显示器。学校依据的其实是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规定,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就应该为其子女所造成的损失负责。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校在制定校规的过程中,可以依托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把学校所需要用到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个大数据群,出现类似情况时,我们就可以据理举证,入情入理地进行沟通协商,学校的相关规定就容易被接受,执行起来也会顺畅许多,避免耗费一些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新制定的针对师生过错或过失行为的校规要不涉及既往,不追究前人前事,有的大数据是不能用的,否则,就有不近情理的“报复”之嫌。

2.因时、因地、顺势

不同学校和同一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使用的校规是不同的,起始阶段的学校校规强调最多的应该是规范性问题,从大数据中参考办学已经较成功的情况较相似的新办校的即可;发展十年以上的学校,更多的是讲究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的问题,学校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文化,逐渐要求校规有一定学校特色或个性;发展三、五十年甚至百年老校,追求的是学校的文化和校园精神,因地制宜地将校规上升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意志和观念体现。大数据用于“顺势”这一要求最具优势,经过对平时所积累的大数据调查研究分析,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了而且也正是学校管理所需要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可以成为校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可行、可循、有序

真正的好校规是以人为本的,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要求全员参与,全过程保证质量;也要求尽量简约务实,通俗易懂容易遵循,要有减负高效的意识,不要让师生误以为学校又搞出一套规矩来约束他们。这样,就要在拟定校规的过程中广泛动员,使更多的教职员工从一开始就介入到拟定工作中去,让他们的意见充分表达形成“意见大数据”,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校规才能得以有效实施,保证校规可行。在校规拟定的过程中,学校还应特别注意“执行程序”的设计,明确执行的责任人和执行流程,这样履责者和执行者才明白找的是谁,要办的手续有哪些。不管换了谁来督促这项校规的实施,学校都能换了演员舞台不变,不至于因人而异。

4.智信、自信、可变

《中庸》有这么一句:“诚之者也,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大数据时代,对所呈现的校规要真正做到择善而固执,那就要有智信的能力,也要有自信的魅力。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中,不是每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校规范例都是适合的,要有智慧地去相信它,从而选择它;同时,也要有智慧地取信于执行规定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它,形成上下一致的校规自信。校规的拟定还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育的环境在变、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在变、教职员工自身也在变,原有的校规均衡也会因发生问题或预见到即将发生的问题而不断地被打破,所以校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过程,最终成为师生行动的自觉。

5.激发、激励、正向

要让我们的教职员工尽职履责,就要通过校规来充分激励学校成员的外在动机,在一定意义上激发大家的内在动机。校规之间是正向的而不是相互抵触。大数据充分把各种校规的好与劣展示、记录,对传统会有足够的尊重和体认,多汇聚正能量,让校规给予足够的安全感,使教师可以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向和方式,并预期自己的行为结果,在正向的激发和激励下强化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所以,一套好的校规应该是代表正义公平,不把漏洞留给机会主义行为,体现的是共同规则下的多赢,应能提供持续稳定的正向力量。

三、大数据渗透校规拟定的畅想

未来在大数据领域最具有价值的一是拥有大数据思维的人,二是还未被大数据触及过的业务领域。目前,比较典型的手握大数据又有大数据思维的公司是Google、Amazon、Mastercard等。校规拟定工作引入这些公司参与进来,将是教育的一大盛事。

拟定走班选课新校规,类似打车APP,以学生为中心,可以看到,在他所计划要学习的内容有多少老师正在授课,他可以即时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中心,可以看到,他的附近有多少学生正按计划进度需要学习某部分内容,其中又有多少人愿意要选择听他的课。学生、老师不再是学期初学校安排哪位老师就一直是这位老师授课,而是可以在一个APP工具上互相找到所想要的对象。不难想象,未来类似打车APP的校园课堂APP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学生的学习和辅导呈现的一对一模式将是革命性的订单新形式。教育资源的均衡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将更进一步得到实现,随之而来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相关校规也将进一步变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在云计算更强技术的支撑下,云服务更加贴心、实用,许多专家和一线管理者共同参与在线拟定量身定制订单式的校规。按照理念和需要提供更加带有智慧的服务,例如,应用微软正在研发的可感知用户当前心情智能手机技术,在线测试支持度,不断自动提出完善校规的建议方案,在校园文化中逐步形成学校校规的大数据生态圈。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校规学校学生
校有校规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聪明的学生等
校规啊,校规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