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研究

2014-12-22陈乃健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机械管理管理模式

陈乃健

摘要:加强机械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基于机械管理企业机械设备种类的繁多,只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机械设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管理经验,阐述了机械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机械管理  管理模式  市场化经营

1 研究机械管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意义与必要性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为设备租赁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是由于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为提高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采取科学完善的管理方式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支出。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公司机械设备管理模式采取的是以内部经营承包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内部承包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在与项目结算过程中,内部机械租赁价格与市场价格的高低不一,导致结算矛盾很多。同时中小型工器具的租赁价格普遍较低,租赁费不够修理费。因此积极研究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机械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分类

2.1 固定配属型

固定配属型也就是比较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它是将机械设备固定在某个具体的工程区域或者人员手中,比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备管理企业将该设备一直租赁给固定的施工项目中,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提高该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机械设备在等待租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企业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他们不再固定的选用统一企业的机械设备,而且出于建筑施工的需要,他们在租赁机械设备的时候会更加注重设备的使用时效问题,只有在需要该设备的时候才会使用,这样一来如果设备管理租赁企业还采取单一的固定配属模式,就会造成机械设备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内部承包型

内部承包制是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企业所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内部承包制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与创新的体现,内部承包制就是利用经济手段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机械设备的闲置率,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设备管理方式,能够快速的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机械设备的租赁价格等,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额,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内部承包制度就是在机械设备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权、维修权等承包给企业的内部部门或者个人等,而承包者需要向机械设备企业缴纳一定的承包费。通过承包可以将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资源的闲置,使机械设备资源实现了优化组合,一度时期实现了机械的最佳效益。

但是由于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内部承包制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一是内部承包的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较大的悬殊。企业实施内部承包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一些内部承包人利用手中的承包便利,以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承包企业的机械设备,导致企业的内部承包获取的经济利润要远远低于对外租赁获得的经济利润;二是一些小型的机械设备租赁价格远远不能抵御修理设备所发生的费用,造成企业出现亏损。机械设备在租赁收益上往往不能满足维修该设备的费用,结果导致企业出现经济利润的亏损;三是内部承包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内部承包者在承包机械设备期间,他们会采取不间断地操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以此为自己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结果造成机械设备不能正常的进行保养与维修,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种现象在机械设备租赁中是比较常见的;四是内部承包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在执行内部承包时签订了合同,但是由于个人管理者受到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内部承包的执行力度支持不够。

2.3 综合型

综合型就是结合了固定配属和内部承包的特点,实现了对机械设备的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维护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修,也达到了企业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的调整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综合型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它越来越被机械设备管理企业所应用,具体的管理模式:首先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机械设备统一管理,按照他们的工作种类、性质以及适用范围等进行分类,按照工程的需要合理的分配机械设备资源,比如通过集中管理,可以将设备租赁信息及时的进行登记,以便保证机械设备在完成一项工程后,随即进入下一个项目中,提高机械工程的使用效益;其次要对企业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分配,将机械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进行整合,保证机械设备在管理、使用以及维修方面都具有具体的专人负责,通过建立专人负责制,可以保证将机械设备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反馈与维修等,实现了机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到了静态中有动态,动态中有静态的管理效果。但是这种模式必然会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体制形成影响。

3 机械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路径探析

3.1 积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展对外租赁业务

积极开展对外租赁市场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企业的租赁业务顺利实施,企业要成立具有对外承担租赁业务管理的部门,将企业的机械设备统一纳入到设备租赁管理部门,并且进行产权确定,实现租赁部门的自负盈亏制度,并且按照一定的股权等划分给企业内部职工,允许企业职工参与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而在企业进行机械设备采购时可以以融资、入股等方式扩大产权拥有者的利益相关者数量,增加机械设备的管理监督者,形成多方相互监督,促进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同时也能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

3.2 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先进管理模式的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认识。目前我公司实施的内部承包制,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原因限制,内部承包制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因此要克服自给自足,贪大求全的落后观念;其次要树立讲求效益的观念。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员工资在近几年时间里已经翻了几倍, 人员工资支出在机械设备成本里占的比例也大大加大。通过社会化租赁能减少管理环节, 减少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 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 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效益。

3.3 做好企业设备的维修工作

首先改变了以前“重使用,轻保养”,“重维修,轻保养”的模式,逐渐转变成“重使用,勤保养”,“重保养,轻维修”的模式。每月定期根据设备的运转记录的情况,编制设备月份保养计划;其次机械保养坚持“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细则的具体要求来执行。另外,我们还建立了自检、互检、专检、巡检的检查制度,力求保证保养的质量,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把机械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概括起来管理模式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机动灵活并具有自身调节功能;第二,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管理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相对稳定的环境;第三,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率,盘活资产,避免浪费。

参考文献:

[1]苏岳.国有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1(12).

[2]殷刘伟.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模式比较与发展路径[J].山西建筑,2012(04).

[3]齐世平.浅议施工企业机械管理模式的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8).

[4]陈伟,徐显武.基于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与技术措施[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8).

猜你喜欢

机械管理管理模式
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大型起重机械管理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探究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论城市建设工程中机械管理的重要性
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机械管理以提高路面保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