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成因及其化解*

2014-12-22黄建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班额大班额城区

黄建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扩增直接导致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已难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扩大班级人数成为大部分学校缓解困境的通用之策。但实践表明,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班额教学模式对学校管理与发展、教育质量提升都存在不利影响。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已成为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实际调查,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供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借鉴和参考。

一、大班额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瓶颈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小学以不超过45人、中学以不超过50人为宜,超过该人数规定的班级称为“大班额”。据实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问题,有的班级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远超过教育部规定标准。广西防城港市一城区共有34所义务教育学校511个班级。其中“大班额”班级有358个,占班级总数的70%,有7所学校平均班额达到60人,称为“超大班额”,2所学校平均班额达到70人,称为“特大班额”,班额最大者达到77人。另外,与中学相比,小学大班额问题更为严重,并且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区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表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实践表明,班级规模对课堂教学会产生重要影响。班级规模与教师情感投入、学生学习态度和课堂处置等变量紧密相关,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越差。[1]通常,小班额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满意程度。[2]实际调查发现,班级人数越多,生均活动面积、器材、图书、实验用品、专用设备和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等均相应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属感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受到限制。因此,大班额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提升、个性及创造力发展,同时也会给学校学生安全管理和教师工作带来极大压力。近年来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制约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和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如何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是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凸显了教育管理制度的缺失与错位

1.义务教育用地保障制度缺失

当前大多数城区优质中小学是改革开放初期按当时的生源状况和人口布局规划的,受城市布局结构限制,即使想发展规模也难于在原地继续扩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学校教育用地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调查发现,该城区某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仅有2.6m2,比政府规定标准少5.56m2,某中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仅为2.9m2,比政府规定标准少10.66m2。尽管国家有规定,凡新建居住区必须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规范(GB50180-93)》要求配套建设的中小学数量及规模,但实际操作中,一些住宅小区建设并没有按照规划要求预留学校建设用地,导致新学校建设滞后于城区发展,义务教育用地得不到保障。

2.师资配置与管理制度不合理

师资充足与稳定是保障教学之根本。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教师缺编、空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除了受地方教育财政影响之外,还与传统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有关。目前大部分地方教师编制配比通常是以行政区域为基础,按整体的标准来核定的。也就是说,有的学校虽然规模很小,但为了保障教学活动能正常开展,必须配套一定数量的学科老师,实际师生比远高于标准配比,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一些规模较大学校的教师编制数量,导致教师配置不足。大规模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通过压缩班级数量,实行“大班额”教学。此外,有的学校部分学科教师不足,不仅是因为教师编制有限,还因为一些上级政府部门经常到学校抽调教师外出调研,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正常完成。学校是最基层单位,对上级部门的做法往往是“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

3.义务教育招生管理不规范

从调查来看,招生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小学为扩大和抢占生源,突破规定招收超低龄学生(未满6周岁)入学,提前让儿童接受义务教育。2012年秋季学期该城区一年级新生中超低龄学生达105人,有的学校招收超低龄学生的比例高达39%;二是在义务教育学校开办学前教育。2012年秋季学期该市城区共有11所小学开办学前班47个,学生人数达2674人。另外,还有的小学出于营利目的,利用学校资源举办午托班,把功能室或者教室改建成午托宿舍。利用义务教育资源举办学前教育,使得现有一部分义务教育资源被学前教育挤占,原本有限的义务教育资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三、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需要整体优化教育发展内外环境

1.健全城区义务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尽快编制和完善义务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切实将义务教育学校用地规划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用地管理保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教育用地进行监督,杜绝擅自、随意变更义务教育用地规划和性质的现象发生,要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确保教育用地专项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保障义务教育用地的刚性需求。同时,按照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鼓励农村探索小班化教学,积极打造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效益及教学质量,促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以有效遏制“择校”之风,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压力。

2.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学校规模和班级人数是衡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成效的重要指标。城镇化建设加速了城区的规模扩张和布局调整,这在拓展教育发展空间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学校结构分布,凸显了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政府部门应根据新城区建设规划和人口分布实际情况,重新科学规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一方面可按照“散、小、精”布局原则,在人口密集区增设标准化中小学,同时加大对城区薄弱学校的教育用地、资金投入、软硬件配备等方面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扩建、新建、重组和置换等模式,引导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聚集。另外一方面,加大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拓展学前教育资源,严禁学前教育挤占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资源。同时,要大力扶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和招生管理,通过提升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吸引学生和家长,缓解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压力。

3.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师资补充和流动长效机制

师资配置结构不合理是大班额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单纯由编制部门来调整学校编制的做法已难于适应教育发展需求。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改革传统教师编制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编随人走”的动态化教师管理模式,扩大教育部门教师人事管理权限,保障教师队伍能随着生源变化、学校布局调整和编制余缺等情况得到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调整。地方人事部门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每年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用于引进急需的紧缺学科教师,对因政策性缺编的学校,应及时给予补充。教育管理部门要合理调控中小学班额和班级数,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数量,严禁任何单位随意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建立健全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师资互助共享平台,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教学支持力度,保障义务教育教学资源均衡发展。

4.规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内附设幼儿园和开设午托班等功利行为,客观上挤占了义务教育资源。因此,教育部门应集中力量、合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加快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优质公办幼儿园,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管理,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要求,规范学籍管理,严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乱招生和开设学前班,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源的监控和管理,防止义务教育学校资源的侵占、浪费和流失。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3.

[2] 马艳云.班额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影响.教育科学研究,2009(7).【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班额大班额城区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