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死不认错?
2014-12-22郭麦香
郭麦香
不少家长很苦恼,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一些小过失,甚至还会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其实孩子并非不诚实,他不愿承认错误,也是有原因的。家长只有洞察孩子们心中的小九九,才能施以正确的教育。
害怕惩罚的东东
【场景】5岁的东东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沙子,因为一把小铲子与小女孩盼盼发生争执,东东力气大,一把推倒了盼盼。盼盼大哭,跑去向东东妈告状。东东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打了盼盼,还说沙堆很软很滑,是盼盼自己摔倒的。这时,别的小伙伴跑来作证,都说是东东动手推人。东东妈很生气,命令东东向盼盼道歉,东东咬紧嘴唇抗拒。回到家,东东挨了爸爸两巴掌。爸爸说,第一巴掌是惩罚他欺负女孩,第二巴掌是惩罚他不诚实,死不认错。从那以后,东东没有变得诚实起来,再犯错,他不是主动承认,而是挖空心思为自己辩解。东东妈很不解,为什么孩子小小年龄就这么不诚实呢?她还担心,孩子不承认错误就不会改正错误,以后会吃大亏。
【分析】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做法,决定了孩子下一次犯错时选择采取什么方式来避免受到伤害。害怕被家长训斥,是很多孩子死不认错的原因。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于是孩子会如实向家长汇报。这个时候,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点教训,让孩子长长记性,以免以后再犯同类错误,于是训斥、打骂。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时经常这样做,孩子在下一次犯错时就会考虑:“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妈妈或许不会惩罚我,或许会继续喜欢我。”于是孩子开始尝试说谎或用寻找替罪羊的方式来避免受到惩罚。东东不肯承认自己推倒了盼盼,还寻找借口,拿又软又滑的沙堆当替罪羊,正是这种心理。
【对策】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审时度势,无论自己还是孩子,只要有一方当时有情绪,就应该选择冷处理,先把这件事放一放,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时再讨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犯错,盛怒之下责罚孩子,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害怕,而孩子一害怕,就会只关注家长的情绪以及自己将要受到的惩罚,至于事情本身,早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也就是说,情感危机冲淡了理性思考,孩子不可能接受教训,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有情绪,家长在没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之前采取任何方式教育孩子,都不能收到好效果。
等大家都冷静下来以后,妈妈可以采取事后回忆的方式问孩子:“宝贝,你刚才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妈妈。虽然这个错误是妈妈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你能诚实地承认错误,妈妈会很高兴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比训斥、打骂孩子要好得多。
捍卫荣誉的囡囡
【场景】家里来客人了,妈妈陪客人在客厅说话,6岁的囡囡一个人跑到卫生间玩水。突然,妈妈听到卫生间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妈妈生气了,高喊:“死丫头,快给我出来!是不是又玩我的化妆品了?这回又打碎了什么?”囡囡怯怯地挪出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我没玩……”妈妈更生气了,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女儿:“还不承认!不是你是谁,玻璃瓶会自己掉下来吗?不诚实不是好孩子!”囡囡拖着哭腔辩解:“洗手台上太滑,是你把瓶子放在台子边上的。”妈妈气得直哆嗦,又羞又恼地对客人说:“你看看,这孩子哪像我生的?”囡囡大哭起来。
【分析】中国有句老话:“堂前训子,背后教妻。”意思是说,教育孩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进行,不用给他留面子,而教导妻子则要照顾她的面子,所以要私下进行。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与成人一样受到尊重,所以“堂前训子”害处多多。如果家长当着很多人的面指出孩子的错误,训斥孩子,可能会令孩子产生羞辱感和抵触心理,这时即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意承认。此外,家长在外人面前不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对策】家长对待孩子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犯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比如,妈妈听到卫生间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判断是囡囡又在玩自己的化妆品了,这次还摔坏了东西,应该按捺自己的怒气,和颜悦色地问女儿:“刚才你和小狗在卫生间里玩,是不是小狗把妈妈的擦脸油碰掉了?你可不可以告诉小狗,乱动妈妈的化妆品是不对的,让小狗下次不要再乱动东西了,好吗?”囡囡免去一场在客人面前丢人现眼的“灾难”,心里一定感激妈妈,而小狗因为她的过失而受到了责骂,囡囡一定会感到愧疚。等客人离开后,囡囡多半会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擦脸油不是小狗摔坏的,是我摔坏的,我以后再也不玩你的化妆品了。”
