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编辑的互联网思维

2014-12-22刘声峰

出版参考 2014年22期
关键词:屌丝图书意识

刘声峰

时下,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解构和颠覆,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由于其主要产品——图书,属于脑力劳动成果,图书编辑作为图书产品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个性思维会体现在具体的图书产品上,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图书编辑的思维方式,对图书产品的品相、传播效果,与其他物质产品相比,更具有天然的决定性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狼奔豸突”之际,随着传播链条的各个“节点”逐一被突破,互联网思维已经被各行各业视为顺应或者是直面互联网热潮的重要思想法宝。出版产业也正面临着互联网技术的强力突击,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图书编辑的思维方式也应及时进行革新,逐渐互联网化。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可以借鉴哪些互联网思维?

陈光锋先生在其《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一书中,将“互联网思维”简练归纳为“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屌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等12种思维。结合图书出版产业的特点,图书编辑的互联网思维应当至少借鉴“标签思维”“NO.1思维”——精品意识;“屌丝思维”——进取意识;“产品思维”——产品意识;“粉丝思维”——市场意识;以及“整合思维”——全程策划意识。

“标签思维”“NO.1思维”——精品意识

所谓“标签思维”“NO.1思维”,是指应该树立独具特色、个性化精品意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海量的信息被各类媒介及技术手段不断地点击、复制、粘贴、转发。图书内容也不能幸免,同质化现象严重,抄袭、模仿等侵权现象频繁出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作为内容质量的最后把关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这既是职业责任,更是市场需要。

“屌丝思维”——理性进取意识

所谓“屌丝思维”,是指以更低的姿态面对周边的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胜劣汰周期渐短,随着全方位竞争的不断激烈,“高富帅”与“屌丝”之间的互相转化,不再是不可动摇的定律。就图书编辑而言,“菜鸟”编辑成长为名编辑的时间和空间不再依赖论资排辈,同时,同行间的较量,也不仅仅是资源的比拼,而是综合素养的合理博弈。因此,图书编辑应当保持足够的进取意识。一是要保持足够的勤奋,只要保持适当的勤奋,脱颖而出不会只是幻想;二是要保持谦卑谨慎,以谦卑谨慎之心对待,“屌丝”逆袭指日可待;三是保持平常心,切忌急功近利。

“产品思维”——产品意识

所谓的“产品思维”,就是要更多地关注产品本身。就图书这一特殊商品而言,长期以来,其被赋予的文化属性(教化功能)优先于产品属性(阅读趣味功能)。在互联网时代,教化功能式微,读者对阅读趣味的需求日益增长,赋予图书产品的诉求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读者这一真实而深刻的需求变化,图书编辑作为图书产品的生产者,一是要合理兼顾图书产品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及品牌影响力(读者基于阅读感受而积累的品牌忠诚度);二是要注重产品的内容质量,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这一前提,视图书质量为生命;三是重视产品的整体包装设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因此,图书编辑应更多学习和研究关于美学、设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粉丝思维”——市场意识

所谓“粉丝思维”,是指关注“粉丝”的真实需求,且美其名为“用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应换种角度来考量粉丝思维,那就是把自己当作产业、技术及市场的粉丝,始终保持高度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关注产业环境、技术发展和市场状况,特别是要关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博弈趋势。

“整合思维”——全程策划意识

所谓“整合思维”,是指要整合可及的所有资源,实现最大合力。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应当树立全程策划意识,全程参与图书产品的生产链条,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图书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品牌影响力的多赢结果。一是图书编辑应该以足够的胸怀和长远视野,提携和培养年轻(非知名)作者,与作者共同成长;二是要合理统筹规划约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工艺设计及市场营销等环节。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被不断侵蚀或拓展,作为文化传播产业具体形态之一的图书出版产业,其传播通道(市场)被拓展、传播媒介(图书形态)多元化,图书编辑已不再是传统职业意义上的“码字工”,或者是技术意义上的“手艺活”。图书编辑如何合理主动借鉴互联网思维,不仅关系图书编辑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是会直接影响图书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更应该主动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充分借鉴和发扬互联网思维,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智力贡献。

猜你喜欢

屌丝图书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自我矮化症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黄瓜网 搞笑屌丝吐槽网站
官场“屌丝”的梦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