不明是非的茜茜
【场景】一个周日的下午,茜茜妈在厨房烤蛋糕,茜茜和邻居家的小女孩在客厅里玩过家家。蛋糕烤好了,茜茜妈端出来给孩子们品尝,一走进客厅就大吃一惊。原来,茜茜从妈妈的衣柜里拿出一条价格昂贵的真丝披肩,铺在地板上当过家家的道具,披肩已经被蹂躏得不成样子了。茜茜妈心疼不已,马上放下蛋糕,制止女儿:“你怎么能这样?为什么随便拿妈妈的东西?”邻居家的小女孩吓得跑回了家,茜茜则一脸委屈,死不认错:“我又没有玩打火机,没有开电视,就是玩一块布嘛,凭什么吵我?”妈妈说:“那是真丝的,爸爸从法国给我带回来的,要300欧元呢!”茜茜哪里知道什么叫真丝,更不知道法国货和300欧元的意思,她只知道那是一块薄薄的布,铺在地上当红地毯再合适不过,于是继续犟嘴:“妈妈吓走了我的小朋友,欺负人!”随即大哭起来。茜茜妈也气鼓鼓的,心想,这孩子死不认错,怎么这么倔?
【分析】有时孩子不认错,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孩子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各种新事物,常常把家里的东西弄得面目全非。这时,家长生气在所难免,但孩子根本不明白对和错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又怎么能怪他呢?
【对策】平时在生活中,家长应明确给孩子定好规矩,和孩子说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样,当孩子犯错时,自然就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如果出现意外的错误,家长应该在冷静下来之后,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明确地告诉孩子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和严重性,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以后应该如何做。简单的惩罚或强迫孩子认错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他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混淆是非观。即使惩罚孩子,也要让孩子清楚地明白,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惩罚的。
效仿父母的贝贝
【场景】贝贝的爸爸妈妈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长大,都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婚后经常吵架,都不肯认错。有时,贝贝爸明明做错了,但为了面子,也要死扛到底,贝贝妈更是如此。贝贝耳濡目染,也把认错当成一件羞耻的事,犯了错没理也要搅三分。这天,贝贝在阳台上玩妈妈的手机,不小心让手机掉到了楼下,摔得七零八落。妈妈批评他,他不但不认错,还学着爸爸的样子,挺着胸脯与妈妈对抗,不是怪妈妈不给手机装保护套,就是怪手机太大不好拿,到最后,他倒成了摔坏手机的受害者。妈妈气坏了,回头怪老公:“上梁不正下梁歪!”贝贝爸则反唇相讥:“自己基因不好怪不得别人。”看爸妈又吵起来了,贝贝表面害怕,心中窃喜:摔坏手机的事,跟我无关了。以后再犯错,贝贝更加理直气壮地死不认错。
【分析】一些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却从来不检讨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犯了错,也不会主动向孩子认错。这种家长作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一种错觉:争论时,谁的声音高,谁的力量就大,就有理。久而久之,孩子心中的是非观就紊乱了,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又怎么会认错呢?
【对策】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逃不脱的基本模式,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记录下父母的言谈举止,然后一一模仿,所以家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为了改掉孩子死不认错的坏毛病,爸爸妈妈要互敬互让,谁犯了错都要主动承认,另一方也要大度地原谅,不可揪住不放,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如果家长不小心踩坏了孩子的玩具,也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告诉孩子玩具是自己不小心踩坏的,真诚地请求孩子原谅。同时,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如果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弥补过错,就会获得别人的原谅。
【编辑:陈彤